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国》里的孩子们

2014-02-21 11:51咸永彬
中华家教·幼儿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南德小人国棍子

最近接受一个朋友的建议,看了张同道导演的纪录片《小人国》。这部影片是在北京的一所幼儿园里拍摄的,真实记录了一群小朋友在这里成长的普通生活。这所幼儿园模仿的是日本名著《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儿童教育机构―“巴学园”的办学方式,且与其同名。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构建儿童健全的人格,让儿童的身心在本真的生活中健康地成长。

请尊重孩子的选择

四岁的辰辰对她的好朋友南德有一种无法说出的依赖感,每天早晨都在巴学园里等待南德,从不间断。影片中最让人感动的是辰辰在秋天的一个早晨孤零零等待南德的情景,她坐在花坛边拿起了一片落叶,一点一点撕着,眼睛不时瞅着大门,神情充满期待。影片真实展现了一个儿童内心的坚守,每次看到晨曦中那个孤独坚守的身影时我就止不住地流泪。

辰辰很幸运,在寒冷的冬天,巴学园里的老师没有强拉硬拽让辰辰进到暖和的屋子里让她的希望在哭泣中破灭,而是陪她在外面等着她的希望,她们尊重辰辰的想法,她们尊重辰辰的选择。辰辰很幸福,能够生活在一个可以自己做决定,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生活的集体里,她在巴学园里过着自己内心最本真的生活。

“当下的公共教育,孩子的个性被严重地压抑了。到幼儿园去,几点干什么,都是安排好的。玩什么,跟谁玩,都是老师定的,孩子没有选择的权力。”导演张同道对此有深切的感受:“我觉得我们多数人都在过着这样一种被动的生活,这来自我们接受的一种被动的教育。但是,这一切在巴学园不存在,这来自于希望改变幼教现状的一些中国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努力。在那里,上不上课,吃不吃饭,听谁的话,全都由孩子自己决定,那也是孩子最自然的状态。”

你会引导孩子吗

五岁的池亦洋在巴学园里是一个“大块头”,小朋友都很怕他。陈炳栋的棍子被池亦洋拿走,老师在帮陈炳栋要的时候,陈炳栋竞然自己跑到一边去了,原因就是池亦洋的一句“谁敢要棍子,我就把他打成肉泥”。

影片中的老师自始至终都在引导孩子。当陈炳栋认为池亦洋不会还棍子而不敢要棍子时,老师说:“你没试一试,你怎么知道他不还呢。”当陈炳栋因为害怕放弃要棍子时,老师说:“这是你的棍子,你如果不要,我们怎么帮你要啊?”他们给予陈炳栋的是“不放弃”的信心。而对于池亦洋,老师传递的则是“你没有权利拿别人的东西”和“这个世界上使用暴力是最没有出息的”。

影片的一个镜头给人印象尤为深刻:两个小孩子因为玩耍打了起来,池亦洋上去“有话(好好说),别打架”,将两位小朋友分开后说“这是佳佳的错,你应该向陈炳栋说对不起”。

池亦洋从一个被众多家长联名要求开除到最后在大李老师引导下,成为足智多谋,敢做敢当的男子汉榜样,这样的一个转变,我们怎能不从内心去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

巴学园里的孩子是有人格尊严的,这里的孩子不会在斥责声中度过,这里的老师尊重孩子,孩子们在这里懂得要尊重别人和获得别人的尊重。他们在尊重中成长,他们在引导中长大,毕竟“让孩子像花儿一样自由的绽放”,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

(咸永彬 黑龙江抚远县浓桥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南德小人国棍子
奇怪的棍子
七根棍子
穿越小人国
小人国国王的愿望
无处不在的小人国都
新能源公司获中国首张2.5MW风机TUV南德GL型式A级认证证书
小人国奇遇
当你拿起棍子就已经输给了孩子
品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