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连欢吴江风陈正明汪西江
甲胎蛋白的相关认识
陈连欢①吴江风①陈正明①汪西江①
甲胎蛋白; 肝细胞癌; 慢性乙肝预后; 综述
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是在胎儿早期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早在50多年前Halbrecht等[1]就有关于AFP是胎儿发育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的报到。在临床中常用于诊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判断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预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AFP的相关认识也在不断发展。综合临床有关研究认识如下。
AFP是胚胎特异的血清a-球蛋白,分子量68 kpa,基因定位于4号染色体的长臂11~12区,其调控的区域包括有:启动子(promoter),沉寂子(silencer)及增强子(enhancer)[2]。郭兰生等[3]研究认为AFP是内胚层源性细胞幼稚期的产物,是机体的内胚层源性组织在胚胎形成过程中,由实体细胞早期发育阶段产生并分泌。也有学者认为AFP可能起源于祖肝细胞和卵圆细胞,他们研究发现AFP常在干细胞肿瘤和肝母细胞瘤表达,通常在肝细胞癌和新生儿时期AFP可表达出较高水平[4]。在人出生后3个月开始,随着干细胞表达的下降,血清中AFP的水平也逐渐降低,到出生后的第二年接近于成人水平。正常成人肝细胞失去合成AFP的能力,故而正常成人血中AFP含量会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当肝细胞恶变后,可能是因为肝癌细胞基因启动肝细胞的原始生长因子,机体重新获得合成AFP的能力,在肝癌细胞大量增生的过程中,同时释放出AFP,使血清中AFP的含量也不断地升高[5]。因此,在正常成人血清中如出现AFP水平升高,则可能是机体生长代谢出现异常的反应。
2.1 转运功能 AFP是由591个氨基酸构成的糖蛋白,属于类白蛋白一族[6]。相似的物质结构决定其有类似于蛋白质的运输功能,其转运功能表现为可以结合及运送许多有关配体[7]。如在胎儿时期AFP结合及运输配体的功能就表现在其能与雌性激素结合,抑制母体对胎儿的免疫排斥反应,从而保障胎儿顺利生长[8]。在有关环境污染对人体危害的研究中,关于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植物源性生化类黄酮(BFV)的实验中发现BFV分子结构中B环上存在的4-羟基群使其能与AFP相结合,从分子结构上也说明AFP可以结合类黄酮和雌激素[9]。AFP还可以结合并转输胆红素、类固醇、金属离子及各种药物等物质。AFP的结合转输功能可以影响机体的环境。如:AFP通过转输胆红素,促进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改善肝病患者的预后。另些方面,AFP与二噁英结合后,可以使二噁英的溶解度增加,同时使之毒性提高超过200倍,增强二噁英的胚胎毒性及致畸效应[10]。
2.2 细胞生长的双重调节作用 AFP对细胞生长有着既可以增强又能够抑制的双重调节作用。AFP充当增强生长的作用,涉及的机制包括转运功能,可能通过转输雌激素、脂肪酸和胆红素,改善了细胞生长环境,进一步促进了细胞的生长。Li等[11]发现一定量的AFP能诱导血清钙离子内流,引起胞浆内钙离子升高,同时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蛋白酶A活性上升,促进细胞DNA等物质的合成。这也可能是AFP促进细胞生长的另一种机制。在抑制生长方面,AFP的作用是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及诱导凋亡,达到抑制生长的效果。另外,在许多关于细胞类型和某些肿瘤类型的研究中表明AFP调节生长、增殖的能力与其血清中含量水平有一定的依赖性[12]。低浓度的甲胎蛋白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还通过抑制P53/Bax/cytochrome c/caspase-3凋亡信号通路发挥着抗细胞凋亡的作用。在AFP高生理浓度的研究中发现:在培养不同肿瘤细胞过程中,高浓度的AFP诱导了肿瘤细胞的凋亡[13]。AFP调节生长的方式可能表现在胞质内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过程中,通过蛋白质和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调节生长,通过“激动剂脱敏”过程中的G-耦合信号调节细胞生长。当发生肝癌或肝脏受损是,机体为促进肝细胞再生修复,重新激活AFP基因,启动DNA链的转录,表达合成大量的AFP。另一方面,AFP作为一种有效的肿瘤抑制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抗体,针对能分泌AFP的肿瘤与之结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许多研究报道显示在抑制与增强生长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AFP双重调节生长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如能更加明确作用机理,则能为临床一些肝病的诊疗发挥重要的作用。
2.3 免疫作用 AFP复杂的结构决定其在肝癌细胞生长过程中扮演多功能的角色。AFP不仅具有促进肝癌细胞增生的作用,而且还具有抑制肿瘤患者的免疫应答作用。研究发现AFP是一种免疫性的蛋白质[14],其具有改变CD4+和CD8+等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和导致淋巴细胞死亡的作用。AFP能抑制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促使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作用[15]。池诏丞等[16]研究认为肝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可能与AFP抑制DC细胞增殖及下调其表面分子有关,但AFP抑制DC细胞增殖、下调DC细胞表面分子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正常细胞或肿瘤细胞的凋亡,主要由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家族及其受体(TNFR)介导。研究表明,用反转录PCR法检测肝癌细胞的TNFR,发现癌细胞TNFR的表达停止或丢失,而患者均有AFP表达量升高,提示AFP可能通过调节TNFR的表达,导致肝癌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李孟森的研究表明AFP能损伤肝癌患者树突状细胞(DCs)的功能和诱导DCs凋亡;AFP可能通过调节DCs表型分子的表达,抑制DCs转变为成熟的抗原提呈细胞(APC)以及通过影响淋巴细胞或肝癌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及其受体的表达,抑制癌细胞内Caspase活性,导致肝癌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17]。最近研究显示AFP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由多肽刺激或DNA基础免疫刺激诱导,可杀死产AFP肝癌细胞系,表明AFP可能是一种有用的肿瘤特异性抗原,可作为T细胞基础免疫治疗抗HCC的靶位。AFP的免疫机制在肿瘤的发生及生长方面有一定的联系,如能进一步研究其与肿瘤细胞生长与凋亡的关系,对临床治疗某些肿瘤可能有积极的作用。
AFP诊断肝癌已被临床广泛运用。目前已建立了产AFP的肝癌细胞系用于肿瘤相关AFP来源和肿瘤细胞合成AFP调节机制的研究。Yokoo等研究l9种HCC细胞系和两种胆管癌细胞系与AFP的表达相关性,发现l1种HCC细胞系表达AFP,在AFP阳性细胞中发现4种凋亡相关蛋白质表达,其中两种与HCC相关。已知HCC的恶性进展与凋亡的异常调节有关。用全基因组基因表达研究发现,产AFP的肝癌细胞系具有一种独特的基因表达谱,包括与凋亡、细胞周期、细胞与细胞间相互作用及原癌基因相关的基因。依据基因表达谱的HCC细胞系分类,发现与AFP表达水平相关的两个重要亚组基因,提示AFP升高可能是决定HCC主要亚型分子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18]。但并不是所有的HCC患者血中AFP都会升高,临床上也常出现一些肝癌患者血清中AFP含量并不升高的现象。有学者研究分析发现AFP分子存在糖链异质性,通过电泳将AFP异质体分成了3个条带(AFP-L1由良性肝病细胞产生;AFP-L2来自孕妇;AFP-L3由恶性癌细胞产生),通过检测AFP-L3可提高诊断HCC的敏感性[19]。在用于肝癌患者预后评估方面,Tyson等[20]对1480例丙肝相关肝癌作回顾性研究发现:血清AFP浓度与患者的生存率负相关。
随着靶向分子治疗技术的发展,研究者根据肝癌细胞等恶性细胞表面表达大量的甲胎蛋白受体,设想通过反义核酸以及自杀基因等与甲胎蛋白连接构建靶向药物,对肝癌细胞发挥特异性的杀伤作用[21]。有关研究成果值得期待。
许多临床研究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AFP含量与疾病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由AFP来源可知,当肝细胞在受损后出现较强生长时,血清中AFP可出现相应的升高。李涛等[22]通过将280例肝炎患者按血清AFP的浓度分成3组研究AFP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3组患者血清AFP水平与预后均呈正相关,并认为AFP可以作为判断重肝的预后指标。张爱民等[23]通过研究认为随着AFP值增加ACLF患者预后较好。而蔡木发等[24]的研究发现,AFP的阳性率与HBV-DNA的含量存在一定的联系,虽然随乙肝病毒的数量的上升而升高,不能证明AFP的含量与疾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AFP对许多细胞类型有调节作用,在慢性重型肝炎中AFP升高反映了炎症、坏死、肝细胞再生现象,其原理是AFP能显著地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通过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发细胞对钙离子通透性的改变,引起cAMP浓度的升高,进而导致细胞内各种蛋白质的磷酸化或去磷酸化,促进变异型蛋白的表达和肝细胞再生。重型肝炎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应答增强,造成肝细胞大量坏死,因而AFP与肝细胞能否及时再生,再生能力的强弱,与重型肝炎的预后密切相关。测定AFP含量可增加临床判断预后的可靠性。
从发现AFP至今已有几十年,其在临床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及在慢性乙肝病情评估、判断预后等方面有待更深一步的研究,期待在临床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 Halbrecht i,Klibanski C.Identification of a new normal embryonic haemoglobin[J].Nature,1956,178(4537):794-795.
[2] Abelev G I,Lazarevich N L.Alpha-fetoprotein(AFP):solved and unsolved problems [J].Mc Gill J Med,1996,2(2):127-134.
[3]郭兰生,王小平,赵延红,等.甲胎蛋白产生机制的细胞病理学研究进展[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4):501-502.
[4] Lee J S,Thorgeirsson S S.Functional and genomic implications of glob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in cell lines from human hepatocellular cancer[J].Hepatology,2002,35(5):1134-1143.
[5] Zhou Y M,Yang J M,Li B,et al.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serum a-fetoprotein[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8,14(14):2251.
[6] Seregni E,Botti C,Bombardieri E.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alpha-fetoprotein isoforms[J].Anticancer Ras,1995,15(4):1491-1494.
[7] McLeod J F,Cooke N E.The vitamin D-binding protein,alphafetoprotein,albumin multigene family:detection of transcripts in multiple tissues[J].J Biol Chem,1989,264(36):21760-21769.
[8]吉强,顾星,高春芳.甲胎蛋白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易感性的研究[J].检验医学,2013,28(2):168-170.
[9]殷正丰,王翠红.甲胎蛋白生理功能和应用潜能研究进展[J].癌症,2003,22(1):109.
[10] Sotnichenko A I,Severin S E,Posypanova G A,et al.Watersoluble 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 complex withhuman α-fetoprotein:properties,toxicity in vivo and antitumor activity in vitro[J].FEBS letters,1999,450(1):49-51.
[11] Li M S,Li P F,He S P,et al.The promoting molecular mechanism of alpha-fetoprotein on the growth of human hepatoma Be17402 cell line[J].Wor1d J Gastroenterol,2002,8(3):469-475.
[12] Bennett J A,Zhu S J,Pagano-Mirarchi A,et al.Alpha-fetoprotein derived from a human hepatoma prevents growth of estrogendependent human breast cancer xenografts[J].Clin Cancer Res,1998,4(11):2877-2884.
[13] Yang X,Zhang Y,Zhang L,et al.Silencing alpha-fetoprotein expression induces growth arrest and apoptosis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ncer cell[J].Cancer letters,2008,271(2):281-293.
[14] Mizejewski G J.Alpha-fetoprote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relevance to isoforms,epitopes,and conformational variants[J].Exp Bid Med,2001,226(5):377-408.
[15] Li M S,Ma Q L,Chen Q,et al.Alpha-fetoprotein triggers hepatoma cells escaping from immune surveillance through altering the expression of Fas/FasL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and its receptor of lymphocytes and liver cancer cell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5,11(17):2564.
[16]池诏丞,王广义,徐凯成,等.甲胎蛋白对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及增殖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12):1426-1428.
[17]李孟森,李刚.甲胎蛋白在肝癌细胞免疫逃避中的作用机制[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6,18(7):492-495.
[18]李国钦.甲胎蛋白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8,18(6):381-383.
[19] Li D,Mallory T,Satomura S.AFP-L3:a new generation of tumor marke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Clin Chim Acta,2001,313 (1):15-19.
[20] Tyson G L,Duan Z,Kramer J R,et al.Level of α-fetoprotein predicts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11,9(11):989-994.
[21]杨晓军,张有成.甲胎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其在肝癌分子治疗中的应用前景[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1,38(9):636-639.
[22]李涛,贾克东,饶建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7):19-20.
[23]张爱民,游绍莉,万志红,等.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纤维化,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及甲胎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28(6):459-461.
[24]蔡木发,梁任,罗虹烈,等.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AFU,AFP相关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176-177.
10.3969/j.issn.1674-4985.2014.03.063
2013-08-16) (本文编辑:欧丽)
①江西省瑞昌市中医医院 江西 瑞昌 332200
陈连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