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蕊
摘 要: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人们对优美环境的渴望越来越迫切。校园生活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校园里度过,校园设计得好直接影响着师生们的学习生活质量,现代校园作为一个环境优美的花园式校园来设计,也会对净化空气、减少公害、保护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校园道路作为学校环境的一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校园内外生活相互联系的纽带,是人们了解一个校园、感受校园特色的重要窗口。校园道路的设计合理与否,更是与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关键词:花园式校园、道路、设计、人性化、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一、总述
校园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校园里度过,校园环境的优美性直接影响着校园生活质量。校园道路作为学校环境的一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校园内外生活相互联系的纽带,是人们了解一个校园、感受校园特色的重要窗口。
现在校园道路设置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功能设施有待完善;整体环境需要提升;道路建设缺乏个性和地域性;强调环境美化和观赏效果,忽视了植物的生态保护功能和道路养护的特殊要求;道路植物配置种类单一,忽视了植物的适应性和多种植物的共生性。
二、校园道路设计内容:
1、道路类型
(1)按线形来说,道路设置分为自由曲线形和规则直线形两种,在使用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应用。混合应用可以使园路的线形设计更加丰富多彩。但不管采用什么线形,园路设置中忌讳断头路、回头路[1]。
(2)按园路的使用功能可以分为主路,支路和小径。
主路是指贯穿校园内的主要建筑物及公共场所的道路,形成了校园的骨架和回环,其宽度一般为4-6米。承担着分散车流、消防通道等重要功能。结构上必须能适应管理车辆车载的要求,路面结构一般采用水泥混泥土铺筑、黑色碎石加沥青砂封面、沥青混泥土或预制混泥土块等,图案的拼装应尽量统一、协调。
支路辅助主路对整个校园交通起作用,与校园景观设置相联系,一般情况下,路宽视人行交通而定,单人道宽度为0.8-1.0米,双人道为1.2-1.8米,三人道为1.8-2.2米。支路作为人行通道设置,与主路配合,起到人车分流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校园的交通安全。
小径是联系校园建筑、景观、小品的捷径,最能体现艺术性的部分。它以灵活多变的曲线构图成景,与周围的景物相互渗透、融合,尽显自然变化之美。宽度一般为0.8-1.0米,甚至更窄。材料以简洁、粗狂、质朴的自然石材为主,根据动静关系来设置,更好的划分校园动静空间,做到动静分离的空间效果[2-3]。
2、设计原则
校园道路的设计应与地形、植物、建筑物、广场及其设施相互融合,形成完整的构图,创造出优美的视觉空间及良好的分隔空间。主路贯穿于整个校园,为校园生活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支路作为辅助,为人车分流做好准备,小径则为私密的安静空间提供可能。
校园道路应该根据人的行为心理进行设置,在校园中注意宿舍与教学楼的交通的直达性,尤其在校园中,在上下课高峰期,学生及教师穿梭于各个教学楼之间,其便捷性心理更是凸显。可以效仿国外做法,在大片草地上不做道路设置,根据人为痕迹再修建相应的园路,这样很好的遵照了人的行为心理,也使整个校园环境更加和谐,校园灵动开朗的氛围得以凸显,与严谨庄重的学习氛围形成对比。让师生 “在路上”的同时,感受到舒适的气氛,从而放松身心,更好的融入到接下来的教学、学习氛围中。
园路在尺度、分布密度,应该客观、合理的反映人流密度。人多的地方(如公共设施场地附近、出入口大门、教学楼、宿舍等)尺度和密度应该大一些:休闲散步区域则应该在尺度、密度上相应的减小,若不注意此类问题,就会出现绿地被损坏的现象。
此外,现代校园中还应增加相应的活动场地。校园过去是以学习为主的场所,而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凸显,现代校园不仅仅作为一个教育之地,也应该作为一个环境优美的花园式校园来设计,设计得好,对净化空气、减少公害、保护环境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与其随之而来的文化观赏、美学价值、社会公益与经济价值等多重功效又能不断完善校园功能,提升学校品位,极大地满足学校学生、教师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追求。在现代校园应该注重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空间[4]。
3、路口设计
路口设计是校园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岔路口在自然式道路中设置比较常见,而规则式道路中则以十字路口为主。在主干道路口设置一些不是很有吸引力的景观节点,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小路路口可以设置花坛、景观小品、廊架等,路口的平面形状,应与中心花坛的形状相似或相适应,具有中央花坛的路口,都应按照规则式的地形进行设计 [5]。
4、与植物的搭配
在道路植物配置上注意乔灌木搭配、植物的季相变化、常绿与落叶植物搭配、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搭配等,注重“一季一景,季季引人”的搭配原则。
根据道路的宽窄、功能、形式等搭配植物。行道树可和两旁绿化种植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以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形成夹景效果: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形成阻隔,便是障景。有些绿地为免穿行应注意植物的垂直绿化,即绿篱,灌木,乔木的结合。
要考虑把“绿”引伸到园路、广场的可能,相互交叉渗透,较为理想;使用点状路面,如旱汀步、间隔铺砌;使用空心砌块,目前使用最多是植草砖。在园路、广场中嵌入花钵、花树坛、树阵等形成灵活多变的搭配形式,避免给人呆板的感觉[6]。
5、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道路设置时,不应该只注重平面效果,还要注意竖向设计,在立面上形成变化感,做到平立面的完美结合,才是一种好的道路设计形式。
(2)道路布局切记设置断头路、回头路,除非有一个明显的终点景观和建筑。
(3)在整个校园设计中要注意道路所占面积比例的大小,不亦设置太小,否则会造成交通不便和绿地空间被挤占。
(4)要注意道路交叉口数量、形式、转弯半径等的设计。多做人为心理学的研究,避免道路拥堵、通达性不明确等问题的出现。
三、总结
1、校园道路设置中应注重规则式与自然式的有机结合,主要道路采用规则式布置,突出目标性及通达性;辅助道路及小径采用自然式布置,可以体现灵活性及趣味性。
2、规划设计应注意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结合,道路与广场、其他设施、植物等方面的联系。在道路线形上,根据道路的位置、功能不同,灵活使用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线形。
3、校园道路中应该注重林荫道的设置,师生的学习活动主要安排在白天,白天的校园活动也比较丰富。为了避免阳光的直射,树荫较多的道路更容易被师生们所选择。
4、道路的设置应该注意人的行为心理,要减少尖角,尽量使用圆角,要注意通达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园路不易过于平直,容易给人产生视觉疲劳;同时不易过于曲折,容易绕远路。
5、道路要兼具实用性、安全性、美观性、生态性、与校园内其他要素的协调性等。道路与道路之间以及道路与广场之间的连接也要注意做到自然过渡,不能太突兀,可以通过使用同种材质的铺砖、花色和线条形式等来互相调和。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李迪华,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
[2] 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北京:中国园林出版
[3] [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期.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产设计导则,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曹瑞星.景观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冯炜,李开然.现化景观设计教程[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6] 俞孔坚.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呼唤人性场所.《城市环境艺术①》文集.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