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学院 刘天羽 刘续腾
海外实践,让风电教育更加丰富
文/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学院 刘天羽 刘续腾
①访学团在瑞典风电场进行参观学习;
②访学团参观Vestas V90-1.8MW机组安装现场;
③参观丹麦科技大学风能实验室;
为了进一步拓展与海外高校的合作,提升研究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开阔研究生的视野和国际化胸怀,2013年8月16日至11月12日,上海电机学院与瑞典哈姆斯塔德大学在签订研究生海外访学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在哈姆斯塔德大学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海外访学实践活动,即上海电机学院风能创新项目。
三个月的访学实践阶段,大家从学习、参观实践和生活状况等方面深入地了解了瑞典哈姆斯塔德大学的风能发展与创新情况。
在瑞典方面负责课程教学的老师中,已经68岁高龄的副教授GöranSidén是瑞典风电领域很有名望的专家。从瑞典开始发展风电起,执着于这一事业的GöranSidén就在该领域工作了30多年,同时拥有了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GöranSidén的课程从最基本的风电机组结构开始,最后过渡到机组的服务与维护,譬如如何恰当地维护机组、减少成本、减少事故发生率、延长机组寿命,最终更大限度地提高风电项目的收益。有一位叫苏强强的同学在访学总结感悟中对这位老师的评价是:“不管你有什么关于风电机组的问题,GöranSidén都会耐心解答。有一次,我问到了一个关于垂直型风电机组功率曲线的问题,他给了我详细的解答。感觉我还没有完全弄懂,他又特意打印了一份有关垂直型风电机组控制的论文给我。”
2013年8月27日,在Göran和Hans-Erik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上海电机学院的学生们攀爬了哈姆斯塔德市近郊Vestas生产的225kW机组。这几台塔架高约30米的风电机组是学生们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到以往只在照片或影像中见到的“风车”。Hans-Erik带领的学生进入风电机组里面,模拟操作控制柜,每按一个按钮,就记录一些数据,并观察机组的变化。GöranSidén则带学生爬到机组机舱参观,观察机舱内部结构,如齿轮箱、发电机等关健部件,对照实物的一一讲解风电机组各个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大家都听得很认真。据说这些机组二十余年几乎没有维修过,只是定时给齿轮箱换油。之后,在作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之后,这些学生依次徒手爬上风电机组,认真观看和感受机组的各个部件结构。在国外的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上,学生体验到了不同于国内的教学方式。国外更加强调在生产现场一线进行实践教育,使同学们更加直观了解到市场上的产品和现状,国内的实践教学则更多是在学校内部,实践的内容和实际的市场是有一些差距的。
④参观沃尔沃汽车公司;
⑤参观SKF公司。
访学团在瑞典的三个月正值秋季,气候非常宜人。9月19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为了让大家在异国他乡同样感受到节日的气息,随行访问的老师提前做好了准备。既买了月饼,又做了中餐,还邀请了哈姆斯塔德大学的老师参加中秋晚宴。虽然,这次的访学,我们主要是体验和学习瑞典这样风电产业发达国家的风电教学活动,但是我们将中国特色的节日气氛与美味中餐带到了瑞典,也算是一次成功的“文化交流”。
我校赴瑞典访学团顺利圆满地完成了为期三个月的访学任务,并在风力发电领域、创新管理理论和先进的科技生产实力等方面,收获了极为丰富的知识和体验。我校研究生的培养定位是风电领域优秀的工程师。工程师在对创新、管理和科技有相当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把工程技术和创新管理理念紧密结合,更好地推动技术进步和革新。这也是哈姆斯塔德大学不仅安排风力发电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课,同时还安排了创新管理理论和企业参观实习等课程的初衷。
总体而言,访学是顺利的,成功的,圆满的。在访学期间,研究生们无论在学习、生活和思想上,都更加活跃努力,更具有积极主动性了。不仅学的好,而且生活很愉快。
本文由上海电机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项目A1-0227-00-001-05,A1-0227-00-001-08和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14YZ157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