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行”局长的“内行”故事

2014-02-24 22:35张俊平蒋保华
江苏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外行建华校长

张俊平 蒋保华

2011年,邵建华就任张家港市教育局局长。他是一个年轻的“老干部”,曾任镇党委书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在有些人还质疑这样一个“没有教育专业背景”且“专做看似与教育无关的事情”的局长时,他却令张家港教育“风生水起”“气象万千”。人们发现,这个教育的“局外人”,对教育的理解和洞察更加敏锐、更加深刻,他的视角广阔,思路明晰,重点突出,出奇制胜;这个行政管理的“行家”,在协调条、线、块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给教育创造了空间与机遇,给教师赢得了尊严与地位。在邵建华看来,“教育本来并不是很复杂的事情”,自己只是“无知者无畏”,“按规律去办事而已”。于是,在“翻转行政”之后,张家港教育开始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解放:你的学校你做主

学校谁做主?是教育局,还是当地政府,抑或是校长?面对这些问题大家似乎莫衷一是。这本来是一个常识性问题,在当下却成了尖锐的发问,凸显出“人、财、物”“权、责、利”的混乱与分裂。邵建华针对这一痼疾,开出了一剂药方,旗帜鲜明地提出“你的学校你做主”,在“松绑”与“赋权”中,让一批有思想、有追求、有个性的校长,自主办学,能够“说了算,定了干,干了成”。

①午餐大“变脸”

上任伊始,为了真实了解师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状态,邵建华独自驾车来到张家港某知名学校。偌大的餐厅里,白色的面砖,不锈钢的餐桌、餐具,让人感觉有点“冷”。再看看餐盘里,竟然还有炸鸡腿、火腿肠、咸菜等,丝毫没有饮食本该有的“色、香、味”。而那群孩子,一个个吃得“囫囵吞枣”“漫不经心”,仿佛在完成一项“艰巨任务”似的。邵建华看得有些揪心:如果这些孩子没有了“食欲”,吃不饱,吃不好,他们上课必然会心神不宁,进而对学校望而却步;如果这些孩子缺失了“食育”,不懂饮食文化,没有营养习惯,就很难保证他们饮食的安全、营养与健康。邵建华又走访了其他几所学校,情况更不理想。他决定,抓学校食堂,刻不容缓!

怎么抓?邵建华没有“按常理出牌”,统一部署,“唱同一首歌”,而是让校长们各显神通,形成学校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一“放”,可让习惯于“等、靠、要”的校长们“懵了”。没有了“细则”“标准”,没有了“模板”“榜样”,该如何做呢?当经历了短暂的“等待期”“空白期”之后,看到几个“走出队伍”的校长开始行动,并获得欣赏与支持时,校长们知道“天要亮了”!于是,调查分析、查阅资料、沙龙研讨,忙得不亦乐乎,忙得兴高采烈。或是师生一起观看《舌尖上的中国》,了解中国饮食文化、各地美食生态;或是编写校本教材,介绍中国八大菜系、家乡菜谱;或是借鉴日本学校经验,让学生自主选购餐具,参与帮厨体验;或是公布每日菜谱,注重“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友情提醒家长进行营养搭配互补……孩子们再走进餐厅,惊喜地发现午餐大“变脸”了,不仅颜色鲜艳、种类丰富,而且搭配和谐、营养均衡,吃起来真是有滋有味。

从简单的一顿午餐,发展到细致入微、潜移默化的营养科学、饮食习惯、饮食文化的“食育”,改变的不仅是育人的观念,尊重每一个生命,敬畏成长的规律,以“大教育”的视角,将“食育”作为德育、智育及体育的基础;同时改变的还有校长的思想与行走方式,开始自觉地“仰望星空”,寻找更远的地平线,追求教育的科学之美。于是,学校出现了校医、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出现了可调节桌椅、高效膜控荧光灯……

②考核大“瘦身”

初涉教育管理领域,邵建华觉得有些“别扭”。这里,特别“喧闹”,政府许多平行部门“关照”教育,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挥”学校,社会、媒体、家长“评论”教学;这里的人,特别“忙碌”:局机关人员忙着制订各种考核细则,发布各种会议通知,统计各种考评数据;校长忙着准备各种资料应付检查,参加接二连三的大会小会,接待来自各个部门的大小官员;教师忙着抄写各种备课听课笔记,批改一堆一堆课堂家庭作业,制作各种新授课研讨课比武课课件;学生忙着完成各门功课的练习作业,参加林林总总的大小活动,接受家长老师班主任的训话。整个教育,仿佛成了一个“生产车间”,一座“围城”,在“内外交困”中,在“繁文缛节”中,师生们纵然有理想、有追求,也只是“困笼之兽”而已。邵建华召开几次座谈会,大家急切呼吁“让学校安静下来”,“给校长自主办学的空间”。他决定,给学校“减负”,时不我待!

怎么减?减什么?邵建华没有“拍脑袋决策”,凭个人想象,“御笔一挥定乾坤”,而是聆听基层声音,协调兄弟部门,争取上级支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张家港市教育局“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机关效能”活动实施方案》,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启动无纸化办公系统,内容相近、时间相近、与会人员类同的会议尽量合并召开,每周一至周四为“无会议日”,非上级统一部署或未经批准,不得安排会议;出台《教育系统各类工作考核、评估项目》,较往年减少了80%,还有几项特别标注“由学校自主决定是否参加”。对连续三年获得“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的学校,设立“行政特区”,可对“规定动作”“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依据自身情况进行改革创新。把学校的规划权、发展权还给学校,推动学校走内涵提升、自主发展的道路。这一系列的“赋权”,让校长们深切体会到“时间开始了”!

自由出思想,闲暇出智慧。面对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自由发展的空间,校长们在舒展身心的同时,也感受到无限信任带来的巨大压力,纷纷“摩拳擦掌”,“向着明亮那方”寻找学校新的生长点。或是与高校合作,成为附属学校,获取智力支持;或是引进高端人才,激活教师队伍成长;或是外出考察,求教专家,整体构思学校文化建设;或是整理办学传统,考察地方民俗文化,制定校本特色课程;或是分级聘任,实施“班主任组阁制”,增强工作效能;或是取消备课笔记检查,鼓励个性化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简政放权,不仅让教育回归到“本来的样子”,让学校这方“池塘”“活”了起来,也改变了“世界游戏规则”,让校长独立思考、自主办学。只有各美其美,才会出现高品质、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才会出现有思想的行动者,有行动的思想者。

③改革小“步子”

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是由教育局委托公务处代建的交钥匙工程,校长郑建忠于2011年7月受命到职,带领第一批师生开始思考、讨论学校的文化建设、课程改革、特色建设。但是,这些需要时间去“酝酿”,需要过程去“生成”。2012年10月底,张家港市全面启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国家级认定的创建准备工作。市教育局邀请江苏省有关专家对学校迎检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督查,当时专家质疑,学校建了一年多了,为什么很多墙上都是冷冰冰的,哪有一点迎检的氛围?专家还把这个意见在全市校长会议上做了通报,当时校长压力很大。会后,邵建华对郑建忠说:“我们要尊敬专家,但不能迷信专家,对他们的意见我们要有选择地吸纳。新学校的很多东西,要想清楚了再做,不要急于求成,只要方向正确,慢一点没有关系。”

像这样允许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慢”的例子,在张家港教育系统还有很多。也许是多年乡镇基层工作经验使然,邵建华喜欢在学校门口与“群众”(孩子、老师、家长、行人)面对面交谈。在这样“接地气”的“田野对话”中,能够聆听到最真实的声音,也能产生最“合规律”的点子。通过了解,邵建华发现,本该从容、缓慢、优雅的教育,如今已经走向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盲目跟风、心浮气躁的“虚假繁荣”。幼儿腕骨指骨没有发育完全,就开始大量地练习写字、写拼音;在教材没有准备、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小学低年级就开设英语;高中三年的课程,两年就匆忙结束,导致不少学生“根基松”“枝干空”;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匆忙上马”,缺乏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充分论证;盲目听信专家意见,乱提教学改革模式,在“折腾”中“动摇”,在“应付”中“懈怠”。邵建华认为“让教育慢下来”,其功在当代,利却在千秋,关系到人的一生发展、家庭的幸福和谐、社会的进步稳定。

如何慢下来?除了“松绑”,给校长“自由思想”的时间,让思路决定出路;还有“宽容”,给校长“自主实践”的空间,让定位决定地位;还有“等待”,给校长“自觉成长”的机会,让格局决定结局。在邵建华看来,改革的步子放慢、变小,不是消极保守,而是因为“教育无小事”,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在如履薄冰中谨言慎行,不至于“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什么而出发”;也不是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而是遵循教育的规律,结合本校的实际,“轻装上阵”,见别人所不见,敢想,敢干,敢闯,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唤醒:不拘一格降人才

校长从哪里来?传统的形式是上级直接任命,内部排队上岗。这样做的弊端比较明显:直接任命,可能水土不服,外在掣肘因素太多;内部产生,可能近亲繁殖,形成文化蜕变现象。邵建华依凭多年的行政管理经验,打破常规,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多种合力培养梯队,在“任用”和“培养”中,让一批想做事、能做事、协调能力强、敢于对教育主管部门说“不”的优秀干部走上校长岗位,打造一所所美丽学校,形成一个个教育高地。

④公开竞选,你组阁

张家港市江帆小学,地处市城北高教科技新城,于2013年8月交付使用,是一所完全新建的教育局直属小学。为了能让学校在建设之初就将校园文化景观与学校办学理念进行一体化规划和设计,避免“建设”“美化”两层皮或重复投资的现象,邵建华提出“校园未建,校长先行”的创新举措。

作为一所“零起点”的新校,校长必须是一位站点高、视野宽、前瞻性强、协调有力、执行到位、能带好团队的优秀干部。这样的校长到哪里去找?邵建华和他的班子经过讨论,决定在“非常时期”,以“非常方式”,寻找到“非常之人”,他们笃信“能追无尽景,始是不凡人”。2012年12月,教育局在网上公布招聘简章,条件很宽松,只要担任过小学中层正职超过1年就可以自荐,填写个人信息,对新校办学思路做1500字左右的书面阐述。教育局选聘市内外教育专家组成考核小组对应聘者进行集中考核,对他们进行“人岗相适度”的分析评价,对他们的“办学思路”进行研读评价。面试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考核组当场打分公布成绩,公开,透明,公正。

徐芳,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副校长,是一位有激情、有思路、有韧劲的年轻人。她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成为本次招聘活动的“黑马”,也成为人才选拔机制创新的“幸运儿”。2013年2月,邵建华和竞选胜出的她谈话,鼓励她放开手脚施展才华,可以在全市范围内网罗人才,进行“校长组阁”。由于当时学校还在建设中,徐芳急需一位总务主任和她一起提前介入。她经过审慎观察与思考,从实验小学物色到一个有才华、有潜质的年轻管理人员,担任学校首任总务主任。徐芳虽然有六年半的副校长工作经历,其中还有两年半在主管实验小学的一个校区,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但由于她原先主要分管的是学校的教学科研,德育管理是她的弱项。于是,她又从东莱小学“挖”来一位大名鼎鼎但处事低调的德育管理能人,担任学校副校长,分管德育、后勤;又从曾经工作过四年、知根知底的云盘小学“挖”来了一位副校长,分管教学、科研。8月下旬,学校班子完美组阁成功。班子成员融合快、凝聚力强,工作效率高。每个人都各尽其能,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校长组阁,赋予了校长自主选人的空间,也给了校长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新校建设中,徐芳有整体规划权,她结合实际,对原本建筑中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布局、功能室的设计进行了调整。如今,江帆小学已经成为一所颇有童趣味、书卷气、人文情的校园。当然,在新校建设过程中,邵建华也没有当“甩手掌柜”,而是经常带着各职能部门来学校,看看急需增加哪些设施设备,急需解决哪些问题,提醒大家“要慢慢等待新学校的成长”。

⑤组团下乡,你引领

张家港市南丰小学,是一所乡镇小学。此前,教育质量一直处于低谷。为了改善教育环境,提升教育品质,办人民满意教育,当地政府投资8000多万易地新建学校。这就需要一位有能力、有担当、有责任心的校长,既能完成新校的搬迁与建设,又能借此机会盘活教师队伍,彻底改变学校的现状。谁能“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呢?教育局经过调查分析、研究讨论,决定采用“肉煮萝卜”策略,从市直学校选择一位副校长空降下去,以点带面,引领教师集体“追梦”。

周玉华,张家港市万红小学副校长,是一个外表娴静、内心强大的“智者”,一位教育理念新、业务能力强的事业型校长,成为首选的对象。当局长找到她谈话时,她很无奈地说:“想不到我一个43岁的女同志,教育局还要委我以如此的重任。”周玉华有自己的担心,她此前担任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已有7年,对于教学管理尚能应付自如,但要全面主持学校工作,那还得从头学起。况且,她多年待在市直学校,对农村学校的情况几乎不了解。尽管如此,周玉华还是欣然接受了挑战。

为了能够形成“先进生产力”的“集聚效应”,教育局还提出了“组团式支教”的方式。于是,周玉华从万红小学“借”来了一个支教团队,周期2年。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她选择相应的学科和领军人才,让支教老师把市区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经验、艺术的追求植入到农村课堂,辐射到整个教研组。去年,学校“借”来以教导处副主任张敏为领头羊的英语团队,他们除了要完成自己的英语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学校相对较弱的英语学科组的建设。每次教研活动,张敏等人总是用心指导组内教师钻研教材、备课、上课,积极参与组内评课、议课,使英语教研组的教学及研究能力得到大幅度地提高。

而作为一校之长的周玉华,更是在规范学校常规管理、加强师资师德建设、构建校本文化课程、唤醒学生成长自觉的同时,不断将全校师生带到“高速公路的入口处”,激励他们“志存高远,须积厚流广;坚持不懈,定斗转星移”。在这几年里,她经历了诸如绩效工资改革方案的确定、学校的整体搬迁、新一轮中层的竞聘上岗、教师小区域交流等极为棘手的问题,但都能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协调能力、管理艺术,一一加以妥善地解决。

农村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指标。邵建华为了将更多的“人力资源”引入农村,带动一片,造福一方,甚至不惜把局机关人员“放出去”。2013年暑假,张家港市小学数学教研员、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张平,被派往全市最偏远、最薄弱的三兴小学担任校长。几个月以来,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教科研领导能力,有力推动了全校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作为一所乡镇小学,学校的很多经费来自当地政府。申请经费难,成为农村校长的一大心病。邵建华一方面主动与乡镇政府沟通协调,帮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鼓励农村校长们多向政府领导汇报学校发展愿景、办学思路、阶段成果,让政府和社会主动来关心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全面提升农村教育的品质。

⑥学段打破,你探路

张家港实验小学,是一所规模较大的百年老校,当地的窗口学校。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与开拓创新,形成了高位、优质、特色发展的良好局面。但也正是这块教育高地的“盛名之累”,使学校容易在改革的浪潮中“保守”“求稳”,形成自我发展的“惰性”“束缚”与“瓶颈”。如何打破这种“生态平衡”,走出“宁静危机”呢?邵建华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寻找一位有勇有谋的“帅才”来“掌舵”,给足“政策”与“空间”,让这位校长以“愿景”拓展团队成长空间,以“激情”焕发校园生命活力,以“课题”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以“美丽”引领师生时尚优雅。

刘慧,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园长,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名校长,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这位有内涵、有主张、有灵性的美丽知性园长,曾经担任过实验小学少先队辅导员、万红小学副校长,主持过省规划课题,出版过教育专著。邵建华和他的班子经过讨论,决定让刘慧来执掌实验小学。他们认为,刘慧不仅能很快“融入”团队,“领舞”全校,在“老大难”的“幼小衔接”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与建树,还能充分发挥“鲶鱼效应”,带动全市校长队伍高位成长。2012年8月,当邵建华找来刘慧谈话时,刘慧开始有些犹豫,但她还是被局长的真诚、理想、执著打动了。刘慧不无诗意地说:“我愿意去追慕天空未知的高度与深远的厚度,怀揣梦想,踏歌前行。”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学校”,激情满怀的刘慧开始了“创意小学,实验梦想”的征途。在她看来,小学教育需要坚守儿童本位,彰显游戏精神,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给他们最好的成长空间。于是,她带领老师们以一个个微创意、微故事,给小学生活留下幸福的感觉和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于是,有了男生厕所的“红色小圆点”,有了雨天的“诚信伞”,有了枯树的“永不消逝的风景”,有了校园里“小径分叉的花园”、“会呼吸的路”、“百草园”、“成长树”、“童心迷宫”、“时空隧道”,有了传达室的“爱心驿站”,有了三味书屋、梦想艺术馆、“最美光阴”教师书吧,有了“青年教师亲子座谈会”,有了每天放学前五分钟的“美时美刻”分享,有了校园改造工程的“学生参与”,有了学生社团的“社会力量的卷入”,有了“我的童年,我的书”……

而对于幼小衔接工作,这个有着学前、小学教育双重经历的校长,更是在实践中寻找巧妙的“招儿”,常常与教师一起反省“孩子,我拿什么吸引你”。针对新生学习拼音比较困难,他们创造了这样的风景:花架下,垂着美术老师自制的陶瓷拼音风铃;走廊里,墙壁用拼音在说话,“孩子们,轻轻说,慢慢走”;教室里,很多物品都有了它们的拼音名字。孩子们在拼音乐园中玩耍、游戏、休息散步,拼音课堂没有了教室围墙的限制。此外,新生入校仪式,校长赠送金色门票,亲子游园;中午,孩子可以选择性午睡;通过21天美丽项目的行动,进行自我选择与约束……一项项创意活动,催生了师生的激情与梦想,也让学校成为“醒在树上的花朵”,迅速声名远播,成为小学教育的领跑者,校长关注学习的“焦点”,全市教育的一面旗帜。

一旦打破常规,境界就会顿开。邵建华坦言“管理也是一门学问”,要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2013年暑假,张家港市成立刘慧等4个名校长工作室,提拔一批30岁以下的校长助理、35岁以下的副校长,返聘“德高望重”的校长郭慧,酝酿校长职级制,让新分配教师先“进城”与名师结对,待“职业成熟”后再送“下乡”。系列组合拳,吹起名师名校长培养的“集结号”,为张家港高品质教育夯实了基础。

推动:校长就是上帝

猜你喜欢
外行建华校长
“外行”能看门道吗
米沙在书里
可怕的事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变变变
政坛“外行”闯白宫
阿呜想做猫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外行”的爱情医生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