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萨拉米斯海战希腊战胜波斯的若干因素

2014-02-25 14:05刘少航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希腊人海战波斯

刘少航

略论萨拉米斯海战希腊战胜波斯的若干因素

刘少航

(云南大学 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萨拉米斯海战在希波战争,乃至整个西方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此次海战以希腊的获胜而告终,而在萨拉米斯的失利,迫使薛西斯开始放弃对希腊的远征,这就使得西方文明得以独立的发展。希腊之所以能在此战中战胜波斯,原因主要在于其更加优秀的海军装备,更加优秀的人员素质,统一的指挥,同时自然因素也对希腊人有着明显的偏爱,如大大削弱了波斯舰队实力的两次风暴,战斗发生时帮助希腊人获得优势的大风,和狭窄逼仄的战场环境。而影响了整个希波战争结果的政治制度因素,则对本次海战影响不大。总之,萨拉米斯海战希腊人战胜波斯人,是一系列偶然和必然因素作用的结果。

萨拉米斯;海战;希腊;波斯

公元前492-449年的希波战争,其持续时间之持久,交战规模之巨大,在整个世界古代历史中都是罕见的。可以这样说,希波战争是古希腊历史上最值得为人铭记的不朽的战争。通过一系列胜利,希腊人最终得以战胜波斯人,为自身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安全保障,也使得西方文明的源头得以保留,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如何评价希波战争中希腊的胜利对西方世界的意义都是不为过的。而在这一系列的胜利中,萨拉米斯战役的胜利可以说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如果认为马拉松战役使波斯人见识了希腊地面力量的良好素养和强悍战力,从而对以暴力迫使希腊人屈服的手段产生了最初的疑虑的话,那么萨拉米斯战役则从根本上断绝了波斯人征服希腊的幻想。诚如富勒所言,“在历史上,在没有比这两个战役(萨拉米斯战役和普拉提雅战役)更伟大的,它们就像是两根擎天柱,负起支撑整个西方历史的责任”。本文试图从军事、自然环境、政治等角度,对萨拉米斯战役希腊战胜波斯的若干要素略加论述。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由于萨拉米斯战役具有着重大的历史和军事意义,针对于它的研究也可谓是汗牛充栋,其中堪称经典的也是浩若星河,本文在此截取其中的一小部分作介绍。

国外对于萨拉米斯战役的研究最为详尽,除了古希腊时人的相关著作之外,后世研究主要从军事领域着手研究其战争进程,从历史领域着手研究其前因后果。在古希腊时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传世名著《历史》一书中,就对萨拉米斯海战有着声动而翔实的记述。在有着悲剧之王美誉的埃斯库罗斯的剧作中,也有着对其戏剧性的描写,但是透过其中的艺术夸张成分,我们依然能够窥见其中的历史。而在此之后,相关的研究著作也是层现叠出,英国著名军事家富勒在其不朽的战史名著《西洋世界军事史》中,则集前人大成,将此战的前因后果及若干具体细节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展现给读者,并且从军事角度认真检讨了希腊和波斯双方的得失成败。格林彼得著的《萨拉米斯,公元前480-479》是关于本次战役的专著,其领域不仅涉及军事领域,还对此时希腊和波斯的社会生活加以速写。施特劳斯巴里所著的《萨拉米斯:海上交锋拯救希腊——以及西方文明》则更多的使用了现代海权和地缘政治的视角。诸如此类的著作可谓不胜枚举。

国内对此的研究虽然远不如国外丰富,但绝对数量也为数不少。除了常见的军事角度的剖析之外,中国学者也着眼于政治制度层面,

以此为切入点分析萨拉米斯海战希腊战胜波斯的因素,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周振新撰写的《论政治制度对希波战争双方胜败的影响》等。沈瑞英的《略论希波萨拉米海战中宗教、政治因素》则在关注政治因素之余,亦着眼于宗教因素。而李建松撰写的《试论自然环境对希波战争的影响》一文中,关注到了萨拉米斯海战中希腊获胜的自然因素。

二、萨拉米斯海战概况

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统领大军再度进攻希腊。在入侵希腊本土之前,他们在赫勒斯滂海上建立了一座浮桥,这不仅使波斯军易于渡过海峡,也便于补给的运送。同时他们也在希腊以北的色雷斯沿岸建立了不少的给养仓库。这支大军由100余个民族构成,兵力号称百万,其海上力量包括约1200艘战舰,而运输船则高达3000艘之巨。当波斯陆军从提尔马向南行进的第12天时,波斯舰队主力亦拔锚出海,它们沿着格尼西亚半岛东岸向南行驶,却不幸在卡斯佩纳伊亚和塞皮亚斯角之间的海域遭遇了一场持续时间高达3天的风暴,虽然一些船成功的在风暴到来之前就被拖上岸,但是波斯舰队依然蒙受了约400艘战舰的损失,而运输船的损失则难以计数。这些损失中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

接下来波斯人成功的突破了温泉关,并在阿提米西坞激战3日,将希腊人的联合舰队赶出了这一区域,但是不走运的波斯舰队再度撞上风暴,损失了约200艘战舰。波斯人的舰队利用数量优势堵住了希腊舰队的出海必经之路,然后乘势杀入。但是在狭窄的海域中波斯舰队施展不开,反而被技战术都更高一筹的希腊海军杀得大败。此战之后,波斯海军已经丧失了战斗能力,而整个波斯大军主力也不得不向后退却。

三、萨拉米斯海战希腊战胜波斯的军事要素

研究一场战役,最为重要的莫过于交战各方的军事状况,这是研究的基础。而具体到萨拉米斯海战希腊得以战胜波斯的军事要素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第一,希腊海军的装备水平普遍优于波斯海军。希波战争时期,参战各方的主要海军装备是三列桨战舰,这种战舰最早出现于公元前600年的腓尼基,并于公元前500年左右为希腊人所采用。这种战舰通常有35米长,5米宽,装备有风帆和划桨,上面搭载有170名划桨手,15名水手,5名军官以及15-20名士兵。这种船平时航行依赖风帆,而战时依赖划桨。主要战术为使用舰艏的金属冲角(通常为青铜)撞击敌人,这要求优秀的机动能力。希波两军都装备有此种战舰,但是希腊舰船相对机动能力更加优秀。1985-1987年,由希腊历史学家莫里斯爵士担任顾问,希腊人根据古典文献和出土文物,复原了一艘三列桨战舰,在1988年的试航中,该舰依靠划桨可以达到9节的航速,并在一分钟之内进行180度转弯,这在非机动船舶里是难能可贵的。而于此相较,波斯战舰更为重视人员防护,在船身两侧设置了大量盾牌,这一举措只能提高人员面对投枪弓箭时的防护力,对于冲角撞击并无效果,但却导致船身过重,且薛西斯在每艘战舰上都额外配置了30名士兵,这使得波斯战舰的机动能力进一步减弱。更加灵活机动的希腊海军战舰在撞击战中对阵相对笨重的波斯战舰,无疑前者将更加具备优势。

第二,希腊海军是一支常备化的海军,人员素质较高,而波斯大军船员多为临时招募,操船技术相对生疏。希腊海军中的绝对主力是雅典人的海军,在萨拉米斯海战时,整个希腊舰队拥有378艘战舰,而“雅典人提供的船只比其他任何人都要多,他们独立提供了180艘”。而几乎所有战舰都是常备的现役战舰,所配置的人员都是经过了良好的训练和长期的配合,具备较高的战斗力。而波斯军的战舰大多数是新造的,人员也是临时征募而来,单位战斗力相对较差。

第三,希腊海军的成分构成相对单一,便于统一指挥,而波斯海军成分则显得过于复杂。如前所述,希腊海军中的主力是雅典人,其他各个分舰队也是希腊人的武装力量,民族成分单一,且从语言文化上也更为相近。波斯海军则包括了波斯人、埃及人、腓尼基人等等多个民族,成分过于复杂,内部的利益诉求也并不

一致,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使得命令的传达就十分为难,更罔论统一指挥,在战斗中,波斯人的这方面的问题暴漏无疑。

第四,波斯舰队劳师远征,且连遭风暴,从体能和心理上都显得疲惫,在整体规模上也因为风暴和连续的战斗而削弱不少。而希腊人则是本土作战,虽然在战斗中也遭遇了不能及时补充的损失,但是其人员能够得到良好的休整,且战斗意志极为顽强。因此在整体状态上,希腊海军要优于波斯海军。波斯海军出征时拥有1200艘舰艇,在连遭两场风暴之后,其原有战斗舰船损失了约一半,虽然其后补充了数目不详的舰艇,但是其整体实力已遭到严重削弱。更何况波斯海军此时已经深入到伯罗奔尼撒半岛南端的萨拉米斯地区,距离其原本的出发基地已经相对遥远,补给为难,人员亦不能得到良好休息,士气已经显颓势。而希腊海军则几乎是在家门口作战,此时雅典已经沦陷,唯一的出海口也已经为波斯人封锁,希腊人可谓是背水一战,因此具有高昂的战斗意志。

就是在装备性能上占据优势,人员素质上占据优势,部队战斗意志上占据优势,组织协同上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希腊人同波斯人进行了萨拉米斯海战。战场上决定胜负的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而此时的天时地利也站在希腊人一方。

四、萨拉米斯海战希腊战胜波斯的自然要素

如前所述,在波斯舰队出发之后,连续的遭遇了两次大规模的风暴,第一次风暴持续时间长达3天,使得波斯人损失了400艘战舰,第二次风暴则摧毁了另外200艘,所有这些使得波斯舰队的规模急速缩减到出发时的一半。天时上的便利使得希腊人得以迎击规模小得多的且人困马乏的波斯舰队,而不必面对庞大到几乎无可战胜的出发时的波斯舰队。并且在战时,风向也对希腊人有利。当两军交战时,海上突然刮起一阵强风,“这阵风对希腊人的船只没有伤害,因为这些船只吃水浅,船体很小,可是蛮族人的船尾高耸,甲板上翘,在水中动作迟缓,受到这阵风就是致命打击。强风袭击着它们,把它们吹转过来,船身横对希腊人”。这对于强调撞击作战的当时,无疑给希腊人带来了意外的优势。此外,在交战海域的地形上,希腊人也占据了优势。

图1 萨拉米斯海战局势图

如图1所示,萨拉米斯镇外的海湾是一个狭长的水域,其大体上呈现东西长南北窄的态势。薛西斯的舰队堵在了萨拉米斯镇的出海口之外。如果波斯人决定将希腊舰队封锁于此,那么希腊人将永远没有机会在相对开阔的南方水域击败数量依然占据绝对优势的波斯舰队。而当波斯人决定进攻时,他们将不得不深入到狭窄的水域之中,这就使得他们的数量优势无从发挥,反而成为战斗的掣肘。同样的,由于波斯舰队要进入海湾之内作战就必须把整个队列做一个90度的转向,而限于狭窄的交战正面,波斯人的右翼不得不采取大范围的机动,而它的左翼则会过快的与希腊人的右翼发生交战,而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希腊人在南线的快速战斗使得试图迂回的波斯舰队陷于侧翼受敌的被动之中。当波斯人的左翼逐渐臂挡不住时,整个波斯舰队的溃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五、不应过分强调的政治因素

诚如克劳塞维茨氏所言,“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也正是双方政治交锋的场所。然而,政治制度对整个战争有着重要影响,并不等于其对每一场战役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具体到本次萨拉米斯海战之中,政治因素恰恰是不应该过分强调的。

我们应当承认,希腊人在整场战争中的高昂斗志与其民主的政治环境与保家卫国的战争目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波斯的失败与其独

裁体制也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但如果将政治因素和某次战役的胜负联系起来,则值得推敲。

有文章认为,希腊军队的统帅由民主推荐而来,因而具备了较高的素质,而波斯军则否。沈瑞英先生撰写的《略论希波萨拉米海战中宗教、政治因素》一文就持有此观点。希腊军队的统帅确实具备较高素质,且确为民主推荐而来,但是他们的对手波斯人也绝非泛泛之辈。在阿提米西坞海战时,在因为风暴而损失200艘战舰的情况下,波斯人依然成功的将希腊舰队赶走,而在激战中,双方实际上胜负难分,考虑到前面提到的波斯人的海上力量在人员素质上和装备性能上的劣势,在依靠数量优势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战果,可以说是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准。

而在整场海战进程中,双方的战略决策流程与其政治制度可以说是相去甚远的。希腊方面的海军联盟统帅是斯巴达人欧律比亚德,他决定在萨拉米斯与波斯舰队一决雌雄,但是希腊联盟海军内部反对这个意见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其中不乏高级将领。主战的雅典海军统帅泰米斯托克利由于害怕在9月22日召开的战争会议上被主张撤退的伯罗奔尼撒诸国将领所压倒,于是耍了一个略显歹毒的计谋。他命令他的仆人前往波斯阵营催促波斯人出兵,结果次日上午,还在争吵中的希腊人发现自己的出海口已经为波斯人所阻塞,只有一战了。而在波斯一方,战前薛西斯召集各个民族的首领,并派玛尔多纽斯依次讯问这些首领是否应该海战,几乎所有人都主张立刻与希腊人决战,只有阿提米西亚女王表示反对。阿提米西亚女王是一个颇为睿智的将领,利德尔·哈特在其著作《间接路线战略》一书中就写到,“她建议放弃这次战役,而采取另外一个计划,使波斯舰队和陆军部队协同作战去进攻伯罗奔尼撒。她预料这样可以迫使伯罗奔尼撒联军的舰队逃回自己的港口,从而瓦解希腊舰队。她的计划看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正是泰米斯托克利所担心的”。薛西斯本人也对这个观点表示赞同,但是最终还是采纳了大多数人的意见进行海战。“民主”的希腊联军直到被敌人封锁之前其内部意见一支得不到统一,不得不依靠根据泰米斯托克利个人意志采用特殊手段施加高压,“独裁”的波斯军高层却用“民主”的方法决定开展一次即将葬送对希腊远征的海战,而选择对真知灼见视而不见,实在是值得我们玩味。从这个角度讲,实在不应该过分提高政治制度在此次海战中所起到的作用。

六、结束语

萨拉米斯海战在希波战争,乃至整个西方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此次海战以希腊的获胜而告终,而在萨拉米斯的失利,迫使薛西斯开始放弃对希腊的远征,这就使得西方文明得以独立的发展。希腊之所以能在此战中战胜波斯,原因主要在于其更加优秀的海军装备,更加优秀的人员素质,统一的指挥,同时自然因素也对希腊人有着明显的偏爱,如大大削弱了波斯舰队实力的两次风暴,战斗发生时帮助希腊人获得优势的大风,狭窄逼仄的战场环境等。而影响了整个希波战争结果的政治制度因素,则对本次海战影响不大。诚然,战争无所谓正义与否,哀兵必胜,也正因为波斯帝国的远征属于强敌入侵,导致希腊各方同仇敌忾,最终以少胜多,这也是战争中心理因素的影响。总之,萨拉米斯海战希腊人战胜波斯人,是一系列偶然和必然因素作用的结果。

[1][英]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卷一[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1.

[2]Green Peter.The Year of Salamis,480–479 BC[M].London: Weidenfeld and Nicolson,1970.

[3]Strauss Barry.The Battle of Salamis:The Naval Encounter ThatSaved Greece—and Western Civilization[M].New York:Simon and Schuster,2004.

[4]William.H.Mcneil,A World History[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7.

[5][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6]王钻忠.过路人,请告诉斯巴达——希腊波斯战记[J].战争史研究,2008,(20).

[7][古希腊]普卢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8][普鲁士]克劳塞维茨.战争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3.

[9][英]利德尔·哈特.间接路线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10][古希腊]爱斯库罗斯.爱斯库罗斯悲剧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Briefly on Some Factors Persian Defeated Greece in Salamis Sea Battle

LIU Shao-hang
(School of Humanities,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Yunnan)

Salamis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Persian War and in the whole Western history.The Greek won the victory in the end in Salamis,forcing Xerxes to begin to abandon the expedition to Greece, which makes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independently.The main reason that Greece defeated Persia in this war lies in its more outstanding naval equipment,more excellent quality of personnel,unified command and what is more natural factors also give preference for the Greek,for example,two storms greatly weakened the strength of the Persian fleet and the high wind helped the Greek to take an advantage in the fighting,as well as narrow cramped battlefield environment.The entire political system factors that affected the results of the Persian War had little effect on this naval battle.In short,that the Greek defeated the Persian in the Salamis naval battle is the result of a series of occasional and inevitable factors.

Salamis,naval battle,Greece,Persia

K545.2

A

2095-6266(2014)03-052-04

2014-7-10

刘少航(1990-),男,黑龙江铁力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古代史、战争史、环境史研究。

猜你喜欢
希腊人海战波斯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阿基与乌龟之被偷换的概念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中途岛海战
这海战没法打了
简析形成希腊与罗马众神差异的成因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陆军海战第一连
古代希腊人的族群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