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4-02-25 09:34:29叶壮丽
考试周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三民主义概念历史

叶壮丽

历史概念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所做的抽象概括,是在历史表象基础上形成的对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形成和运用正确的历史概念,是理性地认识历史的起点,是历史学科各项能力的基本。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学习和理解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历史考查的重要方面。因此,准确理解历史概念,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需要,也是应对高考能力要求的需要。新课程背景下,对历史概念教学的思考和探讨应该成为新课程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历史概念教学的思考。

一、区分不同类型的历史概念,有针对性地分析概括

历史概念从内容上可分为两大类型:历史知识概念和历史专有概念。教学中应区分不同类型的历史概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更好地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历史知识概念。如,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一体化等;历史知识概念在结构上有单一性和复合型之分。单一性概念如土地制度、资本主义萌芽、殖民扩张等,比较单纯,其内涵和外延在教材中有集中的表述或明确的定义,故在教学中及时点拨即可。复合型概念如精耕细作农业模式、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等,它们由若干单一性历史概念以各种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且往往在教材中没有集中的文字表述,只是散见于各段落甚至各课中,还需分析与概括。如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它包括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水利设施的完善、私有土地的出现、自耕农经济的形成等。学生必须在了解农业的耕作方式、水利设施概况、土地所有制、经营模式等的基础上才能概括其内涵:在有限的土地里辛勤耕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注重灌溉施肥,改良土壤,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很多重要的历史概念,需进行挖深、拓宽,弄清其内涵与外延。如布雷顿森林体系,必须分析它确立的背景、条件、目的、内容,进而把握其特点: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其实质是满足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但在世界经济混乱的情况下,它也起到了稳定世界金融货币秩序的作用,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二战后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随着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历史专有概念,如经济结构、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经济格局、经济体系、近代化、全球化、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等。这些概念在教材中很少有具体表述,必须结合知识概念加以归纳概括。如,经济结构,指社会经济中包含哪几种经济成分。鸦片战争前,小农经济在中国一直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这样,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又如工业文明,是指以工业化为重要标志、机械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现代社会文明状态。其主要特点大致表现为工业化、城市化、法制化与民主化等。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业取代农业成为经济的主导;火车、汽轮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人们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等等。

二、通过层层溯源,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有些历史概念之间存在某种特定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探寻这些关系并加以揭示,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概念的原因,层层追溯,其逻辑关系为: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斯大林体制。它的弊端是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结果是效率低下,人民生活水平低。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的完成,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个体制存在的弊端越来越阻碍经济的发展;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生产效率低下。于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市场经济等。21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又如,关于明朝中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在于这样的逻辑关系:14—18世纪,明朝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加上美洲高产农作物的引进,使粮食产量大幅增长,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业人口流向手工业部门,从而使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商品经济的活跃。这样,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通过层层溯源,引导学生认识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结论,加深对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理解。

三、通过对比方法,揭示历史概念间的本质联系

比较分析法是确立事物之间同异关系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就形式而言,比较法可分为共时性比较(横向比较)和历时性比较(纵向比较);在思维特点方面,又可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认清相关历史概念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从而加深理解。

1.横向对比。例如,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罗马政治文明的比較:﹙1)特点不同:前者集权、等级、专制;连续性、整体性。后者理性、个体、平等;没有连续性。(2)发展趋势不同:前者趋向专制,后者趋向民主;(3)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不同:前者发展和完善君主专制,法律成为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工具;后者,古希腊实行民主,并以法律做保证;古罗马先是实行共和制,法律限制专制,后实行独裁,使君主制以法律形式巩固下来。(4)文明延续与制度的关系不同:前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当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保障了民族国家的发展,促使文明进一步延续。后者,缺乏强有力的最高权威,国家不是高度统一,经常出现小国林立的局面,面对外来入侵,不利于文明的保护和传承。通过比较,学生加深了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和古希腊、罗马政治文明两个不同的概念的理解,得出了“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都对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的认识。

又如,明朝内阁和西方内阁制的比较:(1)背景不同:前者是因为丞相制度废除,皇帝无力处理繁多的行政事务而设;后者始于英国。“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淡出行政事务,议会逐渐控制行政机构。(2)产生方式不同:前者,内阁成员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后者,内阁由议会中的多数党组成,对议会负责。(3)权力大小不同:前者,只备皇帝顾问,没有决策权;后者,内阁总揽国家行政区,负责国家的内政外交。(3)实质不同:前者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表现。通过比较,帮助学生认识内阁与内阁制两个概念本质的区别,加深对君主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理解。

2.纵向对比。例如,雅典的民主制与近代西方的代议制的比较。不同:第一,雅典民主制是城邦制,适用于人數很少的城邦国家,它近乎一种直接民主,有近乎全民参加的公民大会,没有民主政党。而近代西方民主制度却是一种代议制,有政党,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国家。第二,雅典民主制实际上是一种以集体主义为基础的选举制,而近代西方民主制度是一种以个人主义和社会契约论为基础的政治制度。第三,西方近代民主制度有三权分立,雅典民主制度却没有这一观念;西方近代民主制度是以法治为基础,这一传统源于罗马,而雅典民主制度没有法治的观念,虽然它也有法律。相同:两者都有选举制,行政首脑和议员都由选举产生;都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雅典民主制为近代民主制提供了借鉴。通过比较,认识雅典的民主制与近代西方的代议制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又如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异同比较。不同:第一,领导阶级:分别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第二,指导思想:分别是拜上帝教和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第三,革命纲领:分别是《天朝田亩制度》和三民主义;第四,革命前途:分别是农民政权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三,革命性质:旧式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同:都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性质,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都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而失败;但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通过比较,认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太平天国运动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是农民阶级领导的,没有新的奋斗目标。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1.知识迁移规律的运用。迁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心理活动现象,即已有知识在新情景中的应用。已有的知识有助于对相关的新知识的掌握,而在揭示这种联系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旧知识的理解。不仅如此,不断运用这种方式,学生就会自觉地进行新旧知识的迁移,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例如对“中华民国”的认识,可以运用几个旧知识加以理解:它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可以联系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总统由选举产生;实行责任内阁制,可以联系英国的责任内阁制;《临时约法》规定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等,可以联系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例如,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可以联系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都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封建思想体系;都提倡科学、理性,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它们都是思想启蒙运动,形成了空前的思想解放;都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生,等等。

2.讲练结合,以练促学。选择题是高考的主要题型,它也能便捷地触及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又便于操作,所以通过练习也能达到加深对历史概念理解的目的。

例1:“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答案C。题干体现的主要是人文主义精神。解体关键在于理解人文主义精神的思想内涵,即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A、B、D三项是对人性的摧残和抹杀,不符合题干观点。

例2:“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话强调了( )

A.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

B.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C.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答案B。从“民有、民治、民享”、“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可以看出三民主义强调人民,也就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从而加深了对三民主义的理解。

3.历史资料的引用。历史资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或适当补充一些史料,能使学生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如“新文化运动”这一课。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为什么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的同时,大力批判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课文有一则资料,是陈独秀的一段话。陈独秀说:“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小,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学生阅读这段话,就能理解新文化运动要反对专制,要防止君主复辟,真正走向共和,就必然要批判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孔子之道。

又如,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主张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这一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他为什么提出这样的原则呢?课文有这样一段他的话:“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通过阅读这几句话,学生就理解了三权分立的实质就是反对专制统治,追求民主、自由、法治。

除了利用课文丰富的史料以外,必要时也可以精选一些材料辅助理解。如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课文内容较少。为什么“平均地权是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这就必须适当补充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又如,关于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理由,可以补充这段材料:“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孙中山这段话说明了在中国实行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猜你喜欢
三民主义概念历史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现代装饰(2022年1期)2022-04-19 13:47:32
三民主义说
当代作家(2021年12期)2021-01-15 00:48:37
幾樣概念店
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 13:37:44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异同
论毛泽东对三民主义的认识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