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孙鹏 赵立恒
摘要:本文首先阐释了危险源的内涵,其次明确了危险源的类型,接下来阐述了危险源的辨识程序,最后提出了危险源的评价公式。
关键词:危险源;内涵;类型;辨识;评价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 A
1危险源的内涵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建筑施工项目安全危险源是指在建设施工现场的生产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导致人身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物质损坏、环境破坏等意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所形成的根源或状态。这些不安全因素包括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等的不安全意识、情绪和行为;机具、材料、施工设施及辅助设施等的不安全状态;环境、气候、季节及地质条件等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的缺陷等。
2危险源的类型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导致建筑安全事故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危险源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露。在建筑安全生产领域危险源是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在的,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以把危险源分为两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①第一类危险源
建筑安全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的能量(能量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统称为第一类危险源。一般存在于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和场所、能量载体、一旦失控可能产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和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烧爆炸的物质等、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以及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中。
②第二类危险源
正常情况下,建筑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建筑生产系统中存在的造成约束、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统称为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人的失误、物的故障和环境的因素。
1)人的失误
人的失误一般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产生的最直接因素。各种生产事故,其原因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可以说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不安全的环境因素被忽略,也可能出现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还可能造成事故隐患并触发事故的发生。人的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是社会、政治、心理、道德和其他因素交织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
2)物的故障
在建筑生产活动中,物的故障一般是指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产生的直接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表现为设备和装置的缺陷、作业场所的缺陷以及物质和环境的危险源三个方面。之所以成为事故的原因,是由于物质的固有属性及其具有的潜在破坏和伤害能力的存在。设备和装置的缺陷指机械设备的装置的技术性能降低、强度不够、结构不良、磨损、老化、失灵腐蚀、物理和化学性能达不到要求能。作业场所的缺陷指施工场地狭窄、立体交叉作业组织不当、多工种交叉作业不协调、道路狭窄、机械拥挤、多单位同时施工等。物质和环境的危险源有化学方面的、机械方面的、电气方面的、环境方面的等。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随着生产过程中物质条件的存在而存在,是事故的基础原因,它可以由一种不安全状态转换为另一种不安全状态,由微小的不安全状态发展为致命的不安全状态,也可以由一种物质传递给另一个物质。事故的严重程度随着物的不安全程度的增大而增大。
3)环境的因素
环境的因素是指环境的不良状态。不良的生产环境不仅会影响人的行为,而且对机械设备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由于建筑生产活动是一种露天作业比较多的活动,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深地下、高空的作业,因此受到环境的影响比较普遍。环境因素不仅包括气候、温度等自然地理条件,还包括人为的施工现场环境。自然环境容易带给人季节性的反应,如冬天的寒冷容易造成施工人员动作迟缓,夏天的炎热容易使施工人员中暑,还有下雨、刮风等天气,容易影响施工现场的活动,而施工现场环境容易带给人工作的不便和情绪的烦躁。
当然,人文环境也是一个十分重要且不容忽视的因素。如果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氛围良好,那么这个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一定会很好。 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一般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的主体,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因此在事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建筑安全生产过程中,第一类危险源一般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它是每个能量载体的物理本质,不可能完全消除或者完全消除需要付出的很大的代价,因此在现代管理过程中一般是通过消除第二类危险源的途径来减少或消除事故的发生。
3危险源的辨识
施工现场必须根据工程对象的特点和条件充分识别各个施工阶段、部位和场所需控制的危险源。识别方法可采用现场交谈询问、经验判断、查阅事故案例、工作任务和工艺过程分析、安全检查表法等方法。危险源的确定程序一般如下:
①找出可能引发事故的生产材料、物品、设施或设备、各种能源(如电、磁、射线等)的性质和某个系统、生产过程的工艺及进入施工现场所有人员的活动状态。
②对两类危险源所包括的因素进行事故树分析。从一个可能的事故开始一层一层的逐步寻找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并分析这些事故原因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用逻辑树把这些原因以及它们的逻辑关系表示出来。
③将危险源分出层次,找出最危险的关键单元。
④确定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通过对危险源伤害范围、性质和时效性的分析,将其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且事故发生后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源定义为重大危险源。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造成人员伤害的重大危险源常见的有: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坍塌、触电、中毒等,而这些事故 70%以上是通过“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这些危险源在施工中主要表现为深基坑开挖与支护、脚手架和模板的搭拆、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和施工电梯的安装与运行、结构施工中临边与洞口防护、地下工程作业、消防、职业健康和交通运输等施工活动。
⑤对重大危险源要进行危险性评价和事故严重度评价。评价时要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和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情况下的危险,通过半定量的评价方法(风险评价)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来确定危险的大小。
⑥确定危险源。按危险性大小依次确定危险源的顺序。
4危险源的评价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作业危险性评价法来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从而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级别。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用符号 L 表示)、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用符号 E 表示)和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用符号 C 表示)。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D = L×E×C
式中:作业条件危险性分值用符号 D 表示。D 值越大,说明危险性越大,当D 值超过一定界限时,就认为该危险源为重大危险源。
参考文献:
[1] 张 承 东 . 建 设 工 程 施 工 项 目 安 全 危 险 源 系 统 控 制 研 究 [J]. 中 小 企 业 管 理 与 科技,2009
[2] 程爱民.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与安全措施对策的建立[J].建筑安全,2005
[3] 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2007)[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