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若干新建本科院校“十二五”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研究

2014-02-18 08:18何东亮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十二五办学战略

何东亮

(常熟理工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江苏 常熟 215500)

江苏省若干新建本科院校“十二五”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研究

何东亮

(常熟理工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江苏 常熟 215500)

对江苏省11所新建本科院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文本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这些院校规划中所提出的总体目标、发展战略任务之间的异同及各自的发展理念,并就学校的发展目标、特色发展战略、发展任务中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关系及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发展战略

新建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阶段,如何明确办学定位,如何制定发展目标,如何选择发展路径,这是每一位高校领导都要面临的重大抉择。制定和执行学校的发展规划,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的策划,使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之中选择好发展方向,对处于初始阶段的新建本科高校来说非常重要。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过程体现了高等学校管理者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与探索,反映了一所学校自身发展的理念和梦想愿景,折射出大学理性的光芒,具有全局性与前瞻性特点。本文对江苏省11所新建本科院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文本进行比较研究,试图探讨和分析这些学校规划中所提出的总体目标、发展战略、主要发展任务及发展理念之间的异同,并对学校制定下一轮发展规划提供对策建议。

一、总体发展目标

高校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学校发展目标的规定,它是一所高校管理者办学理念和愿景的具体化,反映了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并对学校实现战略发展任务具有凝聚功能、导向功能和监督功能。表1为11所省内新建本科院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对发展总目标的描述。

表1所勾画的中长期发展愿景目标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学校领导雄心勃勃的“大学”梦想。在11所高校中有7所高校明确要提升办学层次,将目前的“本科学院”建设成“大学”,如淮阴师范学院提出“力争早日建成地方综合性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区域性大学的目标”,淮海工学院要“创建具有综合优势和鲜明海洋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盐城工学院要为“创建盐城大学奠定基础”,徐州工程学院要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徐州理工大学”,常熟理工学院则提出建成一所“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应用型品牌大学”。第二个特点是要提高水平,大部分高校提出要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1所高校中十一五期间已有江苏理工学院、淮海工学院和南京工程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又有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已获得)、盐城工学院、徐州工程学院、常州工学院、南京晓庄学院提出要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而常熟理工学院则提出争取成为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第三个特点是提高办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在同层次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如常熟理工学院提出近阶段综合实力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2020年前后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同类高校前列,淮阴师范学院提出要在全国同层次同类院校中保持领先地位,江苏理工学院也提出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要处于同类院校领先水平。第四个共同特点是各高校都十分强调“特色发展”,要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地方本科高校。其中,江苏理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明确自己的“师范特色”;淮海工学院提出“海洋特色”;南京工程学院提出“工程特色”,要“创建一流应用型品牌专业和工程技术型特色学科”;盐城工学院要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

淮阴工学院常州工学院徐州工程学院学科专业结构更为优化,团队建设取得突破,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现代大学制度基本建立,办学特色更加凸显,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全面提升,力争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夯实基础、提高水平和培育特色为着力点,部分学科优势明显,达到建立硕士点的水平,学校具备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各项条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以及办学基础设施和条件取得大的跃升,为实现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多科性地方大学建设目标搭建基本框架。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学科结构比较合理,部分学科优势明显,某些学科达到建立硕士点的水平,在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上取得突破,力争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长远目标: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把徐州工程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以理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徐州理工大学,为江苏省和徐州市高等教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战略措施和发展任务

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确定后,就是如何选择发展战略和主要发展任务。学校发展规划中的战略是学校领导对关于如何发展的谋划,是带有全局性和方向性的路径和方法。发展任务是发展规划中的主体部分,是高校为了达到目标,要重点发展和建设的项目、领域,也是实现发展规划的主要抓手。

表2中省内11所新建本科院校除江苏理工学院外,规划文本都明确了实现目标的发展战略。由于这些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层次、现实基础、面临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基本相同,所提出的发展战略也大体相似,其中“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更是各校具有共性的战略路径。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和永恒的主题,师资队伍是推动学校发展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办学特色的凝炼彰显学校的发展活力。所以,各高校将质量、人才、特色作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是必然的。在这三项共性战略中,有的学校在规划文本中对特色名校战略的描述相当明确,而有些学校的提法显然比较模糊。如淮海工学院提出“扎根淮海,面向黄海,服务沿海,辐射陇海”的战略思想,要“持续不断地打造和彰显海洋特色。”[1]淮阴师范学院提出“强化教师教育办学优势,形成有一定优势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盐城师范学院提出“打好‘师范、沿海、老区’三张牌,走特色发展之路。”南京工程学院则有明确的工科特色,提出“面向机械、电力行业发展,实现学科建设与技术发展前沿、新兴战略产业、区域科技重点、企业研发需求的‘四个对接’,形成特色型产学研基地,努力创建若干一流工程技术型特色学科。”这些特色描述给人印象深刻。

表2 11所省内同类高校发展战略和主要发展任务

常熟理工学院南京晓庄学院南京工程学院淮海工学院盐城工学院淮阴工学院常州工学院徐州工程学院特色名校战略;质量立校战略;人才强校战略;文化兴校战略;开放活校战略特色发展战略;错位发展战略;借力发展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开放互动战略;品牌特色战略;行业合作战略;文化建设战略。特色强校战略;学科引领战略;服务助推战略;重点突破战略。质量立校战略;人才兴校战略;学科强校战略;依法治校战略。质量立校战略;人才强校战略;特色兴校战略。大力实施内涵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特色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和谐发展战略。大力实施“质量立校”战略;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大力实施“特色强校”战略;大力实施“校地合作”战略。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资源与校园建设;开放办学;思想文化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学科建设;深化课程建设;提升学术水平;强化队伍建设;推进校园建设;促进国际交流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深化对外交流合作;逐步提高教育保障能力;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稳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增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效益;促进实验室资源高效利用;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科技发展;服务地方发展;办学条件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科建设;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打造领军人才,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化内部改革;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各类资产资源配置;加强财务管理,多渠道筹措资金;创新管理机制,提升管理绩效;坚持开放办学战略;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教学质量工程”;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工程”;积极推进“科研创新工程”;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工程”;积极推进“校园基本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工程”。

另外,表2中也可看到各高校一些个性化的战略措施,如淮阴师范学院提出“学术兴校战略”,淮海工学院、盐城工学院的“学科强校”战略,这种对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重视,应该与他们想办成地区综合性大学的目标相一致;南京工程学院、徐州工程学院、盐城师范学院将“校地合作、行业合作”作为发展战略,体现了一些地方高校将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联动作为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常熟理工学院提出“开放活校”战略,既反映了学校与地方社会互动发展的策略,也体现出学校要跨出国门,走国际化发展的发展道路的理念。

表2发展任务一栏中,我们可以看到省内新建本科院校对“十二五”期间规划任务的描述基本相同,主要涉及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资源与校园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党的建设等共性内容,这也反映了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上述各校的主要发展任务中,也有一些个性化的提法,如江苏理工学院和南京晓庄学院将“推进国际化进程”和“国际交流”作为主要发展任务,盐城师范学院、淮海工学院、常州工学院、徐州工程学院等六所高校将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列入主要发展任务,南京晓庄学院将课程建设提得较高,列入主要任务之中,常州工学院将筹措学校发展经费作为主要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对某一领域的重视。从各高校对发展任务的排序来看,绝大多数学校都把人才培养、提高教育质量作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这也是一所大学的第一功能,无论多么强调也不为过,但也有个别不同的排列,如江苏理工学院将师资队伍建设列在第一位,淮阴工学院将学科建设列在第一位,从中看出一些高校领导对于各自学校发展的一些思考。

三、讨论和思考

(一)发展目标的多样化定位

规划中的总目标对于一所高校的发展来说,具有明确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学校未来向何处发展,是高校领导面临的一个重要抉择。目前,江苏省内新建本科院校大体上有这样几种选择:

第一,提升办学层次,办成地区综合性大学。象连云港地区、盐城地区和淮阴地区,还没有区域综合性大学,因此,象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淮海工学院等对办一所综合性大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走象临沂大学一样由专科——本科学院——大学的发展路径。而要建成地区综合性大学,就要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科学研究水平和学术型师资队伍水平,这从这些高校的规划目标和任务中就可读出。

第二,在原基础上提高办学水平,办成具有行业特色的工学院或理工学院。如南京工程学院是由两所分别隶属于原国家机械部和国家电力部的国家示范性高工专——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和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于2000年合并组建而成,具有很强的行业背景,他们依托特色学科和行业优势,积极探索和构建多元化的科技创新与孵化机制,希望学校成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重要力量,并逐步建立具有示范性作用的国内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第三,借当前国家对高等教育格局进行调整、促进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之机,走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道路。第三种选择对于那些由原地方职业大学升本的院校,以及希望通过向应用科技大学转型获得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来说,有较高的积极性。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科技大学的选择目前也有困惑,一是这种转型受一定的政治因素影响,在中国这样的生态环境中是否具有较长的发展时效还很难说;二是目前国家对于应用科技大学还没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和规范制约,使很多学校对此疑虑重重;三是应用科技大学属于高等职业教育序列,这对于千辛万苦升上本科,并怀有雄心勃勃大学梦的高校领导和广大教师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串“酸葡萄”;四是对于那些没有工科背景和行业背景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要向应用科技大学转型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因此,在制定发展总目标时,一要考虑“天时地利”,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国家高等教育调整的大格局中找到自己学校的目标定位;二要考虑人和,协调平衡各方利益,将学校总目标与全校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和个人发展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调动教职工实现目标的积极性;三要立足学校自身优势和特点,寻找能将自身优势和特色发挥到极致的目标定位。

(二)特色发展是基本的战略选择

在新建本科院校诸多的发展战略中,应尤其关注“特色发展战略”。大学办学特色是一所高校在较长时期办学过程中积累形成、并明显区别于其他大学的办学风格或特点。没有特色和个性的学校,在今天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发展环境中,是缺乏竞争能力的。因此,学校的办学特色不仅是学校的生存战略,而且也是长远的发展战略。但对于大量新建本科院校来说,由于升本时间较短,缺少深厚的历史积淀,一般在短期内难以形成某一方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在上述省内同类高校特色发展战略中可以看出,各高校都很重视特色发展,也有的学校已经在原专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某些办学特色和优势,如有的学校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师范特色),有的学校有鲜明的学科专业特色(海洋特色),有的具有优势的人才培养特色(校企联盟)。但也有一些学校还没有凝炼出能区别于其它学校的办学特色,或者说特色还不鲜明,这将制约学校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最能体现学校发展特色的就是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新建本科院校要凝炼自己的特色,就必须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做文章。如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学校地处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到处都有不同层次的工业开发区,周边中小企业星罗棋布,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但学校又是在传统的师范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升格而建,不具有行业背景。为弥补这一先天不足,一方面,学校在进行专业布局和调整、新专业的设置和建设时,找准那些已形成产业链和形成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进行专业对接,将那些符合地方产业、行业发展趋势,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急需人才的专业作为学校发展新的生长点。而对某些在招生和就业方面已无发展前景的传统专业,就应当采取果断措施,或消肿、或断奶。另一方面,学校要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出重拳,要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做出地方本科高校的特色,要将中外合作项目做出校本特色,特别是行业学院要做出自己的品牌。对于没有行业背景的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可以通过行业学院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回答这个问题,甚至可以在全国做出一个样板。第三是加强应用学科的建设,要根据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精选少数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加以扶持和重点建设,通过应用学科建设支撑专业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总之,常熟理工学院是不可能走综合性大学的发展道路,我们如果做好了以上三方面工作,那么,无论是走应用型本科道路还是走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道路,都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三)处理好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关系

高等学校在选择事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时,总绕不开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两个主要课题。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处理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是与学校办学定位分不开的。从表1和表2可看出,江苏省内同类高校中,期望提高办学层次,办成地方综合性大学的部分学校,都将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摆在更为显著的位置;而部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理工类学校,则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较为重视。

高等教育的学科划分和高等学校主要以学科为基础的专业设置,是现代大学的立校之本,本科高校的专业是学科专业,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的相互支撑作用十分明显,因此,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既不能因以教学为主而片面强调“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忽略学科建设在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不能盲目提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科为导向主导学校发展,而要走“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并重”的发展道路。

具体到每一所学校内部,其处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也应采取灵活策略。一般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中存在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在专科时代比较成熟的专业基础上转型升格的本科专业,传统学科其有一定的基础或优势,学术和教学研究已积累相当成果,有些学科已达到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水平。对于这些专业,应该走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建设的发展路径,在处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关系时,可适当偏重学科建设,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第二种情况是在较弱的学科基础上设置的专业,这些专业原先在专科时虽有一定的学科积累,但就本科要求来说,基础相对薄弱,学科水平较难支撑本科专业的建设,因此,要在抓好专业建设的同时,强化学科,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齐头并进。第三种情况是新建本科院校为适应市场需求,在没有学科基础上设置的专业或专业方向,这些专业不是学科专业,而是类似高职高专那样的岗位专业,没有自己的教学科研队伍和支撑专业发展的教学科研成果,这些专业要谈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建设或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并重为时尚早,应首先进行专业建设,抓好教学基本规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然后在专业建设积累一定资源,达到一定水平后以专业建设带动学科建设。

(四)发展任务中给予课程改革一定的地位

省内新建本科院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人才培养这一主要任务的描述中,一般提到的重点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但很少将课程改革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来说,课程是整个教学改革的核心,它从本质上反映了大学和教师对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具体而鲜明地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价值取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教育教学特色。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实质上就是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也是课程实施的过程,所以,人才培养方案也称课程方案,教学计划也叫课程计划。以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为例,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就在于:一是总的课程设置专业性很强,课程设置的主要原则是“以专业为主线进行课程配置”,围绕专业进行课程设置,基础学习与专业学习紧密相关,学生在基础学期就可接触到专业领域,而在专业学期仍然强调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技能的讲授与训练,课程设置体现了厚实的专业学科基础和较宽的专业口径。二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模块化课程设置。课程模块化设置是指在制定专业培养计划时将与同一主题相关联的若干门课程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模块化课程设置是当今德国应用型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动向之一,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以学生岗位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设置改变了以往相互割裂的单门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将某一能力要素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有效整合在一起,增强了课程开设的针对性,使学生知识、技能与能力、基本素质的培养具有系统性与连贯性,更能有效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新建本科院校的战略发展主题,通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实现发展目标的主要任务,因此,在思考和制定规划任务时,要给“课程”留有一定位置。学校要紧扣办学定位,以校企合作教育为抓手,以现代课程理念为指导,大力加强课程改革,使专业课程设置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顺应专业发展的市场趋势,打破学科界限重新组合课程,建立由多种课程模式构成的新型课程体系;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要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重视课程模块化建设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加强各相关学科专业知识渗透与融合,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课程实施要突出能力为本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职业需要,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1]百度文库.淮海工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及2020年规划纲要(讨论稿)[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 27008de8856a561252d36f2d.html.

[2]何东亮.新建本科高校在制定发展规划时的若干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12).

[3]张鸣放,窦立军,于雷,等.中德应用型大学课程设置比较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6).

A Study of the“Twelfth Five-Year”Development Goals and Strategies of Som e New ly-built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HE Dong-liang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shu 215500,China)

In comparison with the“Twelfth Five-Year”Development Planning Texts of the eleven newly-built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this paper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verall objective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c tasks in these institutions and their respective development philosophies.Besides,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schools’development goals,distinctive development strategi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tasks,talent training and course construction.

newly-built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development planning;development objective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G647

A

1008-2794(2014)06-0001-07

2014-08-01

2011年度常熟理工学院高教招标课题“江苏省同类高校综合实力比较研究”(GJ201102)

何东亮(1952—),男,江苏常熟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学、文化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十二五办学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战略
战略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