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念设置在电视专题片中的应用

2014-02-22 08:01胜利油田广播电视中心高卫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专题片悬念设置

□胜利油田广播电视中心 高卫

悬念设置在电视专题片中的应用

□胜利油田广播电视中心 高卫

悬念又称悬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人类本性好奇,对未知的领域或事件存有探求结果的意愿,悬念正是利用这一点引起观众的兴趣。在电视专题中,编导在处理情节、设置冲突、展示人物命运时,常常利用神秘的情节、诡异的气氛让观众欲罢不能,产生强烈的探求意愿,对事情的发展变化、对人物或事物的处境和结局产生关切的心理,使作品情节发展更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悬念的设置与破解

一般来讲,电视专题片的编导惯于以该专题片的素材特点和叙事方式为基础,设置整体悬念结构和收视兴奋点。

1.总悬念

悬念在设置中要有一个总悬念即主要悬念,贯穿整个专题片的始终。主要悬念的作用在于构建作品的整体框架,突出作品的总体构思,揭示作品主题和思想内涵。在专题片的故事开端或者情节展开之前迅速地抛出总悬念吸引观众,是电视专题片编导常用的手法。通常,总悬念并不急于在运行阶段解开,而是一直延续到作品结尾处才出人意外地给予揭示。片中的总悬念吸引着观众关注作品的情节发展,并遵循着编导的思路,去体味、感受作品中的氛围,领会并接受作品的思想主题,从而受到感染,引发内心的共鸣。

从对电视专题片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电视专题节目,通常专题栏目或专题片的题目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悬念,如凤凰卫视系列专题节目《唐人街》、央视专题节目《新闻调查》《天网》《第一线》等。《唐人街》是一个专访海外华人的纪录片集,根据摄制组在不同国家的采访、拍摄制作了三十多集电视专题。节目通过唐人街这一特定视角,以海外中国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故事主线,以华人移民的历史为背景,全景式地展示了天下华人真实而多彩的现实世界——生存状态、心路历程、生态环境和文化景观,从而烘托出“华人移民、创业与发展”的大主题,而“唐人街”这个名称本身便成为了这一主题的巨大悬念。《新闻调查》是深度新闻评论类节目,属于新闻性专题,它以记者调查采访的形式探寻事件的真相,追求理性、平衡和深入。《天网》则是央视”社会与法”频道的一档以纪录历史名案大案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栏目。

对电视观众来说,任何没有看过的作品都是未知的,专题片的片名本身就是一个谜,值得期待并希望了解“谜底”。看与不看,是否愿看,则与自己对该片所在栏目的节目定位了解情况及自身对该片内容的心理诉求有很大的关系。总悬念的设置应当具有说服力和冲击力,能增强观众的印象,提起观众的兴趣,吊起观众的胃口,为观众切入和关注某一事件提供良好的驱动与开始。

2.小悬念

在一部专题片的讲述中往往要有许多个兴奋点;这些兴奋点通常是一些小悬念;诸多的小悬念在作品中起到铺垫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形象、提高观众收视兴趣的作用。在一些情节曲折、人物性格复杂的专题片中,其情节发展进行的过程中必然会派生出一些新的情节,这时仅仅依靠一个总体悬念是很难撑起节目框架并吸引观众连续收看的。为增强观众的收视期待,继续关注作品的播放,就必须从这些不断产生的情节中设置相关悬念,增加节目趣味,这样才能使整个作品从头到尾始终扣人心弦。兴奋性悬念通常设置于总体悬念抛出之后,在情节发展中并行或递进式地涌现,从不同侧面与总体悬念相联系,逐步地表现主题,丰富和加深其内涵,同时持续增强受众对故事情节的探求欲。

无论是总悬念还是小悬念的设置,我们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节奏。一般来说,一个总悬念往往会有几个辅助性的大悬念同其一起构架起整部片子,这种大悬念的设置不宜过多,通常有两三个;然后根据故事的具体情节,围绕这几处大悬念分别设置几个兴奋点(小悬念)。许多电视业内人士认为专题作品应该每隔两三分钟设置一个兴奋点,使整个片子悬念既环环相扣,又连绵起伏,既紧张又有放松的间隙,既不失结构完整又独具魅力。正是这些悬念设置的节奏感,引导出电视机前的观众强烈的期待、幻想和欲望,刺激着他们随着节目中故事的发展,心情起伏跌宕。

无论是总体性悬念还是兴奋点悬念,当前面抛出疑团后,后面就应当解开谜底,给观众一个交代,通过悬念的照应使电视作品内涵更加鲜明、突出。

悬念的表现方式

悬念构建好以后,需要以一定的手法和方式把这一叙事技巧所背负的主题表达出来,让受众得以领悟,这就是悬念的表现。由于电视叙事稍纵即逝、电视受众注意力容易转移,因此悬念设置应尽量简明单一,不宜太深奥、曲折、脱离主题。在具体表现手法上,可根据片子叙事节奏和风格差异,采用冲突型表现方式或抑制型表现方式来表达悬念,用节目包装来加强悬念,以此引发受众的收视兴趣和探究心理。

在专题片的叙事过程中,编导把故事的全部、局部或某种迹象与征兆向观众做预先提示,加剧人物冲突,增强故事的曲折性,使观众随收视对象的命运、遭遇而悲喜交加,这种悬念表现方式就是冲突型表现方式。它通常运用于矛盾冲突剧烈、情节复杂的专题节目中,如新闻纪实节目《焦点访谈》、法制类节目《今日说法》等。主持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开篇,迅速抛出一个总悬念,把谜底藏在故事情节中,观众也只能“束手就擒”,等待谜底的揭开了。

抑制型表现方式则是编导抓住观众急于获知内情的迫切心理,故意放慢叙述节奏、延缓事件进程的一种悬念表现方式。例如刚刚叙述至某一事件的“兴奋点”时,旋即转向对另一事件慢条斯理的追溯;或在中心情节发展过程中,嵌入其他次要情节线索造成“戏中戏”;或在矛盾冲突难分难解的高潮阶段,穿插进一段人物的抒情性独白;或出人意料地出现滑稽怪诞的行为动作,来冲淡、消解节目中某种令人压抑的紧张氛围等,借此强化观众迫切期待的情绪,从而巧妙地表现悬念。这种表现方式比较含蓄委婉,但适用范围却很广泛。如2008年5月29日《天网》栏目播出的《追踪百万黄金》,充分展示案件的侦破难度和曲折过程以营造悬念。似乎唾手可得的“犯罪嫌疑人落网”结果却突然因各种原因而中断,这种欲擒故纵的手法使过程得以延宕,受众也在期待与焦虑中看完全部节目。

专题作品的包装也是悬念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编导和后期制作人员从电视的特性入手,利用作品名称、标识、片头、片花以及宣传广告语和声音等元素设置悬念,激发和调动受众强烈的收视欲求。在视觉形态上采取动态激发的方法,通常采用大幅度的动感画面,在短时间内形成强烈的视觉刺激,迅速唤起观众的情感活动,把观众注意力集中指向节目。

悬念在专题片中应用得是否得当,最终由收视效果来评判。首先,好的悬念设置应能够引起受众强烈的收视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其次,悬念结果应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不任意夸大,不随意捏造;再次,好的悬念应既是节目展开的线索,又能很好地突出主题,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有效传达作品的内涵。

应该注意的是,悬念的设置要合情合理、宁缺毋滥,不牵强生硬,所设悬念要简明干净利落,不能枝蔓横生、故弄玄虚。过多的无关紧要的悬念会冲淡主体,引起观众的疲劳厌倦,使观众产生被愚弄感,从而降低专题片的信誉度,失去悬念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专题片悬念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巧在开篇设悬念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