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R·普罗
想过哈欠为什么会传染?想过为什么看着别人呕吐自己干呕吗?想过挠别人痒、呵别人痒痒自己却不痒吗?想过为什么打嗝很久都不会停止吗?以下的研究和解释或让你知晓一些关于人体的秘密。
——哈欠——
无论自发地打哈欠是为了什么目的(这个问题尚在热烈争论之中),人类的哈欠有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会传染。看见别人打哈欠,我们的身体就被一种原始的神经过程所挟持,忍不住也要打上一个哈欠。试想有人张开大嘴,眯起双眼,先是长长一吸,继而匆匆一吐……你也打哈欠了吗?
哈欠太容易传染,和它有关的一切几乎都能激起更多的哈欠,包括看到、听到、读到、甚至想到哈欠。我和同事发现,表现人打哈欠的无声影片可以在5分钟内将哈欠传染给大约55%的观众,就算没有打哈欠的人也承认自己至少是受到了诱惑。不过奇怪的是:虽然一张豁然张开的嘴是哈欠最显著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录像中将打哈欠的嘴去掉,同样能有效地激起观众的哈欠。而反过来,将打哈欠的嘴单独向人展示,引起的哈欠却并不比一张笑脸更多。这或许是因为张开的嘴未必只和哈欠有关,也可能是在歌唱或者呐喊。触动我们的是打哈欠的整张脸孔,包括那对眯起的眼睛。
从演化的角度看,自发的哈欠十分古老——大多数脊椎动物都有这个行为。传染性的哈欠则历史较短,只在社会性的哺乳动物身上才有体现,包括黑猩猩,可能还有狗。就人类而言,自发的哈欠在我们还在子宫里时就出现了,传染性的哈欠则要到一个儿童四五岁时才会出现。这个年纪大致也是儿童能将精神状态归于自己或者他人的时候,这进一步证明了传染性哈欠和社会交际有关。虽然这个奇怪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原理还不为人知,但是有一点显而易见:当它出现的时候,我们都成了群体中的盲从分子。当一声哈欠在人群中传播开来,它就激起了一阵涟漪,促成了一种心理和情绪上的联系,将单独的个人结合成了一个超有机体。
——痒痒——
痒是一种非凡的折磨,在但丁的《炼狱篇》里有一席之地,但是痒也有它的益处。皮肤是身体抵抗外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我们的神经系统时刻准备着保持它的完整。因此,当我们遭遇昆虫叮咬、有毒植物或者其他刺激物时,痒的感觉就会将我们引导至问题部位,并激起我们的抓挠动作,以此摆脱入侵者,消除不适感。只有皮肤会痒,内脏器官不会痒。
当我们得了湿疹、香港脚和牛皮癣这样的皮肤病时,身体也会发出假情报,产生痒感。更神秘的是,当我们患上甲状腺疾病、糖尿病以及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时,身上也会痒痒。痒可以由痛觉抑制,但是用力过猛、破坏组织的抓挠,虽可以缓一时之痒,却会产生更多的痒,将我们锁定在一个越挠越痒、越痒越挠的循环之中。
和打哈欠一样,痒也是会传染的。看别人挠痒、听一个关于痒的讲座、在幻灯片里看到虱子之类致痒的害虫,就可能“感染”上痒。甚至读到本文的这一段都可能令你痒起来。传染性的痒是具有演化意义的:你邻居身上那只讨厌的跳蚤也许会从原来的宿主跳到你的身上,但是如果你已经开始挠痒痒,它就跳不了多远了。
——打嗝——
打嗝始于横隔膜向下抽动及肋骨间肌肉收缩造成的突然吸气,紧随其后的声门闭合,发出“嗝”的一声。打嗝的作用尚不明确,但是这个谜一样的行为在胎儿期十分常见,暗示它在演化上有某种作用。打嗝在胎儿孕育大约8周时出现,在10~13周时到达顶峰,然后就在余生的时间里一路下降。然而也有少数不幸的人,打嗝会在老年时气势汹汹地杀个回马枪——这时的嗝是持续性的,一次发作可达48小时,或者更久。男性出现这种症状的几率比女性高9倍。持续打嗝的纪录由一位名叫查理·奥斯本的美国爱荷华州农民保持,他连打了67年的嗝。幸运的是,打嗝一般会在睡眠时停止。
人的脑干里有一只“打嗝生成器”,它在收到某些特定线索时,会将分布于身体各处的神经和肌肉活动协调起来,制造一串嗝。这些线索可以是胃部膨胀、食道发炎,或者胸腔和神经的种种问题。
打嗝的疗法比它的原因更加多样。柏拉图曾在《会饮篇》中列举了屏气法、漱口法和喷嚏法。其他方法包括吃糖、倒立着喝水、被人吓唬、把手指塞进耳朵,等等。我在研究中又发现了一种新方法:录音疗法。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只要手持麦克风,充满期待地站在打嗝者身边就行。它对儿童尤其见效,也证明了社会的力量能够压制一种古老、本能的行为。
——呕吐——
如果你吃了有毒的物质,你的身体会用一种有效而剧烈的反应将它排除出去,这个反应就是呕吐。不过,你也会因为看到、闻到或者听到别人呕吐而跟着干呕。为什么?
我在儿童时代一次举家出游时,对这个现象产生了兴趣——当时我的表妹凯伦在路上晕车,害得车里其他乘客也呕吐起来。几十年后,我得到了研究传染性呕吐的机会。我发现中学的女孩子特别容易传染到呕吐,传染的场合通常是致人焦虑的群体事件。一般是有人自称闻到了淡淡的汽车尾气、下水道臭气、吃到了滋味或者气味奇怪的食物或饮品,接着就引发连锁呕吐。这样的呕吐,症状多半是轻微的,病情也会迅速消失,不会留下不良反应。
虽然传染性呕吐看起来像是机体功能紊乱的绝佳例子,但是从演化的角度来看,它却是一个适应性行为——当群体中有人第一个尝到某种毒物而呕吐,其他人也会因为传染性呕吐而间接受益。相比肠胃感染危及生命,这种乱槽糟的假警报实在是太小的代价。在中美洲和南美洲,一些人还会有意在仪式中喝下催吐的死藤水,以此净化身心、联络感情。
——呵痒——
呵痒在哲学、神经学、心理学和实践方面的重要性,堪称无与伦比。一切都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呵自己不会痒。还好是这样,要不然,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斥一连串愚蠢的连锁反应,搞不清是我们碰了什么东西还是那东西碰了我们。某种神经过程抑制了我们对于自我触摸的反应,也为我们区分了自我和其他事物的界限。
谁能想到呢?呵痒这样不上台面的行为,居然为人何以为人这个古老而棘手的哲学问题提供了答案。
被别人呵痒总是会忍不住要笑出来,可是自己呵自己为什么不会痒呢?这个奇妙的答案甚至还有实际的用处:如果计算机科学家可以创造算法来区分触摸和被触摸,他们就能增强机器人的精细动作控制,再下一步就会制造出具有人格的机器。
呵自己不痒这个事实说明,呵痒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行为。它是人与人之间开展触觉交流、形成连带的重要手段。要我说,它也是婴儿在学会说话之前和照看者进行最初对话的基础。
虽然自称厌恶呵痒的人不在少数,但我的调查还是表明,我们一般会和朋友、家人和情人相互呵痒,动机是表达关爱、获得关注。因为能够相互呵痒,我们的神经系统也就能够编制呵痒大战、身体嬉戏、以及性嬉戏的程序。
呵痒产生的费力呼吸就是笑的起源,远古祖先的笑声是“pant-pant”——黑猩猩在被呵痒时还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到后来演变成现代人的“ha-ha”。我进一步猜测,作势呵痒——也就是“我要抓住你”这个游戏的基础——是人类最古老的玩笑。
(摘自《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