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静
这篇文章其实是告诉大家:孩子病了,两口子别为输海之不输吵翻天。
@健康顾问微博:外国人视输液为小手术,美国人看病基本没有输液的。输液=自杀。
@科学松鼠会:输液在医学上叫补液。人体至少60%的是水,存在于细胞内外,缺水易引起血容量不足,甚至休克引起生命危险。所以,别着急下这么严重的结论耽误治疗!以抗生素治疗为例,在英国,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有40%通过输液方式。虽然医生会在患者病情好转后尽量换用口服药,但输液在很多时候确实是治疗之初的首选。有图有真相:
关于安全输液:
1、跟医生讨论输液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有无可替代的口服药物。
2、不主动要求输液,也不要一味拒绝。
3、只在正规医疗机构或有医护人员监护的条件下输液,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4、“让孩子带病坚持上课”这种事听上去很感人,但并不安全。
5、不要自己调整输液的速度。
小编唠叨:
作为一枚家长,挺纠结要不要给孩子输液,现在大家都很怕抗生素、很怕输液,但有些情况不输液是不行的。有一次孩子拉肚子,轮状病毒感染,喝水都吐,两天了一口水也灌不进去。孩子爹的意思是吃药、灌水,扛着;我觉得孩子这样下去会脱水,就想让孩子打点滴。
医生耐心解释:轮状病毒打针“打”不好,这病就得多喝水、按时吃药慢慢好,但现在孩子不喝水,你们也灌不进去,都两天了,有点悬。打点滴可以补水补盐防止电解质紊乱。
然后,他不说话了,那意思是让我们当家长的看着办。
我和孩子爹争论一番后,无果,把炯炯目光投向医生。医生从大口罩里扒拉扒拉眼睛,用小沈阳的腔调问:这针,打,还是不打啊?
我们都笑了。笑声特别有利于沟通,看我们不是强势、蛮横的家长,医生也愿意多说两句。经过耐心细致地分析,我们还是给孩子打了一针。当然,我的朋友跟我的情况几乎一样,但她选择回家给孩子灌水吃药,5天之后也好了。所以,打不打吊瓶,先听医生怎么说,然后自己拿主意。
后来从电视上看,就那几天,这家医院的护士因为扎针不准被家长打伤了。唉!原来如此!令人头痛的医患关系啊!“最家长”倡议:和谐医患关系,从我做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