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学实录及评析

2014-02-24 23:03何国成朱瑞芳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1期
关键词:黄鹤楼孟浩然评析

何国成 朱瑞芳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读一篇新的课文。课文写了一个美好的故事,里面还包含着一首诗,谁能猜出是哪篇课文呢?

生:(兴奋地猜测,抢着说)是《黄鹤楼送别》!

师:(高兴地)对了。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新课文(板书课题)看来大家对这本书较熟,老师还没教,自己就先看了。真好!能把课题读好吗?(生用心齐读课题)

师:像这种样式的课文,你们以前还读过哪些?

(学生议论纷纷,如数家珍般地列出了:《英英学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母亲的恩情》《李广射虎》等)

【评析】 新课伊始,让学生猜一猜学习的内容,符合小学生的猎奇、好表现的心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鼓励学生超前阅读,引导温故知新地围着课文组合成“板块”,促进了教学。

师:你认为学习这篇课文该完成哪些任务呢?

生:把课文读好。

生:领悟课文里的意思。

生:能熟练背诵古诗。

生:我认为还要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随机板书:读 悟 解 背)

师:太好了,同学们,这既是要完成的任务,也是我们读懂课文的方法。下面同学们就认真读书,把生字读准,看看大家能读明白哪些问题?

【评析】 让学生自定目标,自找学习方法,这不正是尊重学生的主人意识,还给学生自主学习权力的有力体现吗?

(生自由朗读课文后交流)

生:我知道了课文讲的是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谊。

师:你一下子就找到了文中两个主要的人物。

生:我知道了李白送孟浩然走的时候,心里很舍不得,我是从“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这句话里体会出来的。

师: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就叫生(齐说)依依惜别。

生:我读懂了李白和孟浩然不但是很好的朋友,而且还是真正的朋友。

师:你的体会是听了谁的话后联想到的?

生:是听了**同学(指第一位发言的同学)的回答后想到的。

师:是啊,学会听,而且会联想,你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评析】 老师适时点拨,不露痕迹地教给学习的方法,能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生: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我联想到了一句格言——真正的朋友,是永远不会变心的。

师:你的联想很有道理,你能从文中找到一些话来证明他们是真正的朋友吗?

(该生一时找不出,师安慰她没事,并请她坐下来再想)

生:孟浩然的话里有这么一句:“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即使远在天涯海角,彼此之间的距离仍似邻居。

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出色!

生:从李白的话中,我知道了他们的友谊不是建立在吃喝玩乐上:“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师:老师课前查过资料,李白比孟浩然小12岁,把他当做兄长是自然的,可他为什么又特别尊敬孟浩然,尊称其为“夫子”,称呼都是“您”呢?

【评析】 此处何老师故布“疑阵”,引导学生品读关键处。看来,深入钻研教材仅靠教材和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倘若教者胸无“丘壑”,课上又怎能指点迷津?

生:因为他非常敬重孟浩然的人品,钦佩他的学识,所以特别尊敬他。

师:噢,原来是这样,大家一齐把这几句话读好。(生读文)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板书句中两个你认为关键的词儿。(两生板书,一生写“人品 诗篇”,一生写“令人敬仰 誉满天下”。其中,“篇”字学生写好后觉得不够好看,又擦了重写。师随即给予肯定)

师:板书是给大家看的,把字写好,能体现出你对别人的尊敬。这两位同学都懂得这一点。他们的关键词也找得不错。

【评析】 “育人无小事”,何老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写好字,更渗透训练了做人的修养。

师:同学们的悟性真好,通过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读懂了文中的人、文中的情。还有要说的吗?

生:我知道了暮春三月,长江边的景色很美。(生动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中写景的语句。)

生:我读懂了诗题的意思: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要去扬州。

师:你怎么知道孟浩然要去的地方广陵就是扬州?

生:诗句中就有啊,“烟花三月下扬州。”

生:文中李白说的话里也有:“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

生:我知道李白的老朋友孟浩然是向西边辞别了黄鹤楼,去了扬州。

师:向西边辞别黄鹤楼,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从“西辞”这个词能看出来。

师:是吗?

生: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我曾经跟爸爸去过黄鹤楼,在那儿,导游阿姨还说起这首诗,记得当时她说黄鹤楼和扬州都在长江边上,因为黄鹤楼位于扬州的西面,因此才是“西辞”。

生:我留心了课文中的插图,图中也把黄鹤楼画在了西边,李白伫立在那儿,目送江上东去的孤帆。

师:(对刚才说错的同学说)你怎么看?

生:我理解错了,应该是“老朋友辞别了西边的黄鹤楼”。

【评析】 这让我联想到了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何老师的教法跟苏格拉底比,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不向学生灌输知识,即使学生答错了,也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与学生的交谈,一步步地把答案引导出来,让学生自己感悟、纠正。这里,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综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综合学生的能力,综合学生的审美情趣。

师:这首诗能读好吗?

(生大声说“能”,接着有感情地齐读了一遍,随后何老师又让大家背了一遍,全班同学背得既熟练又有感情。)

师:送别的诗有很多,同学们读过哪些,分别是送谁,怎样送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生:我读过《赠汪伦》,(背诗)汪伦是“踏歌”送李白,歌颂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生:我学过《别董大》,(背诗)在下着大雪的日子里,诗人与友人董大分别,恋恋不舍还不忘安慰他“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

生:我读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背诗)杨万里送林子方是在荷花盛开的六月,两人没有伤感,还很有兴趣地欣赏西湖美景。

生:我想起音乐课上刘老师教唱的一首歌《送别》。

师:愿意唱给大家听吗?

(生深情地唱了起来,不一会儿,其他学生也跟着唱起来,教室里飘荡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动人旋律。何老师也随着同学们轻声哼唱。)

师:谢谢你们给老师带来这美好的感受。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方式可以不同,但朋友间的真情是共同存在的。

课后,同学们可以再去找些送别的诗、歌,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近代的、当代的,大家一起交流。

【评析】 仅仅局限于一课书的学习,绝不是成功的学习。何老师的有意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形成了送别诗的知识组块,促使学生更广泛地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课虽尽,而“学无涯”。

师:本课的学习任务你们不用老师教,自己读书完成了。你认为还该做点什么笔头作业吗?

生:抄写本课的生字。

师:有必要,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一点也不能马虎,相信你们有能力自学好生字词。

生:把这首诗的意思写下来,书后思考题中有要求。

师:你有学习方法,知道抓住书后思考题来把握课文,也懂得及时整理重要的学习内容。诗意不要被诗句“框住”,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注生独立作业,生字抄写正确率100%,诗意正确率98%,写诗意时学生不拘泥于诗句的直译,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能写出诗的意境的占85%。)

【评析】 让学生自己决定作业的内容及形式,作业的设计关注学生的感受,始终不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猜你喜欢
黄鹤楼孟浩然评析
春晓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舟中晓望
评析复数创新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上赏名联
难忘黄鹤楼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春晓
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