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的“邻女”

2014-02-21 22:59高志明
古典文学知识 2014年1期
关键词:晏殊宋玉

高志明

中国文学史上有几个著名的“邻女”。一个见于《战国策·秦策》:楚人有两妻者,人其长者,长者詈之;其少者,少者报之。居无几何,有两妻者死,客谓者曰:“汝取长者乎?少者乎?”曰:“取长者。”客曰:“长者詈汝,少者报汝,汝何为取长者?”曰:“居彼人之所,则欲其报我也;为我妻,则欲其为我詈人也”。

这则事典,后经清人邵长蘅归纳,形成“邻女詈人”的成语,表示各为其主的意思。一个是宋玉的“邻女”,其《登徒子好色赋》曰: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或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这则事典,人们把它概括为“邻女窥墙”,隐喻少女的怀春情思。

一个为《世说新语》所载: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这则事典,人们常常以“阮籍卧邻”概括之。还有一个也见于《世说新语》,刘孝标注《世说新语》引《江左名士传》曰:

鲲通简有识,不修威仪。好迹逸而心整,形浊而言清。居身若秽,动不累高。邻家有女,尝往挑之。女方织,以梭投折其两齿。既归,傲然长啸曰:“犹不废我啸歌。”其不事形骸如此。这则事典,《晋书·谢鲲传》也有类似记载。后人归纳为“邻女投梭”,“投梭之拒”、“投梭折齿”,表示女子拒绝男子的调戏。如元稹《莺莺传》:“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拒。”苏东坡《百步洪》其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这几则事典的主人公“邻女”都很有个性,“邻女詈人”中的邻女遵守礼法,可谓妇德楷模;阮籍的邻女显出纯粹无邪的美,颇有魏晋风度;豫章太守谢鲲的邻女性情真率,不欢就是不喜欢,哪怕你是太守又咋地,照样让你难堪。所幸谢鲲乃真名士,自有真风流。三个“邻女”形象在后世文学语言中都有引用,但其影响力都不如宋玉塑造的“邻女”形考察宋玉的夸张铺排以及下文秦章华大夫的发言,我们可以归纳出宋玉刻画的“邻女”的一些语义特征:

第一,邻女所居之地:邻里,即说话者生活区域的附近或周围一带。宋玉自称女孩住在“臣里”,是他的“东家之子”,即他东边邻居家的女孩,下文秦章华大夫将其概括为“邻之女《说文·邑部》:邻,五家为邻。《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小尔雅·诂》:邻,近也。金国永注《美人赋》云:东邻,古时房屋一般皆坐北朝南,故邻居皆在西向,而东方之日为朝阳,东来之风为春风,故古籍言及爱慕之邻居美女,多称东邻或东从先秦方位观念看,古人非常看重“东”,如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东向坐者为主人看重人,古人又以左为东,视左为大。楚人东向为尊观念尤其突出,考古发现先秦楚墓百分之十为东向,因此东邻、东家的“东”,可能不是实指,带有褒义,也就是尊称或美称。金所言虽有道理,但并未说到点子上。综合来看,所谓“邻女”就是生活在我们周围,为我所熟悉的女孩。

第二,邻女的相貌:天生丽质。联系宋玉的层进式叙述,我们可知:邻女“佳”、“美”、“丽”三者集于一身。再联系宋玉的夸张和形容来看,“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句突出邻女的身高、面色,强调审美标准。“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句突出邻女的眉眼、肤色、腰围、唇齿,强调审美关注点。“嫣然笑,或阳城,迷下蔡”句以一笑写自然之情态,强调情感魅力。这一段铺排,运用比喻、张、排比等修辞手段,让邻女的漂亮呼之欲出。但这种漂亮不是靠整容和化妆等人工手段意塑造出来,而是具有不假雕饰的自然美。宋玉形容他眼中的邻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意在说明邻女天然漂亮,无需美容和化妆,可素面朝天,漂亮得恰到好处,而且精神上纯朴天真,自然和谐。

第三,邻女的出身:普通人家。宋玉本身出身寒微,他所居之地没有富商和官宦人家,下文秦章华大夫更是说宋玉与这位邻女居于“南楚穷巷”。因此我们理解为邻女是一个平凡子。第四,邻女的身体:健康,富有朝气和活力。宋玉具体写到了她的眉毛、肌肤、身段和牙齿都散发出健康和少女特有的活力。宋玉特别提到她的“嫣然一笑”,“嫣然”即笑容美好的样子,《说文·女部》:嫣,身体高而美;《正字通·女部》:嫣,巧笑态也。由此我们可知,这是一种健康的,明丽的微笑,带着自然率性的光彩,不是那种刻意迷惑人的妖艳之笑。第五,邻女的品行:为人大方,心地纯洁。她不掩饰自己对美的追求,执着地登墙窥宋达三年。这个举动当然是宋玉那个时代南楚女人的特有作风,但我们更应该以一种健康、纯朴的心态看待这位邻女,而不是像后代有些道学家那样斥责邻女的“淫逸”。毛庆先生就认为:东邻女是多情坚贞的。宋玉笔下的女性,不仅形象美、仪态美,而且气质美、心灵美,丝毫不使人觉得轻浮、低下,反而让人感到可爱可亲(毛庆《论宋玉辞赋的女性美及其创作心态》,《山西师大学报》1992年第3期)。邻女对美的追求又比较温雅,窥宋三年而没有过激行为。宋玉借秦章华大夫之口赞扬她: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这里的“扬诗守礼,终不过差”就是性情纯洁,坚持操守与妇德,后世阮籍的“邻女”和谢鲲的“邻女”的品行实不脱宋玉这位“邻女”的影子。

“邻女窥墙”在魏晋以来诗文词曲小说中引用比较广泛,后世文人采用节缩、概括、直取等三种方式,对典源“邻女窥墙”进行艺术化加工,形成两个系列的典故词语。一是以“东墙”和“宋玉”为线索,发展出若干典故词语:宋玉东墙,宋玉墙,宋墙,东墙,窥墙,东墙窥宋等;二是以“邻女”为线索,发展出若干典故词语:邻女,东邻女,东邻,东家子,邻家女、邻家之女等。范成大有《宋玉宅》曰:“悲秋人去语难工,摇落空山草木风。犹有市人传旧事,酒垆还在宋家东。”这说明民间对宋玉和“邻女”的认识也相对熟悉,但这种接受不免有艳情成分,导致人们对宋玉的认识也存在不少误读。李白《感遇》之四云:“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洁。巫山赋彩云,郢路歌白雪。举国莫能知,巴人皆卷舌。一惑登徒子,恩情遂中绝。”指出了人们对宋玉及其“邻女窥墙”的故事存在接受偏见。这种接受偏见与文学作品中“东墙”类系列典故词语大多用来刻画或描写文人的艳情生活有密切关联。如:只应红杏是知音,灼灼偏宜间竹阴。几树半开金谷晓,一溪齐绽武陵深。艳舒百叶时皆重,子熟千年事莫寻。谁步宋墙明月下,好香和影上衣襟。(唐·李中《桃花》)

风动一轩花竹,琅玕青锦薰笼。怜才自是宋墙东。更识琴心挑弄。

暮雨乍收寒浅,朝云又起春浓。冰肌玉骨信俱融。不比巫山闲。(宋·陈东《西江月》)

男无宋玉东墙之事,女绝司马琴心之托,便是家门之幸、父母之乐。(明·佩蘅子《吴江雪》第一回)

兄却是怨人太甚,那首诗中,哪有一字及方才之子?就是姮娥宋墙,云飞雨散,无非道明月秋庭之意。(清·陶贞怀《天雨花》)

就“邻女”系列典故词语的引用和接受而言,人们对这类词语中符合传统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价值判断的语义特征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认同,因此“邻女”系列词语在民间更为流行。这种体认最有代表性的是晏殊,可以说,在“邻女”语义的接受和“邻女”文学形象的定型方面,晏殊是一个转折点:晏殊以前,人们对邻女的引用和描写基本上不脱容貌和情感,晏殊始开始刻画邻女的内在品质,突出邻女的健康与阳光一面。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宋·晏殊《破阵子·春景》)

晏殊写的是一群嬉笑玩乐,天真活泼而可爱可亲的少女。阳春三月的时候,邻女们充分舒展她们的精神。我们注意到晏殊笔下的邻女不是一个,而是一群,这是一次邻女的集体表演,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感染力。晏殊之前,唐孙棨《题妓王福娘墙》中有“无端斗草输邻女,更被拈将玉步摇”,也巧到斗草的邻女,但孙棨笔下的邻女还不脱淡淡哀怨和春思。鱼玄机《赠邻女》结语“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写女子的自信自重与自爱,虽然是言情,但女子的自信与自重的品性让我们刮目相看。晏殊则完全写少女的清纯活泼、天真无邪与浪漫纯朴。姑娘们的欢笑穿越时空,到现在人们读这首词都能受到感染,仿佛能听到邻女们健康的、活力四射的笑声。晏殊可谓宋玉邻女的隔代知音,晏殊笔下的邻女形象巩固了宋玉初次塑造的邻女形象,增添了邻女的活动,增添了叙事效果和喜剧色彩,邻女形象跃动起来,感染着人们的情绪,也极大调动人们对邻女的认可与接受。

晏殊之后,再一次具体巩固和丰富“邻女”形象特征的,就是陆游,试看:

梳发金盘剩一窝。画眉鸾镜晕双蛾。人间何处无春到,只有伊家独占多。 微步处,奈娇何。春衫初换曲尘罗。东邻斗草归来晚,忘却新传子夜歌。(宋·陆游《鹧鸪天》)帘幕阴阴昼漏迟,鹅黄雪白络新丝。只应笑杀东邻女,不见秋千到拆时。(宋·陆游《戏赠》)

这两首词里,陆游工笔描写了邻女所盘的头发,所画的眉毛,脸上的红晕,身上的穿着。如果说宋玉对邻女的描写更多从侧面烘托,虚处传神的话,晏殊则是突出邻女的精神风采,而陆游则是描摹出邻女的外形特征,邻女不再像宋玉笔下的那般标准化和理想化,而是具有清晰可见的衣着,俏皮而漂亮的头发,“春衫初换”却弄出了褶皱沾染了灰尘,还有羞涩的红腮,笑个不停的乐呵劲等动态描绘,这些典型特征进一步丰富了邻女的形象,凸显了邻女的现实化、生活化特色,使得她可亲可感,触手可及,真的是人们身边非常熟悉的乖女孩了。“邻女”在宋玉和唐宋词中的通俗化呈现,显示出“邻女”被普通百姓接受的许多可能性。宋玉的描写比较通俗: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或阳城,迷下蔡。

“增或减”、“著和施”等动词,“眉如……”、“肌如……”、“腰如……”、“齿如……”等短语,“羽、雪、素、贝”等名词都是人们习常所见所用,这些词语运用无疑会便利普通百姓对邻女的想象与接受。晏殊笔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二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也近乎口语,“笑从双脸生”,也是于白描中透出活泼和可爱。陆游的“只有伊家独占多”、“微步处”、“尔邻斗草归来晚”、“忘却新传子夜歌”也纯属口语。这些语言上的处理技巧无疑也便利普通百姓对邻女的认可,进一步强化“邻女”形象在民间的传播与接受。

总之,历代文人在诗词曲文及小说中将宋玉塑造的“邻女”多方引用,生成许多不同的典型,实际上融合了上述宋玉“邻女”的语义特征,为作品文学性的建构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意象资源。在历代文人的创造性努力下,宋玉的“邻女”形象终于脱颖而出,为中国文学史的女性形象画廊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并在现代汉语里生成了一个颇有象征意味的语:“邻家女孩”。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苏州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晏殊宋玉
晏殊换题
下雨了
晏殊的忘年知音
人见人爱的“子”
这是个什么字
晏殊换题
会走的房子
晏殊退考
晏殊树立信誉
说“看”不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