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科技体制改革 发展新型研发机构

2014-02-19 22:06赵远亮敖敦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离休干部文华老干部局

赵远亮+++敖敦

经济社会生态/工作研究

时代风流/时代先锋

通辽市西部的开鲁,建县已有百年历史。在这片4500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昂然伫立着一株树龄逾千年的雄伟榆树,无论年轮还是雄姿,都居全国之冠。“桑榆晚景休嫌少,日落红霞尚满天”,人们常以桑榆来比喻晚年,也借桑树、榆树旺盛的生命力来寄托对晚景生活的期望。如今,老榆树下的这片土地上,开鲁县的离退休干部们实实在在地过上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好日子。

听到要报道辛文华的事迹,85岁的离休干部白金柱咧着嘴角,口齿不清地反复念叨,“你们一定要好好表扬辛局长,这个局长太好了,自从他上任,这些年老干部局的工作就没得说”。

101岁的王景阳是开鲁县最高寿的离休干部。老人已经听不到声音,甚至认不得自己的儿女,只有偶尔清醒时还能认得些字。记者到他家里探望,把“辛文华”三字写到纸上,放到老人眼前。长年卧床的老人从被中伸出左手,缓缓抬起,把大拇指竖了起来。

一、努力工作,他终获丰硕成果

辛文华于2008年1月任开鲁县老干部局局长。之前,他是小街基镇的人大主席。从乡镇人大主席调任党政机关当“一把手”,开了开鲁县干部调整的先河;再追溯到2006年的乡镇机构改革,县里对96个科级岗位进行精简,一半的领导干部被调整为非领导职务,经过笔试、面试、考核,近百名干部中,只有辛文华不降反升,由开鲁镇党委副书记提拔为小街基镇人大主席。这也是开鲁县绝无仅有的一例。

开鲁县原政协主席李忠甫看着辛文华长大:“这孩子从小老实,比其他人学习刻苦,对自己的要求也严格。以前他在教育局工作的时候,就是人事工作的顶梁柱。县委、政府有几个部门想调他,教育局就是不放人。到组织部老干部科后,他奔波于各个企业,通过收缴车辆、房屋等办法,把拖欠老干部的‘两费都解决了,而且还全部纳入了县财政。他对老干部有感情,也热爱这个工作”。

为不断满足老同志们学习活动的需求,辛文华先后维修、改造、新建了4处楼房作为老干部活动场所。然而,老干局工作人员的办公条件却十分简陋,两三人挤一间7、8平方米的屋子,通用的降温设备是电风扇。事实上,整个局里共有5台空调。4台在活动中心的多媒体教室,这里几乎天天有老同志们听课、搞活动;1台在局长办公室,只有老干部来访的时候才会开启。大多数时候,辛文华只靠屋顶的吊扇来乘凉。

2011年9月初,辛文华接到获奖通知,得知自己被评为全国老干部工作优秀工作者。在301个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只有20个优秀名额。“我做梦也没想到能得上这个。”参加重要会议总要有套像样的衣服,辛文华先是按照工作安排出差,在返回北京开会途中,他在天津下了火车,咬牙买了一套1000元钱的西装和衬衫。天津衣服便宜,这是他不直达北京的原因。接下来的两天令辛文华终生难忘。他出席了“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被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优秀老干部工作者”称号,成为自治区建立离退休干部工作制度以来第三位获此殊荣的老干部工作者,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张德江、李源潮等党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这一天,全开鲁县的老干部们都看到他们的辛局长上了《新闻联播》。

二、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他在荣誉面前永不止步

在全国优秀老干部工作者的公示内容中,对辛文华的简介是这样的:辛文华,满族,49岁,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他设计实施包含10个特色服务项目的“亲情服务直通车”,协调成立“老年人鹊桥服务中心”,开展“走百家、访千人,向离退休干部送温暖”活动,带领局机关干部每人每年为有特殊需求的老干部办3件实事。曾被评为全国老年教育先进个人、通辽市优秀老干部工作者。

辛文华之所以获此殊荣,亮点显然在于能够大胆创新并建章立制。78岁的张子清是县老年大学的专职副校长,说起辛文华,张子清的评价是“热心肠,工作上点子特别多”。从2008年上任以来,辛文华在探索工作方法上没少下功夫:在他的提议下,开鲁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出任组长的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使老干部工作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组建了由县委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基层老年教育指导委员会,进一步推进和规范了城乡老年大学一体化建设进程;推行了离退休干部党组织负责人兼任关工委、老年体协、老年科协、老年文联和老年大学负责人的“六位一体”工作模式,有效增强了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开创的“亲情服务直通车”与“亲情语聊室”服务,赢得了许多老同志的高度评价。

载誉而归固然是好事,但对于辛文华,用时髦的话讲叫作“压力山大”。工作得到肯定,但要再上层楼则更需要他作出更多的努力与成绩。“我对辛文华是最放心的,但也是最不放心的。”作为全市老干部工作的标兵,如何在荣誉面前不自满、不懈怠、不放缓脚步,市局的领导难免有此担忧。

“得了荣誉放到柜里,工作还是好好干呗。”仅在2013年,老干部局就集中走访了200户左右的离退休干部家庭,当场听取、采纳了10多条意见建议;以县离退休干部党校和老年大学为主阵地组成的党的十八大宣讲团,先后13次深入到乡镇、村屯作报告;组织了多场县老年大学与全县基层老年大学共同举办的歌唱比赛,书法、绘画、摄影展;在全县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党员中开展了“五个有”党支部达标,争做“五个好”党员,促动“五个好”党支部建设的“三五”联动创建活动,将离退休党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辛文华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打消了所有人的担忧。

三、以心暖心,他是老干部的亲密朋友

对于居住在县城的百余名离休干部,他们的家住在哪条街哪个小区哪栋楼乃至单元和楼层,辛文华都记得清清楚楚。随便问到一位离休干部的性格爱好、身体状况、家庭情况,辛文华也都了如指掌。在工作细节上,辛文华处理得同样到位:每个月,每个离休干部都会接到贴心的慰问电话,问询他们的近况与需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老干部局都会给企业离休干部集体搞福利;每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都要以入户和通电话的方式给每个老干部拜年,还会为80岁以上的离休干部过生日;鳏寡孤独老人不论有什么事,只需一个电话就有工作人员上门服务。

老干部郭兴中、梁贺腿脚不好,常年闷在家里。辛文华琢磨他们身边没个说话的人,便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与他们一起工作过又聊得来的老同志,组织他们聚会聊天,帮二老排解寂寞。2009年春节前的大年二十九,离休干部葛荫生急病在通辽市医院抢救,急需医疗费。辛文华筹借了3万元便往通辽市里赶,陪护老人直到深夜。大年初一早晨得知葛老病危,辛文华又开着车马不停蹄地跑了上百公里去帮忙处理善后事宜。

在开鲁县的老干部中,几乎每个人都将辛文华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辛文华刚上任时,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离休干部对住房政策不满意,以前,几乎每个进门的县领导都被他从家里骂出巷外,到后来,甚至于没人敢去走访慰问。事情到了辛文华手里,没过多久,他就和老爷子相处得十分要好,老人再也没跟县里闹过别扭。县里涉老组织的两个老干部因为涉老工作发生争执,天长日久,矛盾越积越深。辛文华知道后,想方设法协调,没过多久,两位老人便言归于好。

工作人员路海军告诉记者:“别人做不通的工作他能做通,其实我们辛局长能有什么特异功能?无非是他一次次往老人家里跑,把能帮到老人的工作都做到位。将心比心,人心都是肉长的,老人感动了,问题总会慢慢解决”。

四、关怀下属,他带出一流的老干部工作队伍

老干部局的工作人员和辛文华一样忙:早晨7点,所有人必须到岗,周六日也需要轮流到单位值班,因为活动中心不关门,要对老同志们正常开放。随口说到一个离休干部的名字,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局长一样,老人的年龄、住处和身体状况脱口而出。

虽然官职不高,但辛文华自有一身气场,大家对这位“黑脸”局长都有几分敬畏。在单位,下属见了他都规规矩矩。李超波来老干部局工作8年了,他在辛文华面前立正,绷得笔直,说话干活都一板一眼;可一下了班,他叫辛文华“老头儿”,这位局长也从不恼。

2012年,李超波的父亲不幸遭遇车祸,身受重伤。正在外地考察的辛文华立即动身提前赶回来,帮着李家忙前忙后。至今,辛文华总会定期到李超波家看看老爷子的恢复情况。工作人员马海丽对辛文华的评价是“嘴冷心热”,仅仅是她家,辛局长一年就要去上几趟,她婆婆生病了,第一个赶来探望的也是辛局长。

从2008年至今短短5年,老干部局已经有7名干部走向市关工委、县委办、统战部及其他科局的领导职位,老干部局已成为开鲁县干部成长的新摇篮。这里的工作人员自豪地说,做老干部工作有底气、有成就感、有奔头。手下的干部一个个飞出去,组织部的领导问辛文华:“你把手下精兵强将都推出去,老干部局的工作怎么办?”辛文华说:“成熟一个,提拔一个,这说明县委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视,对老干部工作者的重视,我忙点、累点,值!”

辛文华于2009年6月被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授予“全国先进老年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2011年9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优秀老干部工作者”荣誉称号;2012年6月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等部门授予“全区离退休干部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老干部局)

责任编辑:刘秉承

猜你喜欢
离休干部文华老干部局
南明区委老干部局开展“宪法进机关”学习活动
奉献一生捐资助学
遵义市委老干部局轮换第一书记到岗
黔南州委老干部局“点对点”推进“数字黔老”平台运用
张文华
观山湖区增加离休干部定点医疗机构
离休干部护理费标准提高到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