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美丽中国
近年来,循环经济在国际上被广泛讨论,我国也在十六大会议上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十八大又将生态文明建设添加在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后,并强调要把其放在突出的地位,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同时还提出了要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而建设美丽中国。
那么,如何顺利走上生态文明发展这一道路?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就国家生态问题做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总的来说,我国目前一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环境承载能力弱;二能源稀缺;三环境污染严重。
尤其是环境污染,前段时间国家发布了《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在这个公报数据中能很明显地看出四方面的污染:水、空气、土壤、气温。先讲水,在我国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四类五类和劣五类占了差不多30%,即有30%的水已经不能使用。地下水就更严重,地下水质差和极差的占了59%。二是空气状况。我国出现酸雨的城市占45%,74个国家空气质量监测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60.5%,2013年全国灰霾天气的总天数为36天,比2012年增加了18天。土壤的的质量问题也随之凸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域性的退化、沙化,三是土壤污染。现在中国1/5的耕地被污染,1/6的耕地被重金属污染。最后就是气温,我国2013年的全国平均气温是10.2度,比常年偏高了0.6度,比2012年偏高了0.8度。除开这四者,还有一个老大难问题——固体废弃物。2013年我国的工业废弃物大概差不多33亿吨,把它垒成3米宽2米高的墙,足以绕地球1.5圈。
由此我们反思:如果一直沿着传统的经济模式发展下去,环境就会不堪重负,资源就会难以为继,建设美丽中国与维持永续发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所以,必须尽快转变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一是要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以较少的资源来生产同样的产品;二是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三是将使用后的废物重新变为资源来生产产品;最后是减少污染物。
如何实施循环经济?首先要遵循其基本原则,即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运行的,具体来讲就是仿效自然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其次要坚定其作为一种经济形态,不是一时的政策,也不是一时的做法,需要长期贯彻实施。当然,最重要的实施途径还是3R原则,就是首先减量化,用最少的原材料来生产最多的产品;第二再利用,在生产过程中,将过去作为废物的东西想办法变成资源再利用;第三资源化,把消费以后的废物变成资源,再来生产产品。
下面我来讲一个别国案例。作为中日循环经济专家组成员,08年我去考察了日本循环经济的做法。日本是资源非常缺乏的国家,现在它的所有产品,进口的部分占了43.5%,国内的部分占了44.3%,循环利用的占了12.2%。减量化资源占到12.7%,废物利用占10.3%,真正最后作为废物处理的只有1.7%。通过循环经济所节约的资源占35.2%,效果非常好。
它有三个措施值得我们借鉴:首先就是顶层设计,完善循环经济社会的立法体系,第一层次是促进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基本法;第二层次是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与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并在其之下制订了各种细法;第三层次是政府绿色采购法,因为政府的消费比例很大,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鼓励促进企业进行循环经济。相比之下,我国第二层次跟第三层次的法律还没有完善。第二个措施是市场导向,企业行动。日本收废品有一条规定,由生产销售方负责回收利用。不单是生产,包括进口的产品,销售出去后也要回收并且有效利用。第三个措施是全民参与,在日本九州市,政府将垃圾分类分配给每个家庭,要求全民按规定分类垃圾。
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关于城市垃圾处理的问题近年来涌现出很多矛盾,如何合理解决?我认为现阶段有三方面可以努力:一是要充分利用国内外成熟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和经验,二是要注重生活垃圾的收集分类,三是要集中攻克如何环保焚烧垃圾这一难题。
针对这些问题,首先我认为要纠正大家对生活垃圾的固有观念,确立一个全新的意识——它是城市的富矿、财富而不是包袱。如在美国,生活垃圾焚烧平均产生电能为520kwh/t,相当于一桶石油或1/4吨煤。美国在2007年就建了87座垃圾焚烧厂,每天垃圾的处理量在9.5万吨,垃圾发电可以满足2300万个家庭的用电,产值100亿美元,提供了6000个就业岗位和超过4亿美元的每年的工资。
在具体操作手段上,必须积极借鉴国外处理生活垃圾的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尽可能减少产生垃圾,把质量差的东西在进行销售前先处理了,减少垃圾生成;尽可能继续回收利用,如做肥料、做焚烧,利用它的能源;最后对不能利用的垃圾进行填充处理,尽量做到无污染化。由发达国家的生活垃圾处理现状来看,日本是回收18%,焚烧76%,填埋4%;德国基本没有填埋,全部焚烧;法国是回收35%,焚烧33%。由此可见,所有处理途经中,焚烧是最能回收利用资源、最不浪费土地的必由之路。但是焚烧现在有三个难点,第一是选址难,人民对二恶英的恐惧,使得焚烧厂被群众避之不及。第二是如何确保建设一个满足健康与环保要求的现代化焚烧厂。第三是对垃圾的分类收集。
解决这三点的关键在于:第一如何科学看待在垃圾焚烧中产生的二恶英。2009年英国致癌委员会研究表明:居住在垃圾焚烧发电厂附近的居民致癌风险非常低,并且按照现代流行病调查,达到差不多监测不到的水平。2007年,里斯本预防医学研究所研究表明:垃圾焚烧厂对居住在附近居民的血液中二恶英含量没有影响。也正因如此,2006年德国已有67座生活垃圾焚烧厂,人均焚烧量0.21吨;日本从1978年到2007年一直在持续建设垃圾焚烧厂,目前已有301座生活垃圾焚烧厂,人均焚烧量是0.31吨/年。更有甚者,在德国、瑞士一些城市,焚烧厂已变成一个地标建筑,作为一个公园建设。第二,在于政府与当地群众有透明、真诚、良好的沟通。第三,焚烧技术的选择。其中,政府需要加大投入,提高建设标准;严格管理,运营合理;加强环保监督,消除民众疑虑。
建设美丽中国,目标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永续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上下求索后唯有靠循环经济这一法门。而要发展循环经济,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行动、公民参与,缺一不可。
(本文系刘焕彬先生在杭州市科协、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市委党刊《杭州》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杭州科学大讲堂”第82讲上的演讲,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