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青冉
摘要: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让手风琴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多重转折,当代对手风琴进行多元化的创新性发展,才是历史、环境和时代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手风琴 发展 多元化
说到手风琴的产生,界内人士众所周知。阿莫伊特神父神游我中华大地,对我们民族乐器“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遂,将笙带回欧洲,之后,能工巧匠们根据笙风吹簧片的发声原理制造出了手风琴,后来随着清末国门的被迫打开,又传回了中国,这一系列过程给手风琴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又增加了许多戏剧化的渊缘,中国对于手风琴而言有一些“少小离家老大回”的特殊情感。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经济危机的爆发,世界进入到了一个混沌状态,一系列的侵略战争接踵而来。面对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开始积极反抗。抗战期间,民间组成了各种社团组织演出,一方面是为了激励战士,另一方面是对革命进行宣传。手风琴由于它便于携带,音域宽广,声音高亢等一系列的优点成为了各个宣传队和社团的“宠儿”,不断出现在前线和后方军民的眼前,手风琴也逐渐被大家所熟知。因为受到战争的摧残,许多人们的心中充斥着失落与恐惧,正因如此,手风琴演奏者们用他们高涨的情绪为大家演奏了许多高亢激昂的曲子从而对人们进行鼓舞,而许多在宣传过程中演奏的曲子也都深入人心,那些带有战斗气息的曲子也就理所应当地成为那一时期手风琴作品的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得到土地、得到自由、得到人权的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之下信心百倍地携手建设我们的新中国。人民为国家的建设激情四处燃烧。一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得文化文艺工作者激情四射,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积极地研究和创作,手风琴艺术家们也看到了共和国一片清新的景象,鼓舞歌颂的作品也随之而来。《牧民之歌》作为流传至今的经典曲目就诞生在那个时代背景之下,曲子将牧民的幸福生活以及对伟大领袖和美好家园的赞颂描绘得淋漓尽致,描绘了一幅草原牧民在阳光下放牧和夜幕之下篝火边上翩翩起舞的雄伟壮阔却又不失温馨的画面。《牧民之歌》只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与之相同的手风琴作品还有很多,对祖国的赞美,对党的歌颂,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都作为那个时代的主流融合在手风琴作品和演奏之中。
文革期间手风琴由于它在前两个时期优越的政治表现以及当时苏联“老大哥”的影响,发挥了它强有力的“政治身份”,保留了自己在中国乐器舞台的地位。不过那一时期作品的政治性比较强,流传至今的作品比较有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得人们的思想也开始改变,抛除了陈旧的思想观念,摆脱了陈规的束缚,与此同时大量优秀的国外文化也涌入国内,穿梭在人们的视野中。新时期的手风琴创作出现了新的气象,也使手风琴艺术家们的创作意识进入到了比较宽松的环境,内容多样的曲子也都以新颖的姿态和大家见面。大家既可以欣赏《广陵散》的古老风韵,也可以谈笑《惠山泥人组曲》中“阿福”的诙谐与可爱。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稳定的社会步入了小康时代,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认识到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同步的理念,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开始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随着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火热,手风琴的光辉逐渐淡化,虽然也不断有大批优秀的作品诞生,但由于时代的变化和一些其他的原因使得手风琴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个小小的低谷。
手风琴在现代舞台上曾经叱咤风云、风靡一时,由于其大量与时代相符的曲子并且加上自身的优良条件(便于携带,声音宽广,左右手声部众多等)以及特定的“政治身份”,而发展到了今天。变化与静止的对立关系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变化的,手风琴在中国的舞台上固然辉煌,但它的地位和影响也会随着一些因素而变化。
面对这一问题,“多元化”一词被提了出来。将手风琴传统上单一的发展变成了多元化的发展,从键盘自由低音到键钮自由低音再到现在新兴的电子手风琴,这一系列的变化表明手风琴的样式不断在变化;从单一的独奏到有手风琴参与的室内乐团以及单独的手风琴乐团的出现表明了手风琴的演奏形式在变化。手风琴乐团的出现鼓励了更多的学生坚持手风琴的梦想,与潮流接轨的流行手风琴近年来也逐渐受到年轻人们的喜爱,国内有众多名师坐镇的各大赛事也都进行得如火如荼,手风琴进入到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上,也使得手风琴前方的道路更加宽广通畅。与时俱进的多元化思想将使手风琴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