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电视台与地域文化

2014-02-20 13:17项青锋
声屏世界 2014年1期
关键词:仙居历史文化

项青锋

不管是浙江卫视的 《中国好声音》、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还是中央电视台各频道的节目,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电视节目越来越趋向国际化、高端化,这也是基于自身强大的平台、雄厚的资金、宽广的受众面、精强的团队的综合。一句话,资源造就辉煌。这些资源都不是县级电视台所能拥有的,县级台的拓展空间在哪,如何避开强大的竞争对手而获得稳定的受众,在强手的挤压下如何突破重围,这些问题近年来困扰着县级电视台的决策者。仙居电视台近一年多来对地域文化的探索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思考。

2013 年8 月30 日晚上,仙居皇嘉国际大酒店多功能厅人头攒动,济济一堂。由仙居电视台拍摄制作的《仙居历史系列剧》首映礼暨主题曲首发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首部和观众见面的是由仙居电视台自编、自导的古装剧《王温升天》,这个故事充满了仁爱的正能量,也与宋真宗赐名仙居有关。作为仙居历史系列剧的第一部开篇之作,《王温升天》拍摄场地在仙居的千年古镇皤滩,以其新颖、原创的表现形式,在拍摄过程中就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当地群众观望。

《仙居历史系列剧》坚持自主创新的本土化原则,以仙居本土的历史传说、名人故事为创作蓝本,以仙居本地中小学生任主要演员参与演绎为主体,意在宣传仙居地域文化,同时积极对外宣传仙居地理风光和人文风貌,为少年儿童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创作过程中,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导演组的核心目标,同时还精心创作了《仙居历史系列剧》的主题曲《我是小明星》,歌曲轻快活泼,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仙居广为传唱。

整个仙居历史系列剧首映礼暨主题曲首发仪式借鉴奥斯卡颁奖仪式,分为走红毯、签名墙、文艺表演、首发主题曲等多项新颖的内容,一时成为仙居百姓闲谈的热门话题。同时多家赞助商对《仙居历史系列剧》的拍摄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仙居电视台陆续拍摄《逢人说项》《朱熹送子入桐江》《左都御史吴时来》《沧海桑田》《朱煦举状救父》《清末那些事》。其中还把《清末那些事》的拍摄地点放到了横店影视城的明清宫苑,与横店影视职业学院的师生进行合作,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

基于群众对本土地域文化的需求,2014 年元旦,仙居电视台经过精心的筹划,推出方言栏目《仙居俗话》。栏目邀请仙居原政法委副书记、三次参加仙居县志编撰的方炳乾作为嘉宾主持,以仙居方言来讲述仙居大地上发生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民间传说、俗语俚语,每周推出一期节目。栏目一播出,仙居上下一致点赞,而且得到企业界的大力支持。仙居县委宣传部把《仙居历史系列剧》《仙居俗话》包装成礼品,赠送给仙居各地的商会,得到在外经商仙居人的一致好评,以文化的认同感勾起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回乡投资的热情。

县级电视台发掘、展示、弘扬地域文化有着中央、省市台不可比拟的地利条件。如何接地气,如何迎合并引导群众的文化和精神需求,这也是县级电视台的责任和优势所在。中国2000多个县,每个县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以仙居为例,6000 多年前,在永安溪中下游河谷平原上,就已聚居着仙居人的祖先——下汤文化遗址。东汉时,仙居是国内高僧名道涉足之地。宋时,仙居是国内著名的宗教圣地之一。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诏改今名。仙居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自唐至清,出过245 位进士,其中首位进士是唐代著名诗人项斯。影响较大的有南宋名臣吴芾、左丞相吴坚,明代太子少师王一宁、刑部尚书应大猷、勇斗严嵩的左都御史吴时来、监察御史应朝卿等。此外,还有北宋开仙居办学之风的县令陈襄、揭竿起义的吕师囊,南宋世界上第一部食用菌专著《菌谱》的作者陈仁玉,元代大书画家柯九思等。多少历史故事、英雄人物就在我们身边,多少文化精华需要我们去传承、去弘扬,既然不能高大上,那我们何不多关注、多利用这些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素材?

每一个县的受众,对地域文化有着强烈的归属感、亲切感和认同感,而作为县级的电视台,可以根据受众的特点,充分发掘、整理、展示地域文化,并进行产业化开发,从各级媒体大佬手中抢回属于自己的空间,或许也是一条可以尝试的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仙居历史文化
仙居杨梅卖迪拜 每颗售价60元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杜光庭《題仙居觀》所咏地理位置考
谁远谁近?
杨余龙
新历史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