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作佳
中小型排灌站自动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田作佳
(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辽宁沈阳 110003)
从中小型排灌站自动化监控实际需求出发,借助当前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整合现有资源,针对泵站电机组自动监控、闸门自动控制、视频监视系统功能实现和安全防护等环节,进行分层、分步、模块化设计,构建经济实用的中小型排灌站自动实时监控系统。
中小型排灌站 自动化与信息化 监控 组态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利自动化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中小型排灌站自动监控系统改造也显得日益紧迫。改善中小型排灌站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提高排灌站管理水平,使排灌站安全稳定运行,为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已是当务之急。而中小型排灌站自动化监控系统,其自动化程度没有具体的明文规定,受到国家投入资金的限制。本文以辽宁省海城市中小型排灌站—下坎自排灌站为例,从中小型排灌站监控具体需求出发进行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坎自排灌站位于海城市西部,是海城市主要的水利枢纽之一,其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排涝等。主体结构由外河及其河闸、泵房(水轮机组、压力箱等)、前置河及其河闸和渠首等4部分组成。外河河闸、水泵电机组,前置河河闸均为人工控制,其设备运行参数完全靠人工观测的方法进行或不进行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的预测性不高,设备出现故障时,采取相应措施的实时性差;不符合水利工程的现代化要求。
下坎自排灌站改造工程是粮食产区实施的富民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实施,将使西部沿河水稻主产区亩降低成本40多元。在东北振兴,农村水利高速发展的关头,提高排灌站的管理现代化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结合排灌站的实际情况,采用国际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以模块化开放式的结构,形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实时信号采集﹑监测、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达到设计先进、设备性能稳定、系统维护方便、软件功能实用的目的,建成国内领先、稳定可靠、经济实用的中小型排灌站自动监控系统。
总体结构设计上一改过去设计一次投入定终身的设计方法,采用新的设计理念,系统组态以模块式结构为核心。采用当前先进的全计算机、全数字、双向通信的现场总线技术设计,具有节省大量工程电缆、缩短设计、安装和调试工期、优化管理和易于掌握的特点,可将所有的现场设备和控制器用一根电缆连接在一起,形成数字化通信网络,完成现场状态检测、控制与远程诊断等功能。系统满足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等的系统要求。整体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1) 水泵电机组自动监控系统;(2)闸门自动监控系统;(3) 视频监视系统。系统总体结构见图1。
2.1水泵电机组自动监控系统
水泵电机组自动监控系统功能包括水泵电机的启动和停止控制(8台);电机运行物理参数监测(3相电压,3相电流等),排灌站动力电运行参数监测(3相电压,3相电流,累积电量等)。水泵机组的控制方式采用手动和自动两种控制方式,其原理图见图2、图3。
图1 系统总体结构图
图2 水泵机组控制(手动)原理图
2.2闸门自动控制系统
闸门自动监控系统包含4个外河闸门和4个排水闸门的自动化控制;主要功能包括闸门的上升、下降、停止等。同时系统运行时具备限位报警,电压、电流、功率因数以及温度等参数的监测功能,当以上参数出现异常时,将停止闸门的启闭动作,同时给出声光报警。其原理图见图4、图5。
图3 水泵机组控制(自动)原理图
图4 闸门监控系统原理图
图5 闸门限位开关控制原理图
2.3视频监视系统
在非工程检测所能实施的主要部位,设立电视监控系统,见图6。对泵房,外河水位,渠首、前置等水流形态和闸门运行状态等进行实时图像监视。是保证排灌站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重点部位图像监视共4点,分别用于外河、前置、渠首水位及其水流形态监测和泵房电机组的运行现场情况监测。
全面不间断地监视灌区排灌站要害区域是系统要达到的主要功能。能够通过对外河来水和水尺等的直观观测,配合工程测控系统,直接为防汛调度服务。同时,根据监控点的反馈信息,预测某些情况,当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并做出指挥决策、调度和处理方案;该系统图像信号可以直接输入到监视器上(监视器包括在系统之内),具有多路输出。
图6 视频监视系统原理图
系统软件运行平台为组态视窗操作系统、数据库运行平台采用标准版含20个节点的SQL Sever 2008数据库系统。工作方式为客户机/服务器的工作方式,文件传输、打印共享。中心软件功能界面见图7。
随着计算机、电子、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发展,信息化时代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作为人民经济命脉的水,面对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趋势,必将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灌区引入自动化系统是必然的。泵电机自动监控系统可通过现地和远程控制方式,实现泵电机的启、停控制和常规物理参数的监测等,有效监控和实时监测泵电机运行状态;闸门控制系统可通过现地、远程控制,实现闸门的启、停和一些常规物理参数反馈监测等;视频监视系统实时监视排灌站主要设备、主要建筑设施和水流形态的安全运行情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优化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水资源监控的科技含量,加大水资源的监控力度,为领导决策、管理提供有效依据。
10.3969/j.issn.1672-2469.2014.05.022
TP27
B
1672-2469(2014)05-0070-04
22作者简介:田作佳(1957年—),男,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