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方彬
有句俗语,叫“枪打出头鸟”。在中国社会里,这是警告,也是现实。
四川女医生兰越峰,因多次反映医院存在“过度医疗”,而成为领导以及同事眼中的公敌。“你砸医院招牌,医院砸你饭碗”。因此,她被“停职反省”,被“待岗学习”。因为没有办公室,又不能缺勤,她在医院的走廊坐了一年多。
这就叫“枪打出头鸟”。从单个的利益来讲,经验证明,“出头”还不如逆来顺受。因此,许多时候,“不争”成为中国式的处事哲学。
中国几千年都是农耕社会。因为小农经济社会单个家庭无力对抗自然,中国人被迫作出两个选择:一个是向血缘宗族靠拢,进而向皇权靠拢,以求庇护;另一个以超乎想象的忍耐力、承受力接受上天和命运的安排。二者结合,百姓成为“草民”,没有独立人格,更不追求掌握自己的命运。久而久之,训练出一种喜剧心态——再大的苦难,一笑了之。
有了这样的文化心理,中国人便坦然面对一次次游牧民族的入侵,过程中不仅没有灭亡,反而将外来强力化于无形。这就是所有进入中原的游牧民族最终都无法逃脱被同化命运的根源。由此,中华民族绵延生息从未中断。
我们确应为自己民族的顽强生存能力而自豪,但也不能不为自己的不争而羞愧。满族人入主中原,单个清兵就敢在江南一个村镇中展开杀戮;日本侵华时期,一小队日本兵打着一面膏药旗,就能赶着几万中国人狂奔。不争,成了民族的劣根性。用孙中山先生的话说:“中国人是一盘散沙”。
进入当代,追求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国人,是否已经改变了“不争”的性格?似乎没有。“走廊医生”的故事仍在向我们证明,抗争者是稀缺的,它的对手会越来越多。
我们生活于一个由利益集团构成的社会。每个人都自觉不自觉地维护本集团的利益。尽管利益集团内部因利益多寡、予夺导致争斗,但只要遇到外部压力或打击,都会为共同利益而暂时放弃前嫌,结成同盟,一致对外。况且,我们许多人在评价别人的时候都是以道德的名义,换到自己,会以万般理由为自己的不道德开脱。因此也便出现了一个怪异现象:看起来“走廊医生”对着有形的敌人挥出有力一拳,结果却打在一团具有强大消解能力的棉絮上。
正是上述原因,我们便可以作出基本判断,“走廊医生”的斗争注定是悲剧。悲剧太让人沮丧,我们还应当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好与希望。不可否认,最近一年,新政新风在改变着中国。最近笔者在为吉林省公安厅作报告时,毫不隐讳地阐明自己的观点:新一届领导班子已经在向既得利益集团开刀。伟大不伟大,关键是看有没有自我牺牲精神,敢不敢向强大的利益集团开刀,以此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我们已经闻到中国官场腐朽气息的情况下,新一届领导能做到在如此之短的情况下扭转党风政风,实在让人振奋。
最后,让我们向“走廊医生”表达敬意。因为她是我们社会中的极少数,同时因为她的力量极有限,即便这样她仍然选择了抗争。假如我们社会多些这样的人,社会就会拥有更多光明,同时抑制丑恶。
当然,我们不能说“走廊医生”就是英雄。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阐明了这样的观点:人类经济活动的主要动机是谋求个人利益,保证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也就是说,屠夫、酿酒商、面包师给我们提供食品,他不是出于仁慈,而是为了得到回报。马克思也讲过这样的观点:“人们奋斗的一切都和利益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走廊医生是无法跳出某种个人利益的。
尽管如此,“走廊医生”在中国还是稀缺的。我们还是要欢呼其行为,钦佩其勇气。
责任编辑 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