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养

2014-02-18 20:34卫小春
民主 2014年1期
关键词:养老院民办养老

卫小春

近年来,我国老年福利制度不断完善,社会养老服务加快发展,惠及范围从农村“五保”老人和城市“三无”老人向低收入老年人和全社会老年人拓展。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号召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孝老”。只是面对独生子女养老的沉重负担,这样的老年福利制度难以破解独生子女尽孝困惑与困境的现实。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5亿,但我国养老机构只有4.09万个,床位351万张。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25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养老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倒金字塔形”养老困境不仅是独生子女尽孝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一对小夫妻不仅要赡养双方的父母,还要赡养父母的父母,少的要负责三四位老人,多的甚至要照顾七八位老人,比上一代多了不少物质和精神的压力。

民营养老院住不满,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民营养老院随着城市建设“越办越远”,地处郊区,交通不便,收费高,招工难,只能接收能够自理的老人,民营养老院在国家政策和财政支持上得到的帮助十分单薄,这些原因使得民营养老院住不满,经营惨淡。

社区居家养老面临养老场地紧张,宣传推广亟待加强,需要更多专业的护理及医护人员。社区居家养老概念很好,但在实施中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个人支付的费用要能让大多数老人及家庭承受。社区日间托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医疗、餐饮、休闲等服务,设想很好,但因社区没有场地设立托老所,硬件设施跟不上,很难大范围推广实施。

针对这样的情况,建议进一步加强民办公助社会养老机构的建设。首先,社区要按规定比例像建幼儿园和绿地一样建立社区托老所、民办公助养老院、公立养老院。保证养老不必到郊区,能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养。

其次,应创新养老事业社会管理模式,避免片面强化政府管控,大面积扩建公立养老院。建议以民办公助为主,多一些社区附近的小而优的家门口养老设施,少一些郊区偏远地区大规模的豪华养老院。

同时,各级政府在政府规划中要有养老产业的整体规划,对在社区的民办托老所和一些民办养老机构要进行用地、税收、政府补贴的规划。尤其是要将养老设施用地纳入城市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改善民办养老院随着城市建设“越办越远”的情况。通过对养老服务事业减免税收,鼓励社会形成养老专业化服务社区网点连锁发展,支持形成老年服务产业链条。如果老年人的餐饮、私人医生、护工等等这些服务,都是个体提供,成本会非常高,如果形成老年服务产业链条,养老院、社区托老所等养老机构办起来成本自会降低,既有利于创办者,也有利于老年消费者。

最后,建议政府部门在引导养老产业发展中要加强对养老企业是否具备满足老年人精神方面需求条件的管理,要求企业在前期规划中要有关注老年人精神需求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无论是作为基础的居家养老,还是以社区为依托的养老日间照料,还是机构养老都要集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文体娱乐、方便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为一体。endprint

猜你喜欢
养老院民办养老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有多少钱才能住进养老院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老太太养老院
养生不是养老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