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仲卿
摘要:本文根据阎良区历史统计资料,分析阎良区土地利用类型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变化特征,并依此为基础阐述该地区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及空间变化的区域差异,结构差异等特征,阐明了阎良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从而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阎良区 动态变化
中图分类号: F301.0文献标识码: A
阎良区是国家重点航空工业基地,随着该区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社会进步,技术改进土地利用也随之产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土地利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至今仍无具体全面的研究。
1研究区的基本概况
阎良区位于关中中部偏东北,介于北纬34°35′11″~34°44′37″,东经109°8′54″~109°25′37″。东与渭南市相邻;西与三原县接壤;南以清河为界,与临潼区相望;北倚荆山塬,与富平县毗连。南北宽约12公里,东西长约25公里。区境最东端为关山镇乔家村,最西端为振兴街道办官刘村,最南端为北屯街道办桥东村,最北端为关山镇西王村。平面轮廓略呈东西向长方形,形似卧牛,头东尾西,辖境面积244.4平方公里。阎良区是西安市辖的远郊区,地处市东北方向的渭河以北,距市区中心50公里。境内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石川河等3条河流均属黄河流域的渭河水系;地表黄土覆盖宽广、深厚,土壤类型丰富,农耕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富饶的自然资源为全区的农业、航空工业等多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分析
2.1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分析
阎良区1995年土地利用状况一览表
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表明,全区土地总面积为244.5476平方公里,即24454.76公顷。全区耕地面积为16229.60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6.36%;城镇及工矿用地面积为5563.27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2.75%;园地、林地、草地、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等其他土地面积共计2661.89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0.9%。
从上述数据分析,1995年到2010年十五年间阎良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大致如下:
耕地面积明显减少,约有六个百分点,约1337公顷。
公民住宅以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了约5个百分点,面积约为1114公顷。
园地、林地、草地、交通运输、水域面积合计增加约七个百分点,增加面积约为1560公顷。
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导致了人均耕地的减少,粮食问题的产生、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偏大以及退耕过程中引起的资源闲置与浪费,而园地、林地、交通用地面积的增加同时又促进了阎良区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
3.2土地利用速度变化的分析
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可以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来表示。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表达的是某研究区一定时间范围内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情况,表达式为
K=××100%
其中:K为研究时段内某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Ua、Ub分别为研究初期和研究默契某一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T为研究时段场。当T的时段设定为年时,K的值就是该研究区某种土地利用类型年变化率。
阎良区1995到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
从数据来看,阎良区的耕地年递减率为0.38%,未利用土地年递减率为0.45%,水域面积年递减率为0.15%。园地的年增加率最大变化幅度最大为9.06%。
2.2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分析
由于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速度额不同以及地区只能分工的不同,是的西安市各区县土地利用变化差异显著。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可以用某一特定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来表示,相对变化率是一种很好的反应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的方法,其公式为:
R=/
其中:Kb 、Ka分别代表某区域某一特定土地利用类型研究期初以及研究期末的面积;Ca、Cb分别代表全研究区某一特定土地利用类型研究期初及研究期末的面积。如果某区域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变化率R>1,则表示该区域这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全区域大;若R=1,则表示二者变化相同;若R<1,則表示该区域这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全区域小。
阎良区1995到2010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
3.2006年至2013年阎良区部分土地利用实测数据分析
报告中数据获取来源为Google earth专业版。通过目视判别卫星地图确定土地类型从而圈定相应大小再通过人工量算圈定土地面积累加得到相应数据。
具体步骤如下:
1.运行Google earth 软件,在搜索栏中输入西安市阎良区,找到阎良区所在。本次量算我们选取了34°3844.09N 109°1209.21E为测量中心,半径为2公里,面积为12557194平方米的圆形面积。(报告中所提到测算面积数据均为手动量算,存在误差,经比较约为3%到5%)选取该点为中心量算的原因是,此范围内土地类型较为多样复杂,方便对比分析。
2.利用Google earth中的标尺工具中的圆形量算,将上述圆形绘至地图之上做以标记。
3.利用Google earth 中的多边形绘制工具对不同类型土地进行面积圈定,并用不同颜色标记加以区分。本次量算获取数据我们对土地类型分为建筑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以及未利用地。其中建筑用地还包括了学校,工厂以及市政部门等的绿化用地。交通用地未将面积过小的街道巷道包括在内。未利用土地将未进行施工建设的闲置土地也包括在内。
4.通过对圈定的土地进行分类查看,在其属性中获取相应面积数据并进行求和得到所需要数据。
所量算圆形区域面积为12606421平方米。
(2006年)
(2013年)
建筑用地 交通用地 未利用地 农业用地
2006年 3837136 352636 1096087 7320562
2013年 5671414 1542558 437391 4955058
(单位:平方米)
通过对两年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农业用地于为利用地之外其余类型土地均在土地占有面积内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建筑用地占量算区域面积百分比由30.4%增加至44.9%,交通用地占量算区域面积百分比由3.1%增加至12.2%,未利用土地占量算区域面积百分比由8.6%减少至3.4%,农业用地占量算区域面积百分比由58%减少至39.3%。
从图中看,阎良区主城区部分在两年对比中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并不大,而其余的农业用地与未利用地转化为建筑用地与交通用地的比率增大。因为阎良区全境以主城区为分界,城区东南的耕地类型结构单一,闲置土地多,地形结构简单平坦,适合建厂,住宅楼等,加之此部分临近高速公路入口处,如果航空工业集团在此建厂等亦可对于城市形象提升有所帮助,所以近年来阎良区的城市化扩张多向于此方向,速度也非常迅速。
2006年至2013年这七年期间阎良区以量算区域为代表,大幅度的增加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这样的结果与国家政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必然的联系。2010年是国家“十一五”的收官之年,阎良区政府抓住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机遇,以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为动力,努力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仅2010年一年,全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100.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4.26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0.33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5.56亿元,增长13.6%。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53:33调整为14:50:36。其中第一产业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下降了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3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对全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分别为:第一产业贡献0.9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6%;第二产业贡献9.94个百分点,贡献率为62.9%,其中工业贡献8.66个百分点,贡献率为54.8%,建筑业贡献1.28个百分点,贡献率为8.1%;第三产业贡献4.91个百分点,贡献率为31.1%。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在未来阎良区经济发展计划中农业部分不会产生大的变动,而第三产业对于经济发展贡献的不断增加使得阎良区城市化扩张方向的人口素质高,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大的西南方向移动成为一种大的趋势。
结论
阎良区15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明显,耕地面积减少,居居住工况地增加,园地面积增加最多;
各类型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差异较大;
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以林地、耕地和居民点为主。阎良区主城区以东以耕地类型位置,以西以林地以及居住工矿地为主。这种空间格局促进了本区的经济发展。
此间阎良区土地利用的变化导致了人均耕地的减少,粮食问题的产生。同时也对于阎良区的产业结构状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相互促进影响。
阎良区城市化扩张速度不断加快,城市重心有一定程度的移动,其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对其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1]西安土地资源田党生 2003
[2]阎良区志阎良区地方志篡委员会 2000
[3]陕西省1999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集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