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立
新疆是肉食者的天堂,各种动物快乐放养,很多牧区还保留着原始的转场游牧,塔城地区是唯一一个还保留着四季转场的地域,塔城的游牧民族至今保留着四季转场的习俗,这使得塔城托里、裕民的牛羊肉香味十足,奶制品因为脂肪含量高而口感更浓郁,这也是塔城冰淇淋格外好吃的原因之一。那里的牛羊马骆驼不用牧人驱赶,一到时候就自己上路了,循着草的踪迹而走,与其说是牧人赶着牛羊,不如说是牧人跟随者牛羊寻找丰美的牧草。新疆的牛羊马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睡的是宝石窝,肉味不变。食材好,这就不难解释新疆的肉食为什么简单原始而豪迈,不需要更多的烹饪,繁复的调味。
新疆的肉食主要是烧烤和清炖。烧烤按照肉块的形状分为:烤全羊、大烤、小烤。烤全羊,带着贵族范儿,南疆多见,在吐鲁番的“巴扎”上飘着它特有香味。在北疆除非特别定制,寻常市井不常见到。烤全羊选肉时又特别强调选择生长在较干旱地区的棉羯羊,而且是2岁以下的肥羊,这样的羊肉不仅嫩,嚼在嘴里满口香,且营养价值高。因为,干旱地区的草水分少,盐味浓。羊选好之后宰杀、剥皮、去头、蹄和内脏,用有大铁钉的木棍,将整羊串在上面,羊脖子正好固定在铁钉上。再用蛋黄、盐水、姜黄、孜然粉、胡椒粉、白面粉等调成糊状的腌料,涂抹在羊的全身。有的根据口味需要也参入辣椒粉。这些调料可以增减,灵活掌握,但其中新疆特产的名贵调料孜然粉因与羊肉特别相宜而不可缺。然后,头朝下放入炙热的馕炉,使其悬立在其中。盖严炉口,用湿布密封,不时地转动那木棍,这样焖烤一个多小时取出即成。现在,一些大饭店和宾馆,为了烤全羊的造型美,连头烤制,且在烤熟呈金黄色的羊头上挽系一条红色的彩绸,在羊嘴里夹进一把鲜绿的香菜或芹菜,造型漂亮,但口味却还是巴扎上的地道。
大烤也叫馕坑烤肉,因为串长肉块大,烤肉炉不易烤制,需在馕坑中烤制,墨玉等地的市场上出现了串烤肉的另一种形式,民间称它为“米特尔喀瓦普”,意为“1米长的串烤肉”,其烤肉签子足有70~80厘米长,肉块儿也大,立在馕坑里烘烤,一次可烤出10串,吃起来格外过瘾。除了肉块,串烤排骨也是馕坑烤肉常供的,是最招人爱的,大排肥瘦适宜,烤的火候适中,层层有肉汁,软糯可口,咬下去层次分明,肉汁喷满口腔,咀嚼间肉香带着特有的甜,很是过瘾。小排很有嚼头,调料十足,肉质酥香,且弹口弹牙,那肉在唇齿间脱骨时可以啜到贴在骨头上的肉汁,需得细心品味,倘若狼吞虎咽,可就尝不到那其中的滋味了。另一种大块排骨烤制方法很独特属于焖炉烤制,乌苏市阿布拉音农家乐的烤排骨被誉为新疆最好吃的烤排骨,精选的羊排骨,肥瘦相宜,秘制腌料,特制焖炉,用泥封了口,撤去木柴,离火烘烤,火候掌握精准,恰巧在肉汁饱满,外皮酥脆之时起泥封装盘,端上桌还听得到滋滋的脆响,香飘十里。
将排骨或带骨的羊肉切成小块儿,挂在特制的钩子上放入馕坑中烤制的架子肉,也很受欢迎,装盘时配上鲜切的皮牙子,一口肉一口皮牙子,肉香调配着皮牙子的辛辣甜爽,很过瘾,这里火候很讲究,否则烤干了,肉就柴了。大烤里比较普遍的品类还有烤塔顶,即羊前腿俗称腿把子,一盘烤塔顶如将军般挺立着,外皮金黄油亮,用手拿起,一口奋力咬下,表皮酥脆,滋味十足,里面的腿把子肉疙瘩因为有着粘筋,肉汁饱满,滑嫩无比。真是豪爽!
小烤则是最常见的各色烤串了,烤羊肉串以突出食物本味为上乘,除了必不可少的盐外,不放任何调料,这对羊肉的要求很高,要求十足的新鲜,用这种肉烧烤,要的就是品尝肉的鲜香味,甚至能吃到草原上阳光的味道。也有喜欢口味重的,辣子多放、孜然多放,各种香料的使用,口味浓烈,能吃出驼队的风霜和江湖气息。爱好烤羊杂的人也不在少数,烤腰子、烤肝子、烤板筋、烤肠子、烤心、烤塞皮(将洋葱制成的馅料酿进脾脏烤制),应有尽有。烤肚子带着羊肚子特有的草香,柔韧耐嚼,透着原始的香味。烤板筋有着征服者的快感,一片片方正黄白的板筋裹挟着香料,入口后咀嚼,咸、辣、香,韧一应俱全,最终下咽,使得平日里吃的精细软烂得不到锻炼的牙齿很是舒服。烤腰子则满足了人们吃哪儿补哪儿的心理需要,脆嫩爽口,不知道是不是新疆男人都爱吃烤腰子,所以才男人味十足。现在的烧烤很讲究,烤炉必是雕花星月顶,体型硕大无比,功能齐全,有着烤整扇羊排的大馕坑炉子,也有挂烤大小排骨串的中号小号馕坑炉子,也有足以同时烤制千串的明炉。打下手的维吾尔族小伙子个个英俊利索,肉也烤得漂亮,肉串鲜亮,上等南疆孜然,就是盐也是调制过的,说是加有南疆一种含盐的盐土,故而特别好吃。还有一种大烤羊肉串用了一种特殊腌料,选用数十种南疆香料,辛香味浓,这种腌制过的烤肉肉嫩且香。
另外,不可错过的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烤肉,更让人惦记良久。南疆的一种烤肉,只是将羊肉带着骨头穿在红柳枝上,在树枝火堆上烤,烤熟后只撒少许盐即可,羊肉的鲜味十足,纯纯的羊肉香。还有一种更绝的,将整只羊的肉剔下来塞进洗净的羊肚子里,再倒进些盐水,把肉块拌匀,然后把口系牢,撒上盐,再将肚子用树枝别好,挖好沙坑,将羊肚子埋进去,盖上沙子,在沙子上面烧树枝,等到树枝燃尽冷却后,把羊肚子取出,拍去沙子,将羊肚子切开,香气一下就喷涌而出,羊肉鲜嫩多汁,满口香。其实,这是用羊肉本身的汁液蒸熟的,烧烤的只是那肚子。显然,这种烤肉方式也是最原始、最久远的人类食物风俗之一。
新疆的牛肉也是多半炖煮了。清炖,是民间最为普遍的食肉方式。手抓肉,是最具代表性的,因为块儿大、连骨,唯有用手抓,方能体现游牧民族的豪爽。和田民间称“萨勒干果西”。新疆煮肉的流派有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每个民族煮制的方法略有差异,最大的不同是装盘时骨头的种类,哈萨克族认为最尊贵的骨头是江巴斯(带肉的胯骨),哈萨克族最古老的贵族宴会,会做煮全羊。最通常的煮肉方法,锅一开,一定要撇去浮上来的血沫,把盐放足,然后小火炖煮。据说,这样肉香,汤也香。但手抓肉香嫩的关键还在于煮肉过程中不断的扬汤。有民谚为证:抓饭的关键在于“炒”,炖肉的关键在于“扬”。
清炖羊肉和羊蹄,是产妇的特殊食品,如同汉族民间的产后吃“清炖母鸡”或“鲫鱼汤”一样,是个约定俗成的讲究。人们认为,“一只羊的营养全在头上”。据说,产妇吃了羊头肉,喝了汤,有助于在分娩时松散脱节的骨头及时复位,也有助于下奶。
新疆有句话,吃肉不如喝汤,喝汤不如啃骨头。跟一块骨头慢慢较劲,将骨头吃的干净洁白的人,据说能够娶到漂亮老婆。最受欢迎的是牛骨头汤,大锅煮骨头,骨头捞出来,盛在大盘里,配发剔肉小刀,连肉带筋,吃的满口流油,骨管里的骨髓也不能放过,拿筷子挑出来,吸溜进嘴,只有一个字,香。汤则加丸子,粉条或粉块,夹沙肉,香菜,就着油塔子吃,很过瘾。新疆男人们头天喝多了,早晨巴巴地去喝一碗牛骨头汤,精气神儿就回来了。
风干肉也是新疆人热爱的,过去肉食不易储存,就用盐腌制风干,装入面粉袋里保存,风干肉就不会变味。风干肉的煮制方法也和手抓肉同理,煮好的风干肉,无论牛肉、羊肉均咸香肥糯,而且丝丝入味。乌苏盛产优质啤酒,这里的人们有时会奢侈的用啤酒煮制风干肉。这种啤酒风干肉,因为啤酒的润泽,少了陈味,添了香味,口味更加咸鲜。冬季里,三五好友,煮一锅风干肉,开一箱老窖,围炉夜谈,开怀畅饮,是新疆冬日里最温暖的味道。风干肉还有一种特色吃法——风干肉炒麦仁,将风干肉切成丁丁,小火炒香,放入麦仁一起小火炒到色泽金黄,放少许盐,辣椒丁就好,越嚼越香,麦仁吸饱了风干肉的咸香,还依然带着麦子的独有回味,一勺一勺吃不够。熏马肉、马肠子是哈萨克族独有的美食,将腌好的肥彪马肉悬挂晾干,用柏树枝熏制,马肉咸香中透着柏树的清香,马肠子分碎肉马肠和带骨马肠子。带骨马肠子一匹马只能做八根,制作工艺复杂,没有经验的牧民是做不好带骨马肠子的。新疆人入冬后都要吃熏马肉,通常一顿熏马肉讲究的是要上全套,即煮好端上桌的一盘熏马肉要有马肉、马肠子、马肚子,深红色的熏马肉像石榴石,马油则黄如琥珀,香气四溢,入口油润肥糯,嚼至最后是瘦的马肉丝,余香满口。
还有一些烤制不易,因而很少见的霸气烧烤,由于发展旅游的关系,重新得到挖掘,比如烤骆驼、烤全牛,据说曾经的烤骆驼是骆驼中套羊,羊中套鸡,鸡中还要套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