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的心理病理学探讨

2014-02-22 06:27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七情内伤外感

林 山

(福建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的心理病理学探讨

林 山

(福建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外在“六气”本意指自然界气候变化可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但更多的是象征和指代各种不同性质和程度的社会事件对人的心理健康影响而成外感“六淫”。内在七情本是一个正常人必然具备的情绪反应和状态机制,但因情志活动在强度大小和持续时间长短上与个体的机体相适应性问题而成内伤七情;思在七种情志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构建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心理病理学的内外相互作用模型;“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相互作用揭示心理病理学原理。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心理病理学

1 “外感六淫”的心理病理学原理

1.1 “六气”与“六淫”的生理层意义

“六气”的本意指大自然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变化。大自然的气候变化本来有其一定的规律和限度,但如果气候变化异常,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当温而反寒,冬季当凉而反热),以及气候变化过于剧烈(如暴寒暴暖),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的时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六气”由对人体无害而转化为对人体有害,成为致病的因素,导致机体发生疾病的”六气”便称之为“六淫”。气候变化固然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是异常的气候变化,并非使所有个体都发病,能适应这种异常变化就不发病,不能适应这种异常变化就发生疾病。同一异常的气候变化,对于前者来说,便是“六淫”了。即使气候变化正常,也会有个体因其适应能力低下而生病,这种正常的“六气”变化对患病机体来说又是“六淫”了。临床实践大量案例证明,不同个体在不同季节条件下,有易感各种不同理疾病的现象和规律。

1.2 “六气”与“六淫”的心理社会层面意义

人类的存在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存在物,二是社会的存在物,三是心理的存在物。个体作为生理的存在物固然承受大自然气候变化的影响,但个体作为社会存在和心理存在物,更多地受到个体一生发展变化过程中各种社会事件的影响。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于艳红,乔明琦等学者提出“生活事件是情志刺激致病始因,社会和自然环境中的生活事件是情志活动的根源”[1]。因此,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其实还象征和指代个人社会生活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各种人事物之变化,不同个体对于外在的各种人事物变化感受为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性质差异,并在各种性质上又有着量度(强度和时间持续度)差异。也正因为个体对各种社会事件变化有着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性质的主观感受差异,不同个体随之发展出各种生理疾病、心理疾病或者心身疾病,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性质差异的社会事件也就成为导致个体各种心理疾病的“六淫”或者各种生理疾病、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之“六淫”。

1.3 “六气”与“六淫”的辩证病理性意义

风、寒、暑、湿、燥、火作为六种外感病邪,无论是大自然的气候变化还是社会事件变化,都是外在于个体的客观存在,它不依个体的主观意愿而改变;是否导致个体疾病关键并不在于六种外感病邪的客观存在本身,重要的在于它们对不同个体的不同功能性影响。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重点不是外在“六淫”本身的性质和程度,关键是个体感受的性质和程度,因为同样的一种外在自然气候的变化或者社会事件对于不同的个体不仅有着“六气”和“六淫”的区别,而且即使是“六淫”,还在“六淫”的性质和程度上有着巨大的差别。外感“六淫”只是导致个体疾病的一个外在诱导因素,不是疾病处理的主要因素。

2 内伤七情的心理病理学原理

2.1 内伤七情的本意

中医学提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认为它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生理反应,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直接致人于病的。但是,倘若情志活动剧烈、过度,超越人体能够承受的限度,并持久不得平静,那就必然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导致全身气血紊乱。七情中的“喜”是心情愉快的表现。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有高兴的事可使人精神焕发。但是高兴过度就会伤“心”。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心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超乎常态的“喜”会促使心神不安,甚至语无伦次,举止失常。“怒”指人一旦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或因事未遂而出现的气愤不平、怒气勃发的现象。当人犯怒时,破坏了正常舒畅的心理环境,肝失条达,肝气就会横逆。“忧”指忧愁而沉郁,表现为忧心忡忡,愁眉苦脸而整日长吁短叹,垂头丧气。《灵枢.本神》说:“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若过度忧愁,则不仅损伤肺气,也波及脾气而影响食欲。“思”就是集中精力考虑问题。如果思虑过度,精神受到一定影响,思维就会紊乱。过思则伤脾,脾伤则吃饭不香,睡眠不佳,日久则气结不畅,百病随之而起。“悲”,是由于哀伤、痛苦而产生的一种情态,表现为面色惨淡,神气不足,偶有所触及,即泪涌欲哭或悲痛欲绝。中医认为悲是忧的进一步发展,两者损害的均是肺脏(指肺气),故有“过悲则伤肺,肺伤则气消”之说。“恐”是惧怕的意思,因精神极度紧张而造成的“恐惧”感。“惊”是突然遇到非常事变,导致精神上的卒然紧张,诸如骤遇险恶,突临危难,目击异物,耳听巨响等发生的“惊吓”。惊与恐不同,惊是自己不知道而惊吓,恐是自己知道而恐惧。

2.2 内伤七情的心理病理学意义

七种情志活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七情之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一个正常人之必然具备的情绪反应和状态机制,是每一个人自出生始就发展起来的,当喜则喜,当怒则怒,当悲则悲等,关键是否内伤在于任何一种性质的情志活动在强度大小和持续时间长短上与个体的机体相互适应性的问题。在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中,“思”作为一种情志活动相对比较特殊。按照西方心理学的理解,“思”应该是心理活动里的认知过程。有中医学者提出,中医七情概念中,喜、怒、忧、悲、恐、惊,属于人的情绪情感反应,“思”则属于人的认知活动[2]。我们以为,“思”既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一种情志状态。第一,任何一种情绪活动都伴随着个体的思维,而个体一旦思维又都伴随着各种情绪状态;两者只是在研究意义上的区分,在现实的心理活动中并无法绝对地分开;第二,“思”从内源性和外源性角度看可以定性为是一种思维活动还是情绪状态,如果个体是由内而外进行的“思”,应该被定性为思维活动,如果是被外物由外而内引发的“思”,更应该定性为一种情绪状态,或者说是西方心理学所认为的情绪思维。第三,人类比起其他动物和生物,最大的差别在于人类有着尤其发达的大脑思维活动。外在“六淫”更多的是引发人动物本能性的喜、怒、忧、悲、恐、惊六种情志活动的一种,然后思维介入,于是出现喜思、怒思、忧思、悲思、恐思、惊思现象;而作为人的一种超越其他动物的人类思维活动,是个体主动对外在“六淫”进行思维活动,然后引发喜、怒、忧、悲、恐、惊中的一种,出现思喜、思怒、思忧、思悲、思恐、思惊现象。总的来看,情志失调可以诱发六淫外感,六淫外感可以引起情志内伤,两者彼此可为诱因,交互作用,共同引起个体发病[3]。但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可以发现“思”在七种情志活动里的作用和地位不仅仅是七种情志活动里简单的一种,为了更清晰地对这种交互作用进行理解,可以构建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相互作用关系图并尝试说明。

3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内外相互作用关系下的心理病理学原理

人类的疾病与健康,不外乎是人体小系统和外在的自然、社会大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从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看,外在“六气”和内在的七情是一种轮盘对应关系(见图示)。

第一,“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相互作用关系图的最外层是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里面一层是喜、怒、忧、悲、恐、惊六种情志活动,核心是内源性的“思”。“思”轮盘对应于外在“六气”,个体的疾病是“思-六情-六气”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主导因素是“思”。

第二,从相互作用和内外系统的角度看,七情或者七伤是个体系统的内在因素,属于个体可控和调节的范畴,而“六气”或者“六淫”则是外在于个体的因素,一般属于个体不可控和无法调节的范畴,这是内外绝对差异性。处理个体的心理疾患应该着眼于内系统七情的调节整理而不是外系统的“六气”处理。也因此,中医学针对七情提出了“情志相胜”、“移情易性”、“顺情从欲、”“语言诱导”等方法[4]。

第三,根据“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相互作用关系图,个体心理层面的问题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外源性的“六淫”,过于严重威胁个体生存而无法避免,必然引起个体各种应激性的心理生理障碍问题;二是个体因年龄尚小、心理系统尚不成熟,内在七情尤其内源性的“思”无法合理应对外在“六淫”的发展性心理问题;三是主因于个体的七情素质尤其是“思”而产生的具备疾病性意义的问题。

第四,从“思”这个核心主导因素看,外在“六气”代表各种不同的社会事件对于个体的性质与意义,而在不同个体的不同思维条件下,不同的事件对于不同的个体具备不同的性质与意义,内在七情与外在“六气”是一种轮盘对应关系。在西方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搞清楚外在事件对于个体是何种性质的“六气”是第一步,理清个体与之相对应的情志活动是第二步,而把握和调节个体的“思”是核心。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中医学的“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本来就是一种心理病理学说明,而且也提示出针对情志病下的各种生理疾病问题,不仅要治生理的标,更要治心理的本,结合上面的分析与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注重针对七情的调节,尤其是七情里的“思”这个核心。

[1]于艳红,高冬梅,乔明琦.“生活事件是情志刺激致病始因”假说论证.环球中医药[J].2010(7):267-269.

[2]邢玉瑞.七情内涵及致病特点[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6-7.

[3]伏兴华.从行为免疫学角度看中医淫情交错的致病机制[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3(4):46-48.

[4]梁美英.论七情致病与治病[J].光明中医,2011(5):885-886.

The exploration of psychological pathology to“six exogenous pathogenic factors-internal damage by the excessive seven emotions”

LIN Shan
(School ofmanagement,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 350122,China)

ObjectiveThe six kinds of climate is referring to the nature of climate change which can affect the individual'smental health,butmore is the symbol and influence of a generation of different nature and degree of social events on people'smental health.A normal personmust have the seven emotional reaction andmechanism,but because of emotional activities in the intensity and duration of the individual organism and compatibility problems which leading to the excessive seven emotions;Si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seven kinds of emotional activities and construct the“six exogenous pathogenic factors-internal damage by the excessive seven emotions”psychological pathological interactionmodel;“six exogenous pathogenic factors-internal damage by the excessive seven emotions”interactions reveal psychological pathology principle.

six exogenous pathogenic factors;internal damage by the excessive seven emotions;psychological pathology principle

R228

A

1672-2639(2014)01-0006-03

2013-02-16;责任编辑 徐文梅]

猜你喜欢
七情内伤外感
内伤内服
北海之殇
“外邪致中”还是“内伤致中”?——说说“真中风”和“类中风”
四端之纯善与七情之无有不善
——李退溪四端七情论中的“两情二善”
憋出内伤
中医学治未病养生理论运用于七情发生学的研究探讨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
七情皆听命于心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