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琳
如果按照一般人的定义,邵逸夫的一生恐怕近一半时间都能算“晚年”,但这个晚年与常人相比,显然是一段漫长而灿烂的“黄金晚年”。
养生有道精通气功
不少香港有些年纪的人,爱谈论邵逸夫精通气功的传闻。许多他旗下的艺人,也曾透露被他劝说练习气功健身,他甚至亲自教授过汪明荃等人。邵逸夫从30多岁开始,就修习了多个门派的气功,遍访修道高人,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拜了一位气功师傅,当时收取的学费就高达每分钟2000港元!六叔对这套功夫勤奋修习,每天5点就开始打坐练功,据说最后练到可以盘膝而坐时凌空腾起离地四五寸,听起来犹如TVB的武侠片。
许多人都听过邵逸夫的“三个养生秘诀”—“勤奋工作、笑口常开、人参一片”。邵逸夫90岁前坚持每天上班,赞同晚年要“小劳”,此外要笑口常开。在食补方面,邵逸夫年轻时已经很注重,最初发迹时每天都要炖一根野山参慰劳自己。不过到了50岁左右,他在名医建议下改为每天只在舌下含一薄片顶级野生人参,加起来每年食用的人参总量仅约四两。
楼主威武
年轻时代的邵逸夫是一位精明的商人,并没有太多慈善之举。到了1973年,66岁的邵逸夫设立了邵氏基金会,开始了第一笔大额捐赠——拨款50万元给香港“苏浙公学”兴建图书馆,这算是世界上第一座“逸夫楼”。之后,他正式开始慷慨捐助各类项目。
此后他的捐款都是典型的“邵逸夫模式”,大多数捐给学校建教学楼、建图书馆,以及捐建医院。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邵逸夫在内地捐款建设教学楼,接下来的二十多年中,仅向内地教育捐献的款项就高达四十多亿港币。2002年,邵逸夫捐资设立“邵逸夫奖”,用以表彰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基金高达50亿港元,十余年来已被视为“东方的诺贝尔奖”。截至2012年,他捐赠内地教育共47.5亿港币,项目总数超6000个。
邵逸夫在香港是一位广受爱戴的富豪,市民们都为他向善的仁德之心所折服。也正如孔子所言,“大德必得其寿”,邵逸夫健康愉快的晚年和惊人的长寿,更是许多港人津津乐道的谈资,如果这样的仁者不配得到神仙般的高寿和黄金晚年,那又还有谁配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