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可以让孩子们欢呼雀跃起来

2014-02-24 20:00夏家发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4年2期
关键词:后妈灰姑娘语篇

夏家发

美国教师的《灰姑娘》课例在网上流传甚广。笔者就此课例,谈几点看法。

一、美国教育是有规矩的,并非像传说中的那样无法无天——“跑进教室”

课间,孩子们一定玩得很尽兴,否则怎么会“跑进教室”呢?孩子们是多么可爱,即便正在兴头上,听到上课铃声,还是快快地回到了教室。这说明,孩子们的确是懂规矩的,他们需要的教学制度是宽容有序的,而不是严苛而死板的。

二、孩子们是很容易理解童话故事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孩子很快讲完了”

这节课以讲故事开头,讲故事的主角是孩子们。孩子们喜欢读故事、听故事、讲故事,可以讲得眉飞色舞,可以读得如痴如醉。而我们的阅读教学基本排斥“故事”,变成了一种让人生厌的僵化的面孔。事实上,我们的阅读教学完全可以回归到“讲故事”的阅读生态,把读故事的权利还给儿童,让孩子们品尝故事的滋味。“孩子很快讲完了”,说明他们很容易理解这篇课文,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我们的阅读教学对孩子们总是不放心,生怕他们遗漏了所谓的“重难点”、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等等。这些东西很容易阻塞阅读冲动,置换有趣的原生态阅读,败坏阅读口味。

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等是无须孩子们刻意记住的,记住了也没有用。一项调查发现,小学阶段所教给孩子们的“重难点”、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不等小学毕业,基本都被忘却。但我们无须沮丧,要知道,这些作品及其学习经历已经沉积到了每个人童年记忆的深处。美国教师深谙此道,没下功夫大讲特讲“重难点”、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而是围绕文本,捡拾了6个文本细节和问题。这是孩子们可能忽略但又很重要的、正是我们教师需要教的细节和问题,体现了教师存在的价值。

三、《灰姑娘》可以教什么?

既然孩子们很容易理解这篇课文,那我们教什么?这正是困惑大多数教师的问题。有教师甚至提出,不教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内容,那该教什么呢?除了围绕主题展开讲解,难道我们就无事可干了吗?下面,我们逐个赏析这6个文本细节和问题的教学艺术,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吻应儿童的阅读期待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

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体现在了非常自然的教学过程中,毫不做作。

“平等”,不是在教学时间上师生各占一半;也不是教师的时间少,学生的时间多;更不意味着教师要隐退到教室后面装聋作哑。“平等”,并不妨碍教师的发问、启发、讲授。这节课,教师就是以“发问、启发、讲授”为主的,如果按照现在流行的标准,教师只能讲10分钟,这节课就不合格了。我们显然不能作出如此判断。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人?不喜欢哪一个人?为什么?

教师没有问“你们懂不懂啊?对不对?是不是”诸如此类的问题,甚至也没有问“你们喜不喜欢”的问题,而是直接问“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人?不喜欢哪一个人”,还加上了“为什么”。问题直指学生的视点和心窝,主动吻应了学生的阅读期待。问题的指向非常明确。小学生的阅读是感性多于理性的,读了类似于《灰姑娘》的童话,孩子们的情感倾向和研判是鲜明的。这几乎是不需要教的,只需给他们一个表达机会就可以了。特别是“为什么”的一问也为后续的教学埋下伏笔。

(二) 虚拟假设思维、语篇推衍和合理想象

老师:如果在午夜 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教师做昏倒状)。

这是虚拟假设思维的启蒙,为孩子们打开了想象之门。这一问太妙了!

这一问的主要意图是劝谕孩子们要“守时”,要有时间观念。这是作者没有想到的。尤其是教师对女孩恋爱启蒙的劝谕,也是作者没有想到的。时间观念、恋爱、尊重别人等行为习惯,是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元素,教师的捡拾显然是合乎时宜的。

这是文本里本来就有的词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种阐释性解读。这种解读是有基础的,即在学生已经进行了素读基础上的一种文本深度阐释。孩子们睁大眼睛,看着他们的老师,有了一种经由阅读思维而来的发现的喜悦。

阐释性解读就是把文本阅读与学生的当下生活紧密地联结起来,也就是我们常常做的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本。但我们联系生活,是要孩子们理解文本,而该教师联系生活,是要孩子们理解自己。这是本质的区别,我们的阅读教学是以文本为中心的,该教师的教学中,学生是以读者主体身份进入文本的。

当然,二者是有共同之处的:阅读教学无须也不可能完全离开文本内容的分析,而有价值的文本内容分析是指向学生的视点和需要的。指向学生视点和需要的阅读教学,是需要依赖文本本身的。该教师采取的策略是虚拟假设思维、语篇推衍和合理想象。经由教师的启发,合理想象是小学生能做到的;虚拟假设思维、语篇推衍,对小学生来说,则是一种挑战。虚拟假设思维、语篇推衍是这个课例主要的阅读策略。推衍也就是推论,这种策略是语言文字运用的稍高层次的策略。小学阶段要教给孩子们多少这样的策略,教到什么程度,需要探讨。

可以这么理解,我们的阅读教学在较高层次的语文运用策略上尚未起步。因此,该教师的教学才给我们一种新奇感。语篇推衍策略,在国外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实践历程,是很成熟的教法。

(三) 后妈不是坏人

老师:……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

这是教师对文本主旨刻意的颠覆吗?不是。辛黛瑞拉是个不幸的孩子,因为她有一个后妈。但是,这并非是语篇推衍所得出的结论。这样不幸的孩子,仍然有权利接受自己、爱自己,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推论。

这样的推论可以使许多处在不幸之中的孩子,从此有了接受自己、爱自己的可能和理由,可以驱散长期萦绕在不幸心灵的阴云,阳光才有机会进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如果我们的孩子读了《灰姑娘》,只会哭泣、怨恨和哀叹,那我们宁可不让孩子去读这些悲惨的童话。显然,我们的孩子需要灰姑娘,但阅读教学需要挥别惯性、刻板的解读。

认真研读原著,你就会发现,《灰姑娘》就是要告诉世人,“后妈”也是需要社会尤其是孩子接受的人,我们的孩子必须学会与“后妈”打交道。《灰姑娘》还告诉我们,处境不利的人一定要学会与处境优越的人打交道,灰姑娘是处境不利者的意象,“姐姐”则是白富美的意象。

(四)做自己

老师: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对一个弱小的生命而言,这是多么绝望的处境。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我们当然需要别人的帮助,对于参加舞会来说,漂亮衣服当然是需要的,但最最重要的是,灰姑娘要能见到王子。漂亮衣服和狗、老鼠仆人是充分条件,“南瓜马车”则是必要条件,它可以提高速度,但是提高速度的方法,除了“南瓜马车”,还可以有别的选择。此处,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展开想象,不一定立马就把童话中的“小仙女”“南瓜马车”“狗、老鼠仆人”等摆出来。

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

有了狗、老鼠的帮助,辛黛瑞拉可以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但是,假定狗、老鼠这个时候贪玩,不能及时提供帮助呢?孩子们,请你们想一想:“这种可能性,有吗?”如果是这样,辛黛瑞拉该如何是好呢?

这个环节的教学,该教师的确牵得太紧了,急于得出自己的结论。

老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算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

这个环节的教学,该教师几乎不容学生质疑,急于要学生接受自己的结论。

(五)爱自己,接受完整的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样?

学生:要爱自己!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句话,该教师重复了两遍。可见他非常认同这种说法。从语篇推衍的角度看,可以这样说吗——如果辛黛瑞拉真的爱自己,就会让自己成为王妃?这是读者期盼的结局。显然,一个人爱自己是无可指责的。但是,爱自己,不一定能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灰姑娘爱的是“成为王妃的自己”。也就是说,在灰姑娘的意识中,她只能接受“成为王妃的自己”,这与中国人普遍认同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价值观,如出一辙。这样的价值观,不能说不好,然而,这种完美的爱情价值观所导致的人生悲剧,已经让许许多多的人吃尽了苦头。

在这场爱情角逐中,灰姑娘显然是资源匮乏的一方,而“姐姐”则是资源丰富的一方。故事的结局违背了生活之理,刻意迎合了读者的阅读期待。该教师掉进了作者狭隘的视野,引导学生走进了一个有违生活之理的理想世界。也就是说,该教师没有给学生指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求平衡的路径。这个环节,教师的教学过分刻板,过于刚性,不足取。

“爱自己”是一种本然的状态,每个人在自己心中的镜像都是完美的。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正是处在从“爱自己”到“爱他人”以便确认和接受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一个人只有学会了爱他人,爱他人的残缺,才能发现、接受自己的毛病和缺陷,也就是“爱完整的自己”。

该故事中,灰姑娘被塑造成一个无辜的、令人同情的、完美无缺的形象。灰姑娘的命运的确是无辜和令人同情的,但灰姑娘并非是完美无缺的,她带着对自己生母的怀念,对后妈持一种本能的习惯性抗拒,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个故事的教学,在这一点上尤其需要教师指出来。当下的现实生活中,许多“后妈、后爸”正处在这种毫无头绪的烦恼和纠结之中。要取得这种相互的谅解、理解、接受,“灰姑娘们”和“后妈、后爸们”是需要耐心和情商的。

(六)鼓励质疑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过了好一会)午夜 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该教学片段,教师创造了一个绝好的机会:通过与文本作者开展有价值的、可能的对话,孩子不仅敢于质疑文本的细节安排,甚至可以质疑语篇的整体结构。教师把学生视为一位独立自主作出选择判断的读者。阅读教学的确要给小学生一些指向明确的价值观指引,但这种指引应是柔性的,是鼓励儿童言说胆量的、尊重儿童选择权利的、可以逐步内化的、扩展儿童言语空间力的。然而,我们的阅读教学习惯于刚性灌输,其结果是,带着与每个问题相匹配的唯一正确答案,孩子们走出我们的教室和学校,成为一个等待而非自主寻求问题答案的人。这种思维惰性和精神萎顿弥漫了我们的课堂,侵蚀了孩子们的意识深部。

综上所述,该课中,教师没有长篇大论的宣讲,没有漫无目的的感悟分享,没有大段大段的朗读,也没有读写结合,更没有概括段意、归纳中心。围绕文本的内容和形式,该课例只做了四件事:阅读想象、虚拟假设思维、语篇推衍和语篇质疑。这四种阅读教学的策略,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展了文本的内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课例没有避讳内容理解和价值观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恋爱、家庭和自我的价值观教育,是切合当代学生需求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430079)

猜你喜欢
后妈灰姑娘语篇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把钱袋子给她
后妈
帮灰姑娘数红豆
灰姑娘的水晶鞋
倒霉的灰姑娘
我的后妈
后妈的三个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