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劭亮
尿失禁是指尿液不由自主地流出。溢出的尿液打湿内裤或床单,产生异味,是一种非常讨厌的病理现象。
人的膀胱是个大容器,专门存放尿液。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输尿管的蠕动,源源不断地运往膀胱。虽然肾脏时时刻刻都在产生尿液,但人们却不需要每时每刻去排尿,因为膀胱发挥着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膀胱内存留尿液少于300毫升时,人们无尿意或尿意不明显;当尿液超过300毫升后,人开始感觉到尿意。此时如果能找到卫生间,大脑就会发出指令,通过神经反射,“责令”膀胱肌肉收缩,并舒缓膀胱括约肌,打开“闸门”,排出尿液;如果情况不允许,大脑同样发出指令,收紧膀胱括约肌,关闭膀胱出口,不让尿液排出。
在以上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的环节。一是大脑发出的指令是通过神经传递到膀胱的,如果患者的神经功能出了问题,不能接受大脑的指挥,那是绝对会尿失禁的;二是膀胱出口处有一个类似闸门的装置,即膀胱括约肌,它受神经的支配,如果括约肌受到了破坏或者没有那么强壮,即使神经功能正常,患者想要去关闭膀胱也做不到,同样会尿失禁。
尿失禁分为四种类型。⑴真性尿失禁,即患者的神经功能或膀胱括约肌出了问题,无论是直立还是平卧,排尿均不受意识控制。⑵假性尿失禁,也称为充盈性尿失禁。这一般是老年男性的专利。因为老年男性肥大的前列腺堵住膀胱出口,导致膀胱内积存大量的尿液超出了膀胱的极限,最终使过多的尿液漫了出来。⑶急迫性尿失禁,多见于女性尿道炎患者,患者有尿意,也试图去控制,但往往来不及去上厕所,尿液就出来了。⑷压力性尿失禁,最常见于生育过的妇女。因为生育过程中盆底结构发生了改变,随着年龄增大,激素水平降低,盆底肌肉萎缩和尿道结构的改变,逐渐产生尿失禁。
各型尿失禁中,发病率最高的是压力性尿失禁。其典型表现,是当腹压增加(如咳嗽、打喷嚏、上楼梯或跑步)时,严重者较长距离行走后,即有尿液自尿道流出。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率为18%到53%不等,45岁已生育女性中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率高达40%。而美国泌尿学会的统计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女性都面临着尿失禁的困扰。国外另外一项调查显示,18岁以上人群受到尿频、尿急、尿失禁、尿潴留等排尿障碍疾病困扰的人群高达16.6%,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处于慢性疾病的前10位。这种疾病不仅可导致膀胱和肾脏的感染,还让病情严重的患者羞于走向社会,不敢出门工作和社会交往,因而被称为“社交癌”。
但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压力性尿失禁是因为年龄增大而发生的自然现象,因而默默忍受,甚至羞于启齿和就医,是十分错误的。事实上,先进的医学技术能够很好地治疗尿失禁。所以,患者应及时向医学专业人士寻求治疗,才有可能早日治愈“社交癌”,摆脱尿失禁的困扰与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