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大华
摘要:县域经济发展的源头和根基在于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能力。科技创新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科技创新支撑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现实基础。
关键词:县域经济科技创新支撑作用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1、科技创新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1、科技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引导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使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1』随着当前县域经济规模越来越大,资源需求和环境承载压力急剧增长,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性约束成为最紧迫最严峻的问题。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2、科技支撑县域经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丰产的长效能力,确保粮食安全,需要科技创新支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需要科技创新支撑;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文化、懂科技、能致富的新型农民,需要科技创新支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也需要科技创新支撑。
1.3、科技支撑县域经济发展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基础
经济增长是靠要素投入和技术进步推动的。在面临资源约束的情况下,必须突出科技创新的作用,从粗放型增长转化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实现集约型增长,关键在于增强自主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以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来推动经济增长由低质低效向高质高效转变。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业层次和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样才能够彻底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状况,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2、当前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
2.1、县域人力资本的差异是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差距形成的根本因素
县域人力资本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劳动力获取知识的能力,进行创造的能力的差异。大多数县域劳动力或者说是县域人力资本并不具有创造的能力,那么知识获取能力的差异就是县域创新能力差距形成的根本原因。『2』随着政府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对县域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技术的推广,拥有大批教育背景相对较好,能够先掌握新技术和新技能,较快接受新知识人力资本的县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必将发展得越来越好。
2.2、企业创新能力差异,是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差距形成的直接因素。
县域企业是县域经济科技创新的直接参与者,是县域各种创新活动的实施者,是提高技术水平和效率的具体承担者。县域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通过进行技术投入,不断更新和完善原材料、生产工艺、技术流程和管理水平来改善内在的技术关系,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效率,特别是龙头企业技术效率的提高是促进县域科技进步的主体力量。同时,大多数技术人员,特别是高层次的技术人员都集中在县域企业中。因此,县域企业,尤其是县域龙头企业的技术水平、科技创新成果直接决定着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
2.3、县域大环境的差异,是形成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差距的外在因素
影响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大环境,从广义的角度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但作为宏观的制度环境是最重要的。区域科技创新的制度保证体系越完善,就越能营造区域科技发展的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比如产产学研合作制度落实得好的地区,支持企业进行创新的激励机制完善的地区,县级政府服务意识强的地区,金融服务体系发达的地区,其科技创新能力都很强,反之则较差。
3、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
3.1、坚持特色导向,依靠科技提高县域经济的特色和竞争力
县域经济的发展,既要坚持市场导向,也要因地制宜。要从根本上改善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产业技术水平不高、经济发展竞争力不强的状况,必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实施重点突破。『3』在具体工作中,要根据各县(市)自身具有的资源特色和产业一基础,通过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形成若干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壮大规模,形成品牌。
3.2、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工业现代化
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一是要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培育名牌产品、名牌企业,集中力量开发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关联度高、附加值高的优质名牌产品。二是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突出抓好制造业信息化,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以提升信息化水平、技术升级、保护环境、保障安全、降低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为目标,加强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渗透嫁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增强产业竞争力。对于以农业和传统工业为主导的县(市),因地制宜地引进技术、人才、项目和资金,大力扶持高新企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迅速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规模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3.3、依靠科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武装传统农业
要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动力,以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民收人为目标,以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开发应用为重点,组织实施科技兴农工程。重点抓好农业生物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集约化高效养殖技术、农产品保鲜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农业新技术;积极推进农业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要通过农业信息化网络的建设,使农民能在产前及时通过网络了解市场需求,在产中能利用专家系统指导生产,在产后能借助网络加快销售。
3.4、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提升县域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加强对重要技术标准制定、采用工作的指导协调,推动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对具有地域特色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做好具有地方特色农副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知识产权特别是技术秘密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实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人才和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标准服务平台,引导支持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标准,支持加快国外先进标准向国内标准的转化,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4、结语
县域经济发展的源头和根基在于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能力。科技创新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科技创新支撑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现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凌云,王立军;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李亚华;新时期中国县域经济发展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王青云; 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