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登梅
在2013年12月19日最新公布的2013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中,“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责任人、博士生导师,东华大学副校长俞建勇教授榜上有名。据悉,俞建勇是本次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中唯一一位纺织工程领域院士,也是该领域间隔11年后当选的第九位院士。作为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领域的专家,俞建勇说,自己的工作很普通。如果每个人都能把普通的事情做好,然后通过不断的累积,就能对国家建设有所贡献。解析俞建勇的不凡科研路,可以给我们诸多启示。
忙碌与责任
从1981年在东华大学(时名华东纺织工学院)就读纺织材料专业算起,今年49岁的俞建勇跟纺织材料打交道已经32年了。
在纺织材料领域的教学与科研经历中,俞建勇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3项;发表SCI论文132篇,EI论文41篇;授权发明专利74项;2011年获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首届中国纺织学术大奖……这是俞建勇交出的“成绩单”。业界评价,他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应用开发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为纺织新材料研发及其产业化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趣的是,虽然在纺织技术研究方面建树颇多,但我们却了解到,中学期间的俞建勇更偏爱基础理论和前沿学科的学习,纺织起初并不在他当时的学习规划内。他说:“真正接触纺织是在大学。我之所以学习与从事纺织专业并一直坚持至今,就是始终有一个信念: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见证中国纺织科技的由弱转强。现在想来,这可能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责任。”
俞建勇说自己最看重“岗位责任”。身为分管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副校长,他倡导立足国家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弘扬东华大学产学研用结合的办学传统,承担社会责任。身为大学教师,他坚持给学生上专业课,带教硕士生和博士生;坚持潜心研究,深入课题,亲力亲为。为此,他基本没有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每天睡四、五个小时也就差不多了。
虽然每天的工作日程都排得满满的,但俞建勇却很享受这样的生活。他坦言:“这么多年来,我有一个很深刻的体会:作为副校长,应着力推进学校的科学发展,求真务实,努力完成自己的岗位责任;作为教师,更有责任传授知识,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俞建勇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率先垂范和严谨治学,让很多学生深受影响,并取得优秀成绩。据了解,俞建勇已指导硕士研究生83名、博士研究生25名,他指导的一篇博士论文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创新与需求
在交流时,俞建勇不断提及的两个词汇是“创新”和“需求”,在他看来,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及产业升级发展需求,这是自己的重要使命。俞建勇的每一步,都在竭力寻找技术创新与民生需求、国家战略之间的最佳契合点。黄麻是仅次于棉的天然纤维大品种,资源丰富;产品具有吸湿、抑菌等显著特性,应对日益突出的棉花供需矛盾,极具发展潜力。但黄麻纤维细化与产品加工的技术难题长期未能有效攻克,使黄麻纤维仅限于生产麻袋等低档产品,未能进入服装和家纺领域。经过多年科研,俞建勇带领团队突破了黄麻纤维精细化与纺织染整加工关键技术,实现了黄麻纤维在服装和家纺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同时,新技术还对纺织原料从过度依赖不可再生石化资源向生物质资源转变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该成果2010年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我国竹材资源极其丰富,采用竹材制备的竹浆纤维是一种充分发挥我国资源优势、可循环再生的新型生物质纤维。然而,竹浆纤维及其制品存在纤维强度低、产品加工品质差等技术难题,严重制约其产业化应用。俞建勇带领团队在竹浆纤维及其制品加工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系统攻关并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竹浆纤维制备及其应用技术创新。应用新技术开发的竹浆纤维系列产品一经面世,即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业界评价说,这项科研成果,对发展新型生物质纤维原料、缓解纺织纤维资源紧缺具有重要意义。该成果荣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
纳米纤维是最富发展潜力的纺织新材料,俞建勇带领团队对静电纺纳米纤维制备及其应用的基础科学与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深入研究,首次研发了静电喷网技术,获得了纤维平均直径小于20nm的二维纳米蛛网材料;创新研发了纳米多孔有机单纤维一步法制备技术,并实现多孔纤维微观孔隙结构的精细调控。一系列的技术突破,让纳米纤维在环境、能源、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变得更加广阔。
俞建勇时常提醒自己所指导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创新需要围绕整个国家和行业的战略展开,而不是单纯从自己的研究兴趣出发。做科研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感,应该看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据此调整确定自己的科研方向,去寻求突破,最后实现科研价值。
俞建勇说,在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最终要实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搞科研绝不能闭门造车,必须深入了解产业需求,高度重视产学研用结合,要不断思考:“我的课题是不是行业急需的?”“技术突破了,具体用在什么产品上?”想清楚这些问题,非常关键。
睿智与敬畏
从2005年起,俞建勇担任东华大学现代纺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院是整合东华大学纺织相关学科力量的研究平台,旨在推动纺织科技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是研究院的一大特色,研究院的创新团队中集聚了多学科的优秀人才。
谦和、务实、高效,这是俞建勇留给很多合作伙伴的深刻印象。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俞建勇认为大学是创新的支撑体系,而不是简单的供给体系。他总是提醒企业,要在注重技术创新的同时,高度重视经营管理与之相匹配,技术创新要与经营管理创新相结合才能取得最大的创新效益。他经常深入企业,彼此坦诚沟通,他的观点逐渐被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接受,并成了他的好朋友,他们发出感叹:“跟俞教授合作项目让人放心。”
“睿智的头脑,纯净的心灵”,很多人这样评价俞建勇。俞建勇享受工作带给他的无限乐趣。他终日繁忙,或规划工作、或科学研究、或学术讨论、或指导论文,或与学生交流……俞建勇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与团队成员及学生讨论问题时循循善诱,并总是鼓励大家对待工作“追求卓越、高度负责、认真细致……”这是大家工作从不懈怠,发自内心“敬畏”俞建勇的理由。
当选院士对俞建勇来说,只是一个新起点。俞建勇说,“当选院士不仅是对我个人和团队取得学术成就的认可,更是对东华大学纺织学科和科研水平的肯定,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压力和责任,这将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新起点,激励我们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纺织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纺织行业的科技进步。”对于今后的个人发展,他说:“我该做什么还做什么!做一行爱一行,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做一个对社会对行业发展有益的人。”他的这番话,多么朴实无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