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宪容
尽管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中关于金融改革没有像财税等改革那样给市场带来许多惊喜,2014年经济工作会议也没有将金融改革作为主要安排的任务,但金融改革仍为2014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重点。这不仅是三中全会文件中所涉及的经济改革各个方面均与金融改革有关,而且三中全会后,打响改革第一枪的仍然是金融改革。
新股发行制度的推出、同业存单的发行、上海自贸试验区跨境资金流动放宽、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均与金融改革有关。而且,允许建立民营银行、扩大资产证券化规模、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放宽企业对外借贷等都是2014年金融改革的部署。
可以说,2014年的中国改革,金融改革仍然会唱主角。但是,金融改革的任务如此之多,什么最为重要、最为核心?以此入手,才能事半功倍。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核心是如何减少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即如何保证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三中全会的精神所决定的。那么,中国金融市场如何才能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这需要有效的市场规则、有效的价格机制以及有效的市场竞争。
一般来说,法律制度规范市场行为的重要性是社会共识。但是,在实践中,有些制度可以保证有效市场竞争,促进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然而有些规则对市场所起的作用则是反方向的。比如说,中国股市从诞生之时起,就设定各种制度规则,但这些制度规则并没有保证当前中国股市有效运作。好的市场规则从哪里来,又是如何设立的?不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金融市场中有质量的市场规则同样无法确立。从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情况来看,其市场规则确立并非通过公共决策的方式获得,而往往来自于少数精英及部委的职能部门。如果这些人大公无私、知识信息都全能,那么高质量的市场规则有可能建立起来,否则市场规则的有效性依然无法保证,甚至可能导致部门利益制度化。当前中国金融改革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公共决策保证市场规则设立的质量性。这应该是2014年金融改革的重点。
其次,如何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首先要放松对市场的价格管制,然后通过市场供求机制形成市场价格机制。从当前中国金融市场情况来看,政府对市场价格管制的范围小之又小。在2013年7月放开银行贷款利率下限管制之后,政府管制下的利率只剩下银行的存款利率。但是,中国央行存款利率与其他国家央行存款利率有很大不同,它担负着中国金融市场基准利率的功能。也就是说,在欧美发达国家,央行对基准利率调整,是货币市场的拆借利率或回购利率;而中国央行则是通过管制存款利率直接给银行体系的风险定价。在银行融资占整个金融体系绝对比重的市场中,若央行直接管制银行存款利率,存款利率不仅是银行行为的硬约束或成本约束,而且是整个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那么央行管制银行存款利率同样对市场能够起决定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市场对资源配置无法起决定性作用,有效的价格机制同样无法形成。
最近中国央行放开对银行贷款利率管制,但存款利率不放开,贷款利率不仅没有下行反而上升,央行不得不出台贷款基础利率报价机制,希望以此约束商业银行抬高贷款利率的行为。同样,推出货币市场同业存单,央行希望通过资金供求关系来逐渐形成对金融市场价格机制起重要作用的基础利率。但实际上,若中国的基准利率仍为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希望通过同业存单市场来改变一年期存款利率对市场决定性作用是不可能的。利率市场化已成中国金融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由于金融市场价格机制严重扭曲,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的不少乱象均由此而发。无论是影子银行盛行,政府融资平台泛滥,还是房地产泡沫巨大都与中国金融市场价格机制扭曲有关。因此,当前金融改革,最为重要的是利率市场化,形成有效的市场价格机制。如果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从这里入手,仅是强调放开存款利率所面临的风险性,那么中国金融市场要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仍然遥不可期。
至于市场竞争,一方面,要健全市场的准入与退出制度;另一方面,市场的价格竞争仍是核心所在。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几十年,由于没有公平公正的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使得金融市场所有制歧视现象十分严重,民营资本无法进入银行市场,有效的市场竞争难以形成。同时,这样的制度安排伴随的是整个金融市场运行的低效率及无风险。由于近年政府过度的信用扩张,金融体系潜在的巨大风险也在聚积。若中国金融市场价格机制能够逐渐形成,市场退出机制也势在必行,估计这同样可能成为2014年中国金融改革的重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