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分异及其完整性保护

2014-02-21 08:06佟玉权
文化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文化遗产

佟玉权

(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0023)

一、引言

长期以来,大连将自己的城市定位为“北方明珠”“浪漫之都”,并以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和诸如“国际花园城市” “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称号自诩。近些年,政府主导下的“达沃斯会议” “服装节” “啤酒节”“烟花爆竹迎春会”等展会及节庆活动更是彰显了大连的“时尚”和“浪漫”。其实,作为一个现代都市,城市的完整形象不仅依赖于对现代元素的诠释和演绎,也同样离不开对其历史文化的准确解读与传承。据统计,到目前,大连地区共发现旧石器时期以来的各类遗址、墓葬、城址及历史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1700 多处,其中已被确立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295 处,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5 处,这些文物几乎涵盖了旧石器时期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是大连历史久远、文化厚重的有力证明,然而,近些年,随着大连市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众多历史建筑在推土机的轰鸣中不断倒下,如为媒体所关注的凤鸣街改造项目就是一个突出例证。几近完整、连续的城市历史文化开始变得支离破碎,对大连历史文化的整体思考及全面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

鉴于此,本研究以大连全地区为视域,通过文献资料解读及利用官方网站,收集整理大连地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统计数据,进行属性划分。借助“谷地地理信息系统”(GoodyGIS)及部分现场调查,分别获取209 处文物保护单位的地理坐标,利用ArcGIS 进行可视化表达,并对其时空格局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大连地区历史文化的时空特征有一个更为清晰和全面的把握。

二、大连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分布格局

(一)空间分布类型

为反映大连地区历史文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将大连地区的209 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定位地理坐标,利用文化遗产点状要素的基本属性在ArcGIS中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的总体空间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依据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类型划分标准,并考虑到不可移动文物的历史长短及其属性的相关性,按照“总体分布” “汉以前古遗址、古墓葬”“魏晋以来古代文化遗产”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物”等四种情况进行空间统计分析。一般来说,点状要素有随机、均匀和集聚三种空间分布类型,可用最邻近距离和最邻近点指数进行判别。

图1 大连地区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分布

最邻近距离为表示点状要素在地理空间中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基本原理是:测定出每个点与其最邻近点之间的距离r1,取这些距离的平均值¯r1,即为表征邻近程度的平均最邻近距离(简称为最邻近距离)[1]。当所研究的区域内点状要素分布为随机型(Poisson 分布型)时,其理论上的最邻近距离可用公式表示为:

(1)式中:rE为理论最邻近距离;n为点单元数;A 为所研究区域面积;D 为点单元密度。在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聚分布三种点状分布类型中,均匀分布的最邻近距离最大,随机分布次之,集聚分布最小。

利用ArcGIS10. 1 工具的Spatial Statistics Tools 中Average Nearest Neighbor 进行统计,得出大连市文物保护单位“总体分布”“汉以前古遗址、古墓葬” “魏晋以来古代文化遗产”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物”等四种情况的实际最邻近距离均值与理论最邻近距离均值之比R 值分别为0.497425、0.685703、0.693146、0.649599。

上述四种情况的R 值均小于1,说明大连市各个历史时期不可移动文物均呈相对集聚型分布。比较而言,“汉以前古遗址、古墓葬” “魏晋以来古代文化遗产”分布较为离散,并以北部各县市分布略为集中。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物”有着更高的集聚程度,且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大连主城区及其旅顺、金州等地。由三者叠加而形成的“总体分布”,由于所含要素最多,因此最邻近点指数R值最低,拥有最高的空间集聚性。

(二)区域分布特点

大连地区各类型文物保护单位在各县区分配情况如“图2”所示。为更为直观和动态地反映大连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域及各地区的分布规律,利用Arc-GIS 对各类型文物保护单位做密度制图。在ArcGIS 软件中,分布密度主要有三种表示方法,即核密度、点密度及线密度,本文使用较为直观、平滑的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大连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历史趋势。利用ArcGIS10.1 的Spatial Analyst 中集成的Kernel Density 工具进行核密度估计。为总体反映出大连地区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分布态势,经过多次试验,选择带宽(search radius)为50km,分别生成大连市“汉以前古遗址、古墓葬”“魏晋以来古代文化遗产”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物”等三种情况的核密度分布,如“图3”“图4”“图5”所示。

图2 大连地区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的县区分布

图3 汉以前文物保护单位核密度分布

图4 魏晋至明清文物保护单位核密度分布

由“图2-图5”可以看出,大连地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在县区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与上述地理集中程度的分析一致。从各历史分段来看,汉以前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较为分散,以古遗址、古墓葬为主,各县区均有分布。魏晋至明清时期复州、苏州(金州)逐步成为大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也有向此地集中的趋势,且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如各类宗教建筑、驿站、海防工程、书院等明显增多。到了近代,随着俄日等帝国主义的入侵,以大连湾、旅顺口为中心的城市化建设开始起步。特别是中东铁路及其大连港的建设,客观上带来了大连地区以大连湾、旅顺口为中心的南部沿海地区城镇化、工业化的加速发展,由此形成“近现代文物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在这一地区密集分布格局。统计表明,市内四区及旅顺口的市级以上“近现代文物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有88 处,占大连全部该类型文物的85%。在大连全部25 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位于本区的就有20处。从总体趋势上看,大连地区的历史文化要素的分布有从相对分散到相对集中,从北部内地向东南沿海集中的特点,密度核心也逐步靠近现代城镇中心。

图5 近现代文物保护单位核密度分布

三、大连历史文化遗产完整性保护建议

(一)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核心就是保持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其世代传承,永续利用[2]。总体上看,我国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主要是从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和历史文化名城等三个层面上进行的[3]。大连将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空间最高水平定位在“街区”这一尺度上(实际上“街区”的完整性也未得到很好的保护),根据现有的《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9-2020)》,只有中山广场历史文化街区、胜利桥北历史文化街区、南山历史文化街区、黑石礁历史文化街区、旅顺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等五处历史文化街区确定为保护对象。

在大连地区17000 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连续累积了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其中最具特色和拥有显著地位的当属近现代文化,突出的是沙俄和日本殖民时期留下的具有中西合璧性质的各类街区、建筑及其长期由各种移民带来的独特的非物质文化,还有丰富的近现代工业遗产。在一个城市里能拥有16 处国家级和近百处省、市、县级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物”的文物保护单位,这在全国极为鲜见。同时,大连也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风格独特的移民城市。来自于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所形成的土著文化、由山东等华北地区移民渡海而来所形成的中原文化、以俄日为代表的外来文化等汇集于一地,形成了在全国独一无二的“大连文化”。这些文化虽然历史不算长,但其保留相对完整、发展连续、风格独特,随着历史的向前推进其文化价值将越发凸显。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一种前瞻思想和文化智慧,应该成为大连对中华文明史的独特贡献。

(二)挖掘、整理和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大连有着17000 年的人类生活史,有着2100 年的建城史,有着110 多年的近现代工业化、城镇化历史,各个历史阶段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任何文化都是特定地区,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累积记录[4]。城市文化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否从“景观”或“可视化”层面体现出文化的连续性[5]。保护城市文化遗产,需要对各历史阶段的文化进行逐层梳理,按照时间、空间和文化属性统一性原则进行层层解析,通过保护、规划、修复及展示等手段,“可视化”大连地区各个阶段的历史,并使其脉络清晰可读。

就大连地区总体历史演化上看,从石器时期到秦汉,可重点保护好具有代表性的点状文物(历史遗迹、遗址),建设几个有一定影响的历史博物馆,以突显大连历史文化的久远与厚重;从辽、金到明清时期,主要强化大连地区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及其城镇化发展,保护好以金州、复州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中心,按照建设历史文化名镇、街区要求,进行整体规划。同时,把具有独特辽南民间艺术风格和文化氛围的各类非物质文化融入其中。近现代可作为大连市历史文化的核心内容,强化中西合璧与近现代工业文化,保护利用好近现代工业化、城镇化代表性遗产,特别是强化对大连主城区、旅顺口区两个近现代历史文化片区的整合。

(三)形成空间上完整统一的城市历史文化

文化遗产在空间上的格局状况反映出历史文化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社会发展进程丰富的信息,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6]。有研究表明,将分散零星的历史文化要素和传统文化景观空间连接为一个网络整体,既有助于降低文化景观的破碎度而实现整体保护,又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现代化发展[7]。近些年大连地区加速推进的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大规模商业开发活动已使大量的历史建筑遗产被推倒铲平,特别是挖山填海、大兴土木,许多房地产项目建到了山上,星海湾等天然的海岸带也被过度的商业化所吞噬。可以成片保护或格局完整的、独特的大连文化景观遗产已非常有限,保护工作十分紧迫。建议从空间布局上,从相互隔离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拓展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之间的联系及其所覆盖的历史文化片区(或历史文化核心区)。对于历史文化片区或街区,实施更为严格的建筑控制,对新建筑的体量、形式、风格及色调等进行整体协调,一些大体量的现代时尚建筑可以在其他更广阔的空间去发展。对于已有的与历史文化片区或街区不协调的现代建筑逐步加以淘汰,恢复和彰显大连的厚重文化及人文魅力。

结论

本文通过文献解读,并借助GIS 平台,对大连地区历史文化时空格局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大连不仅时尚浪漫,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特别是其在中国近现代史发展中具有的特殊地位,为全国所鲜见,可规划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 从城市发展的连续性和文化的完整性来看,对大连历史文化的认识需要在时空上进一步拓展,即时间上从近现代延伸至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空间上从关注大连主城区延伸至全大连地区,以时间连续性和空间完整性的结合上,全面解读大连城市的发展演化;3.有必要按照建设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挖掘、整理和延续大连的历史文脉,并通过规划、管理等途径形成在空间上完整统一的大连历史文化。

[1]吴必虎,肖金玉.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结构与相关性研究[J]. 经济地理,2012,32(7) :6-11.

[2]谢凝高. 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复兴山水文明[J].中国园林,2000,(2) :36-38.

[3]单霁翔.关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J].人民论坛,2009,(9) :8-11.

[4]凯图梅采·苏珊. 博茨瓦纳可持续发展与文化遗产管理: 以可持续的社区发展为框架[J].可持续发展,2011,19(1) :49-59.

[5]佟玉权,韩福文等.景观——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新视角[J]. 经济地理,2010,( 11) :1932-1936.

[6]陈敏,林辉等.中国历史与文化研究的时空框架[J].应用地理,2011,31(3) :1059-1074.

[7]劳拉·穆萨基奥. 景观可持续性的生态与文化:在景观研究与实践中的新兴知识和创新能力[J].景观生态学,2009,(8) :989-992.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文物文化遗产
文物的栖息之地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古建类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活态文化
名胜古迹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