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的业余生活选择

2014-02-25 03:21薛涌
中国报道 2014年2期
关键词:铁人三项成功者长距离

薛涌

我的生活圈子里,有高学历教育背景的人居多。最近渐渐发现,这些朋友中的中国人,居住在美国的和居住在中国的在业余习好上越来越不相同。

有位在北大当教授的朋友,在最近的电话交流中,他抱怨自己年纪大了(不到50岁),身体越来越不好。他把一切归结于中国成功者典型的生活习惯:应酬多,一席一席地吃,一杯一杯地喝,出行足不沾地,总坐在车里……我接触的国内同类型的朋友,大致也都如此。

另外一个在美国的朋友,最近则刚刚完成一次长距离自行车比赛,距离超过200多公里,在夏日里奋斗十个小时以上。我听罢吃惊不小,过去可从来没有听说她有体育的嗜好,如今怎么变得这么“极端”?

这一切,大概都是入乡随俗。她在大科技公司工作,同事平时就不停地互相比长跑、长距离骑自行车。她的丈夫也搞高科技,最近也迷上了骑自行车,约我出去骑40公里。我一直算是长跑好手,自信不会输给他,但结果是大败而归。心里不服气,现在开始用室内自行车进行训练。

这就是我的生活氛围。我工作和生活的波士顿地区与斯德哥尔摩、赫尔辛基、阿姆斯特丹、旧金山等,被《经济学人》列为当今世界的“精英城市”。所谓“精英”,一是高科技集中,一个是文化前卫。两者的相关性甚强。所谓“文化前卫”,就包括在新经济竞争中的成功者特别喜欢从事极端体育运动。比如,《纽约时报》曾刊登一篇长文,是一位当父亲的为了和子女一起参加铁人三项,从头开始练习游泳。这对五十多岁的人来说,确实是很大的挑战。他讲述自己如何在水中挣扎时想起了肖邦的音乐,如何把自己当年的钢琴训练和游泳触类旁通。

《华尔街日报》则刊登一篇文章讲如何进行长距离蝶泳竞争的经验。最近则再发一篇文章,介绍一法学院出身的41岁女士,拥有两家公司,但热衷于超长距离的铁人三项、山地自行车赛(一天160多公里)。她早晨从六点开始,趁八岁的儿子还在睡觉时训练90分钟,有时则要训练两小时,而且忙里偷闲地每周两次在晚间插半个小时的训练课。

这些美国精英人士的消费和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精英大异其趣。为什么会如此?以我的观察,美国的新经济技术含量高、竞争性强,需要年轻人的精力和开创性。成功意味着奋斗,意味着“过程”。你的整个生活格调,都应该体现出你正在这种奋斗过程中。这才叫“酷”!这也难怪,最近美国的生活趋势是:骑车渐成了中高产的时尚,高尔夫则开始在劳动阶层大为流行。记得著有《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的佛罗里达教授曾经提过,在美国的河上,开着汽艇的往往是蓝领,在那里吭哧吭哧划船的,往往是些白领精英。

中国则是另外一回事,成功意味着摘取“果实”、坐享其成,成功者仿佛都进入了既得利益集团。所以,成功者的文化,以享受为上。比如到宴会上“吃香的喝辣的”,去捏捏脚,或者打打不需要太大体力的高尔夫,觉得自己很“上流”。一些豪华的会议往往提供这种服务。骑车反而成了很土的生活方式。白领早衰,居然成了个社会问题。

个人嗜好按说属于私生活的领域。不过,阶层的群体个人嗜好,则多少反映了些我们社会的风貌。创造性社会讲究奋斗,讲究超越自我极限,着眼点不在于你现在已经有的东西,而在于你未来的潜力,其结果是大家一起在运动上比谁能更“极端”。寻租的社会则讲究卡位、站队、等级、关系,进而个人嗜好重在显示你已经拥有或者瓜分了多少社会资源。所以,我为中国的精英阶层所担心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身体,更是他们的精神。

猜你喜欢
铁人三项成功者长距离
助冬奥!首支国家冬季铁人三项队落户黑龙江
成功者的秘诀
辛苦
水锤防护措施在某长距离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支持长距离4K HDR传输 AudioQuest Pearl、 Forest、 Cinnamon HDMI线
铁人三项
长距离多起伏输水管道爆管分析与防护探讨
我国最长距离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
辛苦
成功者对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