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文煜
(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山东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问题的灰色关联分析
臧文煜
(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众多文献和各国经济发展实践证明,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存在密切关系。针对产业结构的多因素变量的特点,构建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研究山东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联情况。结果显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联度较高,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过程中应注重就业结构的优化,合理配置劳动资源,使之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相协调,最终实现经济与就业的同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山东省的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中,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动,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就业结构的演化是趋于同步,且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产业结构的变动会改变劳动力在不同产业之间的配置状况,从而就改变了原有的就业结构,同时,就业结构的调整是优化还是劣化就会产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或者阻碍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发展的作用力。本文旨在通过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山东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联度,从而为今后山东省实现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扩大就业途径提供理论参考。
对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问题,配第·克拉克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逐步上升。所以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最终会经历:“一——二——三”到“二——一——三”或者“二——三——一”再到“三——二——一”这样三种模式阶段,同时也伴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即就业结构的自动调整。
(一)山东省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
1988年以来山东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的增加值均有了大幅的增长,推动了全省经的发展。从GDP绝对值看,1998年山东省的GDP为1117.66亿元,2002增加到10275.50亿元,2006年为21900.19亿元,此后一直持续快速的增长,到2012年达到50013.24亿元,增幅明显。从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来看(见图1),第一产业呈持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前期波动上升到后期的平缓发展,第三产业呈平稳上升趋势。
图1 1952年—2012年山东省三大产业占GDP比重
从总体趋势看来,山东省自1952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52年—1965年,这一期间山东省的
产业结构为“一——二——三”模式,即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小。1970年——1989年,山东省的产业结构产生了质的飞越,第二产业迅猛发展,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跃居第一位,标志着山东省的产业结构由低层次逐渐往高层次发展。第三阶段是1990年-2012年,在这期间第三产业稳中持增,跨越第一产业成为第二位,这相对于第二阶段的“二——一——三”模式又进步了一层,但与发达国家的“三——二——一”模式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二)山东省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随着产业结构的演化发展,就业结构也会发生调整和变动。山东省是一个人口大省,一直不断增加,就业人口从1978年的1859.3万人到2012年的6554.3万人,一直不断增加。从三大产业劳动力构成上来看(见图2),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自1983年有了小幅上升的增长趋势,第三产业也在1995年出现了较1994年上升2.8百分点的涨幅,此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一直持续平稳增加,这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三个阶段是相吻合的,这表明山东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于优化就业结构也产生了重要的推动力量,但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潜能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图2 1978年—2012年山东省三大产业就业人口比重
(一)选择数据和变量
选取《山东统计年鉴2012》1985年至2012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以及三大产业分别的产值数据,另选取山东省近28年来的总就业人口和第一、二、三产业相应的就业人口数。为了能够消除地区生产总值的价格因素,采用GDP平减指数进行调和,转换为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本文共设产业结构系数(Y)、总就业人口数(X0)、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数(X1)、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X2)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数(X3)五个变量。
(二)、建立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灰色关联模型
1、构建数据列
根据所研究的问题目标,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并将因变量数据构造为参考序列,自变量数据构造为比较序列,可表示为:
Y={y(1),y(2),…,y(n)},
Xi={xi(1),xi(2),…,xi(n)},i=1,2,…,m.
其中,X0为参考数列,Xi为比较数列,i为比较数列的个数,n为数列的长度。原始数据可见表1。
表1
20010.9752485475.3 2863.6 1308.6 1303.120020.9960135527.0 2769.6 1375.1 1382.320031.0160645620.6 2638.3 1474.3 1508.020041.0379795728.1 2542.1 1581.0 1605.020051.0549175840.7 2350.3 1781.4 1709.020061.0688655960.0 2328.0 1870.3 1761.720078.093876081.4 2265.2 1989.9 1826.320089.0192816187.6 2313.5 1955.5 1918.6200910.095956294.2 2297.4 2014.1 1982.7201011.166596401.9 2273.1 2086.7 2042.1201112.400776485.6 2211.6 2185.6 2088.4201213.72436554.3 2168.0 2245.2 2141.1
2、消除数据量纲的处理
为避免由于系统中所含因素具有不同物理意义而造成的构造的几何曲线拥有不同的比例,无法进行准确的比较,从而得到真实的结果,所以必须进行序列的无量纲化处理,转不可比序列为可比序列。通常转换原始数据的方法有均值化和初值化两种,本恩将采取初值化变换。即利用序列的每一个数据Y(k)或Xi(k)(k=1,2,…,n),除以序列的第一个数字,就可以获得一列无量纲化的新数据,该方法另一个优点是各分散数列之间有相联系的一个公共点,便于比较和分析。
Xi={Xi(1)/Xi(1),Xi(2)/Xi(1),…,Xi(n)/Xi(1)}
消除无量纲后的诸序列见表2。
表2:无量纲序列
(三)、关联系数的计算
灰色关联分析的主要原理是依据具有几何特征的序列曲线的相似程度判定各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之间的紧密程度。记消除量纲后的序列{Y(k)}与其他比较序列中的任意序列{Xi(k)},求他们之间的差的绝对值记为
⊿i(k)=|Y(k)-Xi(k)|,叫做两序列之间的绝对差。
其中的最小值记为⊿min,可表示为:(先以i=0的情况为例说明)
⊿min=min|Y(k)-X0(k)|=min{|Y(1)-X0(1)|,|Y(2)-X0(2),…,Y(n)-X(n)|}
最大值记为⊿max,可表示为:(以k=1的情况为例说明)
⊿max=max|Y(k)-X0(k)|=min{|Y(1)-X0(1)|,|Y(2)-X0(2),…,Y(n)-X(n)|}
则关联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r=(⊿min + ρ⊿max)/(⊿i(k)+ρ⊿max)
ρ是为消除因⊿max过大而导致的关联系数失真的情况而存在的分辨系数,可在0~1之间任意取值,本文取ρ值为0.5。
对于具有一个参考序列多个比较序列的情况,可采取下列公式求解关联系数:
ξi(k)={minmin|Y(k)-Xi(k)|+0.5maxmax|Y(k)-Xi(k)|}/|Y(k)-Xi(k)|+0.5minmin |Y(k)-Xi(k) |
另外,关联系数的大小与两序列之间的紧密程度成正比关系。由上述公式可计算出的关联系数表见表3:
表3 关联系数表
0.9863670.9829140.9486440.8864740.987590.9793310.9528850.8718130.9892240.977930.9517160.8778590.9897460.9775480.9619460.8651980.9908210.9747140.9637080.8568650.9889620.9760730.9598950.8562190.9893160.9738270.9580680.8508540.9909430.9670810.9520360.8390570.9912670.9590660.9416970.8196670.9914740.9522780.9308710.8059430.9907890.9426370.9081410.7911050.9894670.9399130.8992020.7842950.4862040.467830.5151330.5618480.4556370.4392610.479070.5268790.4244910.4096060.4458520.4887190.3974820.3837860.4174610.4556610.3701580.3576050.3892510.4217190.3446720.3333330.3620520.390638
4、关联度的计算
由于上面计算得出的关联系数序列矩阵所包含的数据过于复杂繁多,不便于比较,所以可采用求关联度的方式,将各个时刻的值统一为一个值,即求平均值,以此作为考虑标准,其一般表达为:
n
Ri=R(Y,Xi)=∑ξi(k)/n
k=1
i=0,1,2,…,m.
其中,Ri代表的就是比较曲线Xi对参考曲线Y的关联度。详见表4.
表4 各因素的关联度
由表4可以得出:R0>R1>R2>R3
从结果上看来,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对于总的就业结构以及每个产业的就业情况都有较高的关联度,但整体的就业结构关联度相对最高,所以在接下来的产业升级政策制定过程中,要以经济发展和就业结构优化并重为前提,以山东省的省情为基础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保持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巩固第二产业的支柱,适时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就业结构的优化,合理配置劳动资源,使之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相协调,最终实现经济与就业的同步迈进。
(一)省内整体就业状况与产业结构有着密切关系
这一验证结果与前人的多数研究成果有着相同的观点。尽管我国目前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尚处于由粗放型经济向资本技术集约型经济转轨的阶段,人力资源还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仅仅是依靠大量资金和资源的投入带动的发展,但也存在局部的平衡效应,大量文献都得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密切联系,这是因为就业结构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产业结构的升级有相互作用力,所以我们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也应注意从合理调配就业结构做起,相反,目标优化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升级也会起到相当作用。
(二)促进第一产业加快转移
在结果中第一产业的就业水平与产业结构具有较高的关联度,是因为,山东省第一产业产值增加相对第二、三产业来讲,增速缓、增长慢、增加少,但是,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所占的比重为56.1%,就业人群庞大,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的研究,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就业结构中二、三产业的总劳动里应占到80%以上,由此看来山东省第一产业的发展属于“高就业,低产出”的阶段,必须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技术和人才的支持,推进现代农业和非农业的进程,从根本上转变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剩余劳动力想二、三产业合理有序流动转移,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新兴工业化、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需求相结合,为全市经济增长提供更多劳动力资源。
(三)推动第二产业加快调整
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的增长一直处于平缓状态,应推动实现产业内部结构优化,以期吸纳更多就业。建筑行业部分用人数量较多,且准入要求低,提供了较多就业机会,降低了该行业的生产成本并解决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加快促进工业发展,保证传统工业改进工艺、技术、管理和运营基础上的持续发展,同时也要推进新兴工业的发展,如高新技术产业的推进,树立本省的主导产业,做成、做好一批国家、国际知名品牌,形成一批拥有主导核心技术的产业集团,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带动第二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从国际经验看来,等数量的投资规模,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应在资金、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岗位,吸纳富余劳动力。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给予不同的政策、资金、技术上的支持,做好行业上对于剩余劳动力的权益维护,实现城乡保障制度的统
一,切实保障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社会用工环境。
(四)实现第三产业加快优化
就业结构很大程度上受到产业结构的影响,2012年山东省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为40%,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劳动生产率落后与第二产业,所以导致目前第三产业吸纳就业比例仅为32.6%,远未发挥其吸纳劳动力的潜力,我省的第三产业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应促进第三产业的优化发展,继续发展如餐饮业、旅游业等劳动力相对密集、技术要求低、可吸纳大量劳动力的传统第三产业;也要促进新型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那些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服务业;还要注意通过创新技术、改善经济管理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的劳动效率,推动进一步发展。
[1] 周建安.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问题的灰色关联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05.
[2] 徐向龙. 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特征与互动效率研究[J]. 学术研究,2009,05.
[3] 邓利平. 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9,01.
[4] 张力薇. 陕西产业结构变迁对就业的影响分析[J].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02.
[5] 牛青杨. 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动态分析[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09.
[6] 魏庆华,陈军,马若驰. 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基于内蒙古1985年~2009年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02.
[7] 葛雨飞. 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
(责任编辑 崔金路)
Grey Relevance Analysison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Employment ofShandong
Zang Wenyu
(School of Finance and tax,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nan 250014,China)
Many documents and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between industry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problem.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of multifactor variables, build the model of grey association analysis research associ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in shandong provinc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dustry structure andemployment structure is higher, in the process of adjustment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should be payattention to the optimization of employment structure,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labor resources, coordinated with theevol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finally realizes the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employment.
Industrial Strucrure;Emp log ment Srru Cture;Gray ralational
F812.7
A
1004—1877(2014)04—075—05
2014-06-06
臧文煜(1988-),女,山东潍坊人,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研究生。
关联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灰色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