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蓉
思想品德课,尤其是九年级课程的理论性、知识性很强,给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方法陈旧,学生有厌倦情绪等,使得课堂普遍缺乏活力。我常常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又有效?
在九年级下学期的复习课程中,进行到八年级下册“法律”部分时,我按照传统复习模式,帮助学生对知识点做了梳理,对重难点做了进一步解释,然后是针对性的习题练习。当遇到综合性比较强的分析说明题时,我发现学生整体把握教材知识点的能力相当弱,普遍缺乏整体建构框架的意识,感觉头脑里的东西这一堆、那一堆,学得很辛苦。我想到了最近看的书籍英国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阐述的是一种全新的笔记方式,以一种直观的图示建立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看上去就像人类大脑的神经网络。
我决定做一次尝试,试着让学生画出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法律单元)的内容,尽可能包含九年级第三单元(《认识依法治国》《维护合法权利》)的内容。我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张A4纸,在纸张的中央首先确定主题词“法律”(这一阶段复习的关键词),然后在这一主题下延伸次主题,即考虑法律的特征、作用、与道德的关系、依法治国等方面的内容,接着在每一个主题之下,罗列更详细的要点,提醒学生,尽可能地将任一要点用关键词表达,并且用线条表示逻辑关系。鼓励学生用各种颜色表示不同的次主题。学生对这种作业方式觉得比较新奇,比较乐于尝试。第二天,我仔细阅读学生上交的作业,发现全班90%以上的学生都可以画出比较完整的结构图。
这次尝试中,我觉察给学生一个适合的方法和适当的引导,他们的自学潜力是非常巨大的,甚至超越我们的评估。
一、从学生的角度,用这样一种“画画”的方式学习有许多优势
1.用画画的方式有助于构建整体性的知识框架。传统的笔记局限于一框或者一课的整体性,课与课之间的联系未能直观体现出来,而画图的方式不仅可以包含一课,还可以包容一个单元、一个专题、一本书甚至更多。而且,传统的知识结构图往往是直线状的,常常向右边延伸拓展,而画图的方式可以向上下左右四周任意方向延伸,次主题可以无限拓展,要点可以多次添加。整体框架在一张大纸上即可直观体现,查阅起来非常方便。
2.用画画的方式容易找出自己思维的漏洞。在思品课堂上,老师常常一边讲解、一边板书,学生跟随着老师的思路,不时做些记录。这时学生的思维往往是被动的,如果他们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那么学生的记录更是机械的,根本谈不上积极的思考。鼓励学生拿起笔“画”出来,他们就会慢慢在老师大段的话语和书本长长的语句中寻找关键词,分析和整理出认为的重点。在这样边画边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用不同颜色,以圈圈或问号的方式表示自己遗忘或不理解的地方。在做好标记,“画”不下去的地方,学生会清楚直观地看到自己思维的漏洞,然后补习这一块的知识。这样比较接近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过程。
3.用画画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构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教师指导下的单一的学习方法缺乏趣味性,学生容易厌倦,未必适合每一个个体,不能体现学生思维的差异。画画的方式初看起来不如传统笔记简洁明了,但是充满了个性化色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动手,也许会发现一些知識点之间新的联系,从而产生新的见解,这必然使得他们的笔记不可能相同,这个过程会让他们拥有成就感,以期逐渐发展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画画的方式容易内化记忆。粗细不同的字体和连接线条、鲜明的颜色、创造性的图形,这些多元信号作用大脑,比单一的文字信号冲击力强,容易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适合不同感官类型的学生。学生用这样的方式记忆,尤其是在九年级的总复习中,优势明显。
二、从教师的角度,“画画”可以作为新的教学工具
1.发展创新的备课模式。备课是教师走入课堂前的必须准备,但现今我们的备课本基本都是全校统一的,设计上是一个固定的版式,备课往往不自觉走入一个固定模式。以前,在研读教材的同时,我会采用传统知识结构图的方式整理出书本的大致框架(最后完善后会作为板书呈现),但正如前文所提到的,这类结构图经常是向右边线性延伸,有局限性。
其实,我们可以尝试“画”出教学设计,一课的重难点及突破方法、学生活动设计、相关教具、引用到的拓展材料,都可以在A4纸上图示出来,并且随时可以反思和添加灵感。避免一叠备课纸翻过来翻过去影响思路的整体性。同时,我们呈现的板书将是一张鲜明的图,有突出的关键词、多种粉笔颜色和连接线条,也可以设置空白区域,带动积极思考。
2.组建有效的小型学习团队。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针对个体提问回答外,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是很常见的课堂活动,但这种讨论容易流于形式,组长很难掌控讨论流程、整合小组学生的思维。况且可能个别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投入不够,种种因素导致最后容易偏离预设的讨论主题。每组专人在纸张上记录下的组员发言情况,往往是零散无序的。这样的小组讨论活动,每个学生的收益是非常有限的。
教师可以用“画画”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确定讨论主题后,给每组分发一张8K左右的白纸,组长或者记录员可以对纸张做整体布局,每个组员确定自己要用的图形、颜色和在纸张上所占的位置。组员在陈述观点时,记录员要认真在纸上做标识,组员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号记录观点,每一个人的每一个看法都将被重视和郑重记录,从而调动积极性,避免小组讨论变成两三个人的讨论。围绕主题“画画”,学生可以清楚看到讨论的广度和深度、讨论的侧重点在哪里?避免偏题。最后,集体的智慧在一张图上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记录员还可以在整体图的旁边做一些简单的文字总结,作为组间交流。事后可以复印给每个组员,作为保存的学习资料。这样的小组如果能够长期固定磨合,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小型学习团队,有望逐渐创造出一整套独特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这将是学生非常宝贵的学习经验。
当师生都能将“画画”作为开发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将“画画”的方式内化成自身的创造性的职业素养,教与学将更轻松有效,并且充满创造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