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睿荞
BRUNO Bisson是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今年是他在广州工作生活的第三年了。提起广州,这位亲切的绅士脸上总会泛起笑意,说自己是“本地人”。闲暇时BRUNO喜欢在广州的高校逛一逛,和学生们聊聊天
Bruno Bisson在2011年8月底来到广州,2014年将是他最后一年担任法国驻广州总领事。尽管由于工作需要,大部分时间Bruno都穿着得体的西装,但他丰富的面部表情却常常显露出内心的顽皮。最近他刚刚换了一副满意的新眼镜,接受《留学生》记者采访这天他还特意取下眼镜,用中文问道:“好看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颇为自豪地接了一句:“那是!”右边的眉毛不自觉地挑动了两下,一点儿都不像是年近六旬。
Bruno很小时便对中国的文化充满了兴趣,一部由《五朵金花》的导演王家乙指导的儿童电影《风筝》在他心中埋下了最初的种子;因而,在1999年获得前往北京工作的机会时便毫不犹豫地来到了中国。他常说,人生的际遇是奇妙的,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是再美好不过的了。也正因为如此,他总是乐意和年轻的学生们交谈,他希望有更多年轻人能早点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且勇敢地追寻下去。
可惜我没有孙悟空风筝
留学生:你对广州的印象是怎么样的?
BRUNO:我非常喜欢广州,所以每每想到这是我最后一年任期心中都会觉得很不舍。不得不说我很喜欢待在中国的南方城市,不论是从空气质量还是气候条件来说,南方城市都让我觉得很有亲切感,很多时候这里和法国城市的气候是相近的。另一方面,我个人感觉不论是从思维方式、表达习惯还是生活方式来说,南方城市整体的氛围都更加轻松或者说开明一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这里的记者往往敢于“多问一个问题”。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一点很好。
留学生:生活在广州感觉如何?
BRUNO:生活在广州让我觉得很惬意自然。有时候会有人好奇地问我会不会因为买不到法国生产的产品而感到困扰,我总会告诉他们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我来到中国并不是为了寻找法国,尽管从1698年第一艘法国商船驶入广州开始,这个城市与法国之间已经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但是寻找过去的印记并不是我在这里生活的中心。在广州生活的每一天我都有新的感受和体验,我喜欢这里的街道,喜欢这里的人们。来到这里两年多了,我甚至有了一种平稳定居下来的感受。我感觉自己就是这个城市中的一分子,是一个广州市民。我看这里的报纸,我会说“我是广州人”,我会说这句话不仅仅只是会说这句中文,而是我真切地有了这样的感受。很多时候在街上漫步,我都会忘记自己是个外国人,当然,有时路人的目光还是会让我突然想起这一点(大笑)。
留学生:在来到广州之前,你还去过中国的哪些城市?
BRUNO:14年前我曾去过北京,从1999年至2002年期间我一直在北京任职。我的家人当时也一起来到了中国,我们一起度过了非常美好的时光。在来到广州任职前,我曾经因为公务来过中国两三次,不过每次的时间都并不长。但也正因为这样,我有幸亲眼见证这些年间我所到之处的变化。
我在北京任职的那段时间,我拜访过中国的不少城市,其中大部分是沿海城市。大连、青岛、上海、厦门、广州、湛江还有三亚。西安我也去过,还和家人一起去了云南的大理、丽江和昆明,云南很美,我的家人很喜欢那里。
留学生:上海被称为“东方巴黎”,你印象中的上海是怎样的?
BRUNO:我确实在书里读到过这样的说法,说上海是Paris of the East(东方巴黎)。但我不得不说,我上次去上海已经是2002年的事情了。在那之后,我还没有机会回去那里看看她的变化。在我读到的关于东方巴黎的描述的书中,更多地要追溯到你我还没有出生的那个时代。我个人并不确定这个描述放在今时今日是不是还一样贴切,现在的上海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国际化大都市了,也是中国主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作为一个生活在广州的法国人,我或许可以说,她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市,不论在中国国内还是海外,她的声誉都很高。
留学生:你最初对中国的文化产生兴趣是什么时候?
BRUNO:很小的时候起,我就对远东(Far East)文化非常感兴趣。对于还不到十岁的我来说,中国遥远又神秘,我对她几乎一无所知,即便如此仍然不能阻碍我被这里的历史和文化深深吸引。我到现在都能清楚地记得小学时曾看过的一部电影,法语名是《Cerf-volant du bout du monde》,直译过来的话就是《远方来的风筝》。(《 》,中文影名《风筝》。上映于1958年,中方导演为王家乙。是我国第一部彩色儿童片,也是我国第一部中外合拍影片,曾获第1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圣乔治奖)现在的孩子们如果看到中法合拍的电影应该并不会感到惊讶,但是对于那个年代的我们来说是十分罕有的。影片的开头是一只印着孙悟空的风筝落在了巴黎的一棵大树上,后来风筝上的孙悟空活了起来,带着拣它回家的法国小男孩来到了北京,和风筝的主人交了朋友,还一起去了故宫和天坛。
电影里北京城市的样子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更不用说那些古老的宫殿了,它们看起来那么美,当时我多想能够亲眼去看一看它们的样子,就像电影里的小男孩那样,可惜我没有孙悟空风筝(笑)。我太喜欢这部电影以至于看了好几遍,对于本来只是听说过中国的种种故事的我来说,那些鲜明的影像更像是在我心里埋下的种子。在那之后过去了一些年,当我被问到是否有兴趣未来到中国任职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也是1999年我踏上北京的原因之一,那时距离那个看电影的小男孩已经过去了很多年,所以你看,人生的际遇有时真的很奇妙。
勤奋的学生运气不会太差
留学生:近十几年来,美国高校似乎成为了世界留学生的首选。法国作为富有文化底蕴的老牌欧洲留学国家,海外学生的人数则要少很多。你对这一点怎么看?
BRUNO:首先,我并不能肯定他们是否更倾向于选择美国的高校,或许来自地域广阔国家的学生确实会倾向于选择地域广阔的国家接受教育。美国的地域很广阔,澳洲和加拿大同样也是,尽管加拿大可能相比而言要空旷一些。从我们的角度来说,非常乐意看到海外学生前往法国求学,我们也非常欢迎中国学生前往法国深造。目前法国大约有35000名中国留学生,我们的总理最近刚刚提及希望有更多的中国留学生前往法国深造,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可以突破5万人。
的确,跟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相比这可能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这是一个很大的飞跃。法国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四十分之一。尽管法国也有悠久的历史和举世闻名的景点,我们仍然不是一个有着广阔版图的国家,因而我们的学生基数是不一样的。
留学生:法国高校更为青睐具有何种素质的留学生?
BRUNO:很多时候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标准不一样,所以会作出不同的选择。高校选择学生时也可能如此。但是在某些方面,标准的确是相似的。第一莫过于教育基础,大部分高校更倾向于选择有一定教育基础并有意向进行进一步深造的学生,不论是硕士还是博士学位,他们都同样受欢迎。这样的学生往往目标更明确。
同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对于一个在法国学习和生活的海外学生而言,如果一点儿法语都不懂的话可能会带来很多麻烦。令人高兴的是,这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法国高校开设了英语授课的专业,但对于法语和英语的准入条件都不能达到的学生来说,可能考虑非英语国家会更加合适。选择一个有资格认证的机构先学习一下法语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语言是学习的基础。
考虑到现在社会的发展很迅速,申请学校时的难度也比以前大了很多,这就要求学生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要有所准备。这并不是说要求一个学生详细到知道自己毕业后会去哪家公司工作,但至少要有一个大的发展方向,在准备材料前好好想一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其实可能是最难的一点。这一点也不仅仅是对申请法国的海外学生而言,对于申请本国学校的本国学生而言同样如此。让自己有所准备,未来走向社会才能适应得更好,勤奋的学生走到哪里运气都不会太差。
我们希望来到法国的学生都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留下美好的回忆。这也会成为法国和他们之间割不断的纽带。日后不论他们在哪里发展,这都将变成宝贵的财富。
读书大概算不上是“浪漫”的事
留学生:目前对于欲赴法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而言有哪些推荐专业?
BRUNO:关于这一点我可能不能有特别详细,或者说精准的推荐。如大家所知,法国的高校有着很广的专业范围,而现在中国学生的视野也越来越广了。我们注意到选择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人数都在慢慢增加,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艺术,学生们的兴趣点都在变得更加广阔。所以比起特别地强调某一个专业方向,我还是倾向于建议有意向前往法国深造的中国留学生认真听一听自己心里的声音,从而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
每个人的兴趣范围不同,每个人都是特别的,重要的是清楚自己的方向,最好不要仅仅是因为觉得法国是“浪漫之都”就草率地决定自己要去法国读书,不然这样的热情恐怕并不能够支撑你完成学业,毕竟读书对于年轻人来说大概算不上是“浪漫”的事。
留学生:很多中国留学生都说法国的签证比去其他国家的更难拿。
BRUNO:关于这一点我也早有耳闻,而且不仅仅是对于学生签证有这样的传闻。事实上之前我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来化解关于这一点大家存在的误会。其实归根结蒂,申请签证最重要的是个人材料的准备,不论是商务签证、旅游签证还是学生签证,准备好所需材料是成功申请签证最关键的一步。而这些程序对于想要来中国的外国人来说实际上也是一样的,如果是一个法国学生想要来中国读书,他需要准备的签证文书材料并不比要去法国深造的中国学生准备的少。很多时候导致拒签的主要原因就是材料准备得不完善,甚至于有些材料的真实性存在问题。现在有很多申请人为了简化麻烦,会向一些中介机构寻求帮助,让中介机构来包办签证材料,这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记得对自己的材料负责。毕竟最后要出国的并不是中介机构的经手人,而是你本人。
留学生:2014年就是中法建交50周年,在文化交流方面领事馆下一步有怎样的打算?
BRUNO:1964年1月27日是中法正式建交的日子,现在50年即将过去了,这是一个里程碑。的确,相比于两个国家的历史和未来的日子来说,50年听起来并不长,但是从个人角度而言,从见证者的角度而言,一个人一生中有几个50年呢?我们非常自豪可以见证这样的时刻,届时巴黎和北京的领事馆都会举办大型的庆祝活动。除此之外,考虑到2014年中国春节的时间,我们可能会把诸如文化节或是展览等的庆祝活动推后到2月底进行。其实,庆祝活动举办的时间和进行的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两国一起走过了50年,并且将一起走向更远的未来,我为此衷心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