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名家名篇借鉴语言艺术

2014-02-24 11:16杨荧郁
求知导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形象化大江生动

杨荧郁

我们平常说某篇文章很生动,这除了指文章的题材新颖、意境深邃之外,主要是指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新鲜有趣。生动的文章,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容易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如果是在考场上,则容易赢得评卷老师的青睐,容易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所以,一个会写文章的人,除了在审题立意和构思选材上下工夫之外,总要把如何掌握好语言文字的问题摆在重要位置。那么,怎样去掌握,才能求得文章语言的生动活泼和新鲜有趣呢?赏读毛泽东、鲁迅和茅盾等一些著名语言大师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作品,就可以找到如下一些基本的方法。

一、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文字为客观事物进行绘声绘色的描写

例1: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鲁迅《祝福》)

例2: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鲁迅《祝福》)

例3: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经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上面三段文字,就是三段形象生动的描写。

例1写的是人物。作者选用形象化的语言(“花白”“全白”“瘦削不堪”“黄中带黑” “悲哀的神色”“间或一轮”)等对祥林嫂的头发、脸色、表情和眼睛等肖像进行了描绘,再加上一个“木刻似的”比喻,把人物衰老憔悴和麻木呆滞的形象,逼真地表现了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引起读者对人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社会吃人礼教的强烈愤恨。

例2写的是景物。作者选用形象化的语言(“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发出闪光”“一声钝响”“强烈”“震耳的大音”“幽微的火药香”)等对鲁镇旧历年底过大年家家户户忙“祝福”的景象进行了描绘,从天空写到了地面,从色彩写到了声响。用语精确,描写逼真。读这段文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那里的人们为“祝福”所创设的庄重气氛及其所表现的沉重心情,而且似乎能嗅到那爆竹燃爆的火药味。

例3写的是事物。为了表现“中国革命高潮即将到来”这一必然的趋势,作者为之进行了形象具体的比喻:快要归来的航船、已经升起的红日、将要出世的婴儿——并为之作了鲜明生动的描写。通过其描写,形象地展现了中国革命不可战胜的磅礴气势,极大地鼓舞和增强了人民群众革命必胜的信心。

二、选用通俗易懂的事物为抽象的说理进行形象具体的比喻

例4: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例5: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

例6: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小鸡,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

这里的三段例话,例4和例5两段出自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例6出自毛泽东的《矛盾论》。

例4中的“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本是一句众口流传的俗语,用来比喻“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党八股”文章,既形象具体,又鲜明生动。从而,令人闻之作呕,叫人读了,没有不生厌恶之情的。

例5中的“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两句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俗语。把它们拿来比喻“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这种抽象的概念和道理,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易于理解。如果不用这两个比喻,表达的效果则大不一样。

例6这段话,是讲“外因”和“内因”的辩证关系的,这本是很抽象的哲学术语。但通过“鸡蛋”与“温度”与“石头”与“鸡子”之因果关系这种浅显易懂的比喻,读者一下子就弄明白了它。而且读来新鲜有趣。

三、调用各种句式和格言警句为描述的对象进行全方位渲染

例7: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做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例7这段话内容十分严肃,语言运用却亦庄亦谐。它有说明、有描写、有陈述、有判断;它有单句、有排句、有对偶、有层递;它有口语、有古语、有成语、有俗语。可以说对所要表达的主旨进行了多角度和全方位的渲染。句法错落有致,表达和谐自然。情趣横生,读来朗朗上口;生动活泼,听来节奏起伏。把主观主义者单凭主观办事、害人害己的恶劣作风揭露得体无完肤。强烈而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读者无不深受感染。

四、借用富于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为客观事物进行比拟与夸张

例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例9:两条大江,骤然相见,欢腾拥抱,激起云雾迷蒙,波涛沸荡。(刘白羽《长江三日》)

例10: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茅盾《白杨礼赞》)

例8是一个千古传唱的诗文佳句。佳就佳在句中的那个“绿”字,凸现了诗文的意境。因为这“绿”字虽然是个形容词,但把它放在这诗句中正处于谓语的位置,则成了动词。这样,不仅是为春风作出了形象的描绘,而且写出了春天的力量和气息,使读者一下子便感受到了春天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例9出自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句子是描写“两条大江”相交汇时的情景的。“大江”本是无情物,但由于作者在句中运用了“骤然相见,欢腾拥抱”这些写人的动词和形容词,便把它人格化了。从而,不仅生动地写出了“两条大江”相交汇时的情状与气势,而且赋予了描写对象以强烈的感情色彩。使读者对“两条大江”倍感亲切。

例10出自现代散文名篇《白杨礼赞》。句中“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是一个比喻,是一种形象化的描写。但最有力量的则是“扑入你的视野”那一句,尤其是“扑入”一词最值得欣赏。因为人坐在向前奔驰的汽车里,窗外的景象是不需要人们能动地去看的——透过车窗玻璃,车里的人只要一抬头,窗外的景象会自然进入人的眼帘。又因为车速很快,所以是“扑入”。“扑入”一词,不仅给了景象以生命力,而且把人坐在奔驰的汽车上所看窗外景物时的感觉,准确地表现了出来。既鲜明,又生动!

上面归纳了企求文章语言生动的四种方法,但不是全部。语言大师毛泽东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所谓“下苦功”者,即一是要多读名著,二是要感受生活,三是要分析比较,四是要加强练习。唯其如此,才能懂得语言生动化奥秘,掌握使用语言文字的方法技巧。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第五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形象化大江生动
描写生动 文质俱佳
动物进句子生动又有趣
学诗2
吃货女友的套路
大江和堤岸
团年饭
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