蔡代平
摘要:安康是一座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古城,它的历史文化深厚,源远流长,本文就是探讨了如何发掘、保护,使安康成为城市建设的巨大资源,成为城市形象塑造的动力,同时也是我们在进行美好安康建设目标定位时必须认真探讨和研究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人文文化 城市建设 可持续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市委、市政府,适时确立建设人文安康的目标,以此统领城镇化建设,迅速壮大文化软实力,促进我市经济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加速实现建设创新、开放、宜居、美好安康的宏伟目标,这又是安康战略发展的一个大跨越、大思路、大策划、大手笔的决策。建设人文安康在全面建设美好安康中处于核心地位,更有基础性、保障性、优先性和引领性。大力建设人文安康是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是一条经济循环发展、城市品位、市民素质高端化发展之路,是一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协调发展之路,是一条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之路。
安康是有着1600余年历史的古城,历史文化深厚,源远流长,如何发掘、保护,使其成为城市建设的巨大资源,成为城市形象塑造的动力,是我们在进行美好安康建设目标定位时必须认真探讨和研究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建设人文安康需从建设人文城市入手,进而高扬人文精神的旗帜,来彰显美好安康的未来。
1 不断深化对建设人文安康的认识
把人文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历史地位,同时也赋予我们前所未有的历史责任,把人文安康怎样做强、做大、做出境界?
1.1 什么是人文城市?人文城市是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强大现代文化载体的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是一个城市独有的历史演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精神及积久而成的民俗风尚的集合体。世界公认的人文城市,均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在积淀、彰显历史文化底蕴上体现出久远功力。
1.2 建设人文城市有什么好处?一个城市的建筑、环境、规模、经济是一个城市的“形”,而一个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文明高雅的社会风尚,则是一个城市的“魂”。有“魂”之“形”则蓬勃灵动。“魂”、“形”兼备的城市,可对内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惠民价值;可对外形成强大的吸引力、竞争力,并融合为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建设人文城市,是人类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
1.3 城市建设应当大力提升人文含量。“人”和“文”组成了人文精神,其中“人”和“文”,即“人本化”和“文化”。最大程度的实现“人本化”和“文化”,是城市人文建设的目的。所谓“人本化”,就是要使城市的发展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更好地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做到人民安居乐业,民生祥和安康,使安康真正成为最适合人居住和创业的城市,真正成为安妥身心的家园。而所谓“文化”就是要达到文化昌盛发达的景象,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城市文化品位进一步提高,雅致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社会风尚成为主流,精神价值得到进一步弘扬,人文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升华。
在现在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中,软实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对城市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正因如此,才更应该重视对软实力的培养,人文作为城市软实力的一种,在人文城市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都喜欢生活在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城市,因为这样的城市有很厚的文化底蕴,这样的城市更加的人文化、人性化、自然化、情调化和艺术化。但是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城市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政府、社会和公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一个城市即使外观建设的再华丽,如果没有人文精神的支持,也只是昙花一现。总之,人文是特色,人文是情调,人文是风骨,人文是根基。建设人文安康,是实现现代化安康的必然选择!
1.4 在城市建设中塑造城市人文环境。人改造环境,环境也改造人;有什么样的城市建设就有什么样的城市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人文精神。
①创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建设要突出创建最佳人居环境这个主题。要给人们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从很多的方面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比如居住、行路、用水、用气、卫生等。不仅要满足其生存生理需求,同时还要满足其生态环境和精神心理需求。②完善城市功能。所谓城市功能,是指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有的作用和能力,具体说,就是城市在一定地域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所应有的作用和能力体现在城市建设上,充分照顾和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③提升城市品位。城市建设要始终坚持贯穿提升城市品位的理念。突出城市历史文化特色、提升城市人文环境,要求城市建设要突出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城市历史文化特色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外貌形态和精神内涵的综合体现。④打造城市个性魅力。不断打造城市个性魅力,也就是要形成城市自己的特色。我们在进行城市建设目标定位时,要充分把握城市历史文化的脉络,塑造出有个性生命的城市形象。⑤强化公民意识积极参与构建人文城市的实践活动。城市是市民的家园,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既是权利主体,又是责任和义务主体,人文城市使每个人都受益,同时也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去积极营造,着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风险竞争、敬业创新、契约诚信、责权对等意识,展示人文安康的良好形象。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城市美誉度,积极推进安康人文城市软实力的建设。⑥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是人文安康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目前已成为人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文艺演出业、文化旅游业、音像制品业、文化娱乐业、艺术培训业、艺术品经营业等,已形成庞大的产业系统。文化产业被视为是21世纪的支柱产业和“朝阳产业”,是人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一个人文城市的发展水平是文化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软”实力如何产生“硬”效益,最终要看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总之,城市建设与城市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建设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城市物化的资源(如城市设施)和活的资源(主要是市民)的相互作用,来全面提升人文城市程度的过程。
2 人文安康要高扬城市人文精神的旗帜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一个充满魅力和吸引力的城市,一定是一个充满精神和文化的城市,因为人文是一方土地的血脉和灵魂;高扬人文精神的旗帜,可以增强一个城市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城市的发展与竞争,已经进入到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的阶段。
一座城市的人文精神,是城市文明演进的必然趋势,通过认真梳理这座城市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文基因和精神特质,不断地加以总结、提炼、培育和发展,无疑将引领这座城市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城市人文精神是城市的灵魂。
2.1 城市人文精神建设体现构建美好安康的本质要求。全面建设人文安康,就是要更加关注民生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时代内涵。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品味、艺术韵味和个性魅力,这些都是人文精神。一般而论,一个城市的城市精神大致包涵四个层面的因素,即城市的公德精神、公民精神、时代精神和人文精神,四个层面层层递进,而人文精神则是其最高境界,是城市的灵魂。前三个层面是城市的共性,人文精神则是城市的个性。我们也只有通过塑造城市人文精神,提高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城市才能更有活力、更有魅力、更有综合竞争力。
2.2 城市人文精神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人文精神的推动,分析无数城市发展的实例不难发现,人文精神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城市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就像一些我们熟悉的很有地位和影响的城市,靠的绝不仅仅是他们足够的物质优势,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的城市精神资源。只有拥有这种独特的城市精神魅力,才能长期保持住城市的影响力和地位。所以,只有高扬人文精神的旗帜,才能建设出更具影响力和地位的名城,一个城市有没有人文精神是区分一个城市高低、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
2.3 人文精神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引领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在现代城市核心竞争力中,人文精神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城市的前途和命运。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精神,这个城市才会充满魅力,才会更加的繁荣昌盛,不然即使出现短暂的经济繁荣,也只是昙花一现,因为它的现代化指标体系是不完整的。
2.4 在现代城市日新月异的变革中,人文精神作为一种软实力,发挥着越来越强大的引擎作用。城市竞争不仅体现在物质财富上的生产,更根本、更深层的是人文精神层面的竞争。
2.5 人文精神对加强市民的人文素质修养,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人们对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城市人文精神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人们这一要求,加强对城市人文精神的建设是城市应对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趋势,走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
3 人文精神建设的使命与责任
建设人文精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和公民的共同努力,它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各方必须长期坚持对人文精神的建设。人文精神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方面很多,对城市的各个单元都有一定的影响。
推进人文安康建设,离不开认识、机制、制度。这是繁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循序渐进。笔者建议:第一,规定建设人文安康的战略长远目标,制定近期规划和部门责任。第二,各主管部门提出具体目标、措施和实施时限。第三,继续加大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推进力度。第四,努力做好彰显安康历史文化底蕴工作。第五,抓紧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争取见人、见形、见声。第六,建立决策咨询机制。可由市委主管部门牵头,联合文化、文联、社科联、建设、规划、档案、史志、院校等部门和社会人士,组成“安康人文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就实施建设人文安康战略向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如确定历史文化名人、树牌立标地点、近远期文化建设项目等,可由该委员会进行初期论证,提出建设方案,报市委、市政府研定。
参考文献:
[1]秦德君.着力打造人文城市群落[J].文汇报,2005-11-16.
[2]屈建华.用人文精神打造朝天门商圈的现代竞争力[J].重庆行政,2006-12-30.
[3]罗景华,吴建荣.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需要观念创新[J].城乡建设,2002-06-05.
[4]张一清.全力塑造遵义城市精神打造遵义可持续发展新优势[N].遵义日报,2012-08-20.
[5]康文龙.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城市人文精神建设增强发展软实力[N].嘉兴日报,201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