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乡土中国的发现与重构

2014-02-20 23:56
青春 2014年2期
关键词:文学报后土上海大学

2013年11月28日下午,由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文学报》、上海作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云文学网联合举办的“《后土》:乡土中国的发现与重构——上海大学在读博士,青年作家叶炜作品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召开。研讨会由著名评论家、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杨扬教授、著名作家和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主任葛红兵教授共同主持。

研讨会上,大家提及最多的就是《后土》作为“新乡土小说”所具有的特色。《文学报》主编陈歆耕认为,叶炜的创作是有野心的写作,整部书读下来以后,从里面的关键词可以看到近几十年乡村的脉络。比如村办砖场,比如小康楼,比如大学生进村挂职,可以感受到近几十年来乡村的变化。他想通过麻庄这个苏北鲁南的乡村来表现近几十年乡村生活的变迁和变化。现在很多作家想把自己的创作写成有史诗性影响的作品,叶炜的这个作品也不例外。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杨扬说,叶炜对农村生活确实是很熟悉,“但是从大的格局、气象来讲,叶炜好像与贾平凹没有差异。所以我说,如果把你的名字划掉,在作品上贴上贾平凹的名字,别人也会相信”。上海作协党组副书记马文运谈到,长篇小说《后土》是反应当代农村的时代画卷,有非常强烈的鲜活的时代感,乡土气息非常浓厚。可以说这是一部‘新乡土小说,这部作品继承了这样的一个传统,反映出了时代的巨大变化。同济大学教授张生同意叶炜的小说是“新乡土小说”这个观点,他肯定了叶炜的这部作品的基调。他说,作为一个作家来说,特别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来说,这个是一个基本的要求。他毫不讳言对《后土》这部小说结构的赞赏:作为一个同行,从技术角度来讲,我非常喜欢叶炜这部小说的结构,这是一种张力结构,他是用二十四节气来把整个小说串联在一起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何言宏也是苏北人,他说,“叶炜作品里面写到的乡村生活、地理格局、乡村格局、地理空间,以及乡村里面那种邻里关系啊,那种民风民俗,对我来说,都非常亲切”。上海政法学院副教授张永禄称,《后土》这部小说一次又一次唤起了他的乡村记忆,童年经验,让他觉得往事历历在目,心潮难平。他说:以我有限的阅读视野,至今还没有哪部乡村小说如此整体性地把我们这一批出生农村的70后乡村经验展示出来过。可以说,这是叶炜小说对新时期以来的乡土小说所做的新探索和努力。上海大学副教授黄建华说,《后土》洋溢着浓厚的农村劳动的气息和生活的气息,以及那些饶有兴味的民歌民谣,既向我们展示深厚的文化内涵,又给我们带来山东大地农村变革的鲜活画面,又一次展现出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艺术魅力,可见作者对鲁南苏北一带的农村生活非常熟悉,他是饱含感情为我们描绘这一幅幅生活画卷的。《文学报》副主编杨健以现实主义的角度作出评论,他说,《后土》对所塑造的的人物没有规避,这是现实主义的基本的姿态,包括养老院的干部,他也有失节之处,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勇敢的写作姿态。上海大学教授葛红兵将这部小说的写作领入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性的视角,他说:“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我也思考过写几部乡土题材中短篇,但一直都没敢动手去写,但是叶炜写出来了,我也为他感到骄傲。在未来的写作道路上,各位老师说得都很对,我们要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如何把我们对乡土的爱,对乡土的熟悉跟我们对乡土叙述传统的进一步的把脉结合起来?我们现在生活在上海,更要有一个世界性的眼光来反观。”

(王雷雷 邹文荟)

猜你喜欢
文学报后土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晋中南地区后土图像流变及原因述论①
万荣后土祠大殿楹联赏析
三峡水库蓄水后土脑子河段河床演变分析
吉县南柯榼村后土庙舞楼及戏碑考
《文学报》通知
《文学报》通知
《文学报》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