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视角下职校转型发展的“定位”

2014-02-24 07:51周如俊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跨界定位转型

一、培养目标转型中定位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民族传统工艺振兴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学校要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着力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和终身发展能力,构建“三层素质”:在知识层上培养现代人所具有的科学文化素养;在能力层上培养作为职业人应具有的潜在智能;在素质层上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能力内化形成他自身的基本素质。形成“四种能力”:专业能力、专业技能、专项能力和包括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在内的通用能力(岗位上不断学习的能力、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的能力、生产中创新的能力),实现学生由一技之长向全面发展转变、阶段性发展向终身发展转变,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就业需要和实现终身发展的个性需求,让学生就业时能“有饭碗”、发展中会找“新饭碗”、提升中能找“好饭碗”。

二、课程结构转型中定位

职业教育课程作为沟通个体与社会的桥梁,具有跨界的特定结构。中等职业学校要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满足终身发展需要“接”。推行专业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七大融合”:课程内容与真实项目相融,实训环境与职场环境合融,技术专家与教学能师共融,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互融,智力技能的训练与熟练性再生技能训练结融,评价体系与职业标准接融,课程改革与技术服务兼融。坚持“2.5+0.5”的教学安排,校外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不超过0.5年,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总学时比为4∶6。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教育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应用、人才成长途径、教师培养培训、行业指导作用、校企深度合作和教育评价改革的“十个衔接”。在学习内容上寻求知识和技能的跨界整合,在教学方式上寻求理论与实践的跨界整合,在培养模式上寻求学校与企业的跨界整合,在办学目标上寻求就业与发展的跨界整合。

三、教学改革转型中定位

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质量转型发展的核心。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必须按照市场的需求转型,从传统的学科教学向行动教学转型,做到“三个为主”:以技能为主,知识与技能并重而更重技能。以训练为主,重教向重学、重练转型。以育人为主,教学内容中渗透育人,教学过程中潜藏育人。做好“五个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把握“七项导向”:在教学目标上,体现认知、情感、技能目标的统一;在教学关系上,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内容上,强化教育内容的思维价值;在教学对象上,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教与学、工与学的交融;在教学结构上,构建多边互动;在教学评价上,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从而让师生在合作教学中共识、共享、共进、共同发展与成长。

(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 周如俊)

猜你喜欢
跨界定位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跨界天才之西方篇(上)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跨界•匠杰
跨界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