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金融集聚区建设现状评价及发展策略

2014-02-18 07:33苏玉峰
当代经济 2014年4期
关键词:区位郑州市金融业

○苏玉峰

(河南教育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

一、引言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快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适时申请开展电子商务国际结算业务”的指导方针。《指导意见》为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带来新的机遇,郑东新区也已为河南省金融机构最为集中、金融业态最为丰富的区域。截至2012年底,郑东新区入驻各类金融机构151家,涉及银行、证券、保险、期货、基金管理、财务公司等,除了金融机构数量上涨外,入驻金融机构的同比各项经营指标也迅猛发展。截至2012年底,驻区15家银行(包括新签约银行)存款余额22159.25亿元,占河南省的70.7%;贷款余额12995.11亿元,占河南省的64.07%。

金融集聚已成为现代金融产业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而金融集聚竞争力成为金融产业发展和向集聚高级阶段演化成为金融中心的评价标准。从现实来讲,郑州金融已呈现集聚态势,但其金融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与上海陆家嘴和外滩金融区、北京朝阳国际金融区、天津滨海金融区、重庆两江新区的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等相比,仍差距明显。即使同中部区域的武汉、长沙、合肥、南昌相比,优势并不明显,郑州市的金融集聚程度在五城市中排名第三。郑州拥有最多的经济腹地,且有很强的区位优势,在经济开放度上相对较弱,进出口额和外商直接投资额在总量上落后于其他四个城市。鉴于目前整个中部的区域金融布局尚未确定,对于为谋求区域金融主导权,拥有和支配更多金融资源而处于竞争中的任一城市而言,都有必要明确自身金融资源集聚的相对优势及弱势以便准确定位、科学发展。基于此本文尝试对城市金融集聚区建设进行深层次分析,以郑东新区金融集聚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提出促进郑州市金融集聚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二、郑州市金融积聚度评价

1、测度方法。本文选用区位熵指数对郑州市金融集聚度进行评价分析。区位熵也称为地方专业化指数,是以基尼系数为基础衡量地方产业专业化程度的指标。具体算法如下:LQ=(qij/q)i/(qkj/qk)其中,qij指区域i内产业j的就业人数,qi指区域i内的总就业人数,qkj是指国家或省份k内产业j的总就业人数,qk指国家或省份k内的总就业人数。区位熵可比较不同地区金融集聚程度,确定该地区金融产业集中状况在全国所处的位置。一般而言,区位熵的值越大,说明该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越高。

2、样本与数据来源。研究郑州市金融集聚区建设要结合河南省省情,甚至要和中部地区的其他省份进行比较,本文将计算2006—2012年间中部5省金融服务业区位熵指数。其中历年各省金融服务业从业人员数和各省地区就业人数(指全市各行业年末从业人员数)的数据来自2006—2012年的中国各省统计年鉴;历年郑州市分行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的数据来自于《河南统计年鉴2013》;历年全国金融服务从业人员数及全国就业人数居来自2006—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3、计算结果。由图1可知,2005—2012年间中部五省中安徽、湖南金融业区位熵指数,均大于1,说明该地区金融业已形成一定的集聚规模。其余河南、湖北、江西三省份金融业区位熵均小于1,表明该地区金融业集聚程度较低。图2是2006—2012年河南省地区金融业区位熵,在2006—2012年间,河南金融业区位熵指数在2007年达到最高为0.9576,2012年最低为0.7640。

图1 2006—2012年中部五省金融业区位熵

图2 2006—2012年河南省金融业区位熵

表1 2006—2011年间郑州市城镇金融从业人员数和全国城镇金融业从业人员数

4、郑州市金融业区位熵分析。郑州是河南重要的金融集聚区,具有较为典型的金融集聚区域动态演化特征。郑州市金融集聚建设在发展定位上,重点打造“两区三中心”,即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中原经济区金融集聚区、区域性要素市场交易中心、全国重要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国际商品期货定价中心。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在此以《郑州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作为主要数据来源。一般而言,金融总体规模主要体现在金融业增加值和金融从业人员的数量上,表1是2006—2011年间郑州市城镇金融从业人员数和全国城镇金融业从业人员数。

根据以上关于区位熵的定义表达和全国和周金融集聚现状,对2006—2011年间郑州市金融集聚区位熵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2006—2011年间郑州市金融业区位熵指数,均小于1,说明郑州市地区金融业集聚程度较低。期间,郑州金融集聚系统金融熵值处于小幅度波动状态。其中,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金融熵值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11金融区位熵值达到最低为0.4835。总的来看,郑州金融业发展不足,金融集聚力有待提升。

图3 2006—2011年间郑州市金融业区位熵

三、郑州金融集聚区建设存的约束条件

1、郑州集聚区金融发展层次较低。与中部地区其他省会城市相比,郑州市金融发展相对落后。在2011年6月《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报告(第三期)》显示,郑州综合实力得分23.37分,在29个城市中排名第20位,较上期上升率5个名次。在金融产业绩效方面,郑州市在29个城市中排名第21位,在中部地区排名落后于武汉和长沙,居第三位;金融深度方面郑州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其金融业增加值和金融宽度方面与中部区域基本持平,金融从业人员稍弱于平均;在金融机构实力方面,郑州在该项排名中仅为22位,其中证券类机构实力方面郑州劣势明显;在金融生态方面,郑州在29个城市中排名第23,人才环境排名全国第17,商业环境排名全国22,整体靠后;在金融人才环境方面,排名全国第17位,略微落后于武汉。

2、郑州金融机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强。目前郑州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相对滞后,现有金融机构辐射能力较弱,尤其缺乏实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大型金融机构如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郑州的金融机构除了商品交易所、中原证券以外,有影响力的金融机构比较少,即使总部在郑州的机构,对外扩展的也非常少。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郑州市金融中介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中小型企业贷款不够热心。金融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此外,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评级机构等金融中介无一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

3、金融人才支撑不足。目前郑州在引进金融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方面的力度不足,高层次的金融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相当紧缺。缺乏统筹管理机构,缺乏专门的金融高端人才培训学院和人力资源支持,以及金融人才市场尚不完善等问题,也阻碍了金融人才的培育和引入。

四、郑州金融集聚区建设的发展策略

1、拓展城市及其周边经济增长空间。大量研究表明,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相互促进作用,区域金融与经济发展状况是宏观经济与金融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郑州金融集聚建设将以建设全国区域性金融中心为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最终取决于郑州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一是借助郑东新区建设和郑汴一体化发展提升郑州市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地位。二是优化和调整产业机构,为郑州金融集聚区建设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河南省和郑州市产业的一个重要薄弱之处在于产业老化和产业单一。具体可以通过对传统优势产业的深度开发、探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生产服务业协调发展、适度超前发展基础产业和吸引更多跨国公司进驻郑州等措施拓展城市及周边经济增长空间。三是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优势产业和企业向郑汴产业带、郑洛工业走廊和特色工业园区集中。

2、积极促进金融机构集聚。一是积极培育本土金融机构。截至2012年底,全市已有36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发行股票37只,其中境内发行股票21只、境外16只,首发融资和再融资募集资金395.2亿元。在2010年郑州市《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的基础上,应强化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和企业上市的政策措施。可以从上市费用补贴、降低重组成本、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协调服务等方面完善对拟上市企业的支持,进而调动相关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谋求发展的积极性。二是大力引进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省级分支机构以及跨国公司区域总部或功能性中心等项目。2010年渤海商品交易所入驻郑州,该交易平台实现24小时电子交易且与国际市场接轨,创造性地解决了现货交易和商品投资者之间的矛盾,主要投资现货产品为原油、热卷板、焦炭。此外要重点发展期货市场,最终将郑州商品交易所建成较完善的集农产品、工业品及各类商品指数的综合性、现代化期货市场。三是加快发展金融配套产业。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和“外部经济”特征,改善金融基础设施对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促进地区金融集聚形成和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完善郑东新区金融集聚区建设。一是科学规划金融功能区,规划建设金融总部商务区、金融产业集聚区和金融后台服务业集聚区。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将以建设全国区域性金融中心为目标,因此要完善金融商务区的规划。二是郑州市金融集聚区的发展应定位于辐射大郑州、中原城市群乃至中部地区,着眼于现代化、产业化、信息化,高起点、高品质打造具有区域积聚效应和较强辐射力、竞争力的规模化。三是加快郑东新区金融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在相关的配套设施上应该高标准、严要求、与国际接轨,打造一个规模宏大、环境优美、辐射力强的金融中心区,提升郑州在全国的影响力。目前,郑州新区已经成功申报了全国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为发展金融服务外包和下一步开展电子商务国际结算业务奠定了基础。

4、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一是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2011年河南省政府下发《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评价办法(试行)》,以提出建设“金融大省、诚信河南”为目标。郑州市政府此后成立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推动了郑州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制定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二是借鉴杭州等地经验,组建郑州信用担保联盟。提升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能力,推动银行机构扩大中小企业融资业务规模。联盟以会员制形式,有市、区两级政府、信用担保机构和银行机构组成。三是成立金融审判庭,2011年河南省首家金融审判庭在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金融审判庭对完善并创新金融案件执行工作机制,加大对金融债权的强制力度,提升民众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有重要积极意义。四是完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丰富和完善金融生态链。积极引进国内外资信等级高的大型中介服务机构,促进郑州市金融中介机构提高服务水平。鼓励引进法律会计、资产评估、信用评级、投资和管理咨询、金融信息等金融专业服务配套机构,并应积极推进、支持各类中介机构实行市场化、公司化运作。

5、推进金融创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中小企业是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目前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背景下,更要发挥本土金融机构的优势,大力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以郑州银行为例,近年来郑州银行推出的一系列服务中小企业的举措,就是良好的金融创新体现。2012年底,郑州银行50亿元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获得中国银监会的批准,成为全省银行业中唯一一家成功发行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的银行,这将推动郑州银行进一步加强支持小微企业的资金实力,并将为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产生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6、加强金融人才公共服务,培养和引进高素质金融人才。一是加强金融人才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金融人才工作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金融从业人员职业征信体系,促进金融人才评价机构的发展,探索社会化的金融人才资质评价制度。二是完善有利于金融人才集聚的政策措施,培养和引进高素质金融人才。三是建立郑州金融人才信息平台,便于金融人才了解郑州的金融人才政策和金融机构的人才需求政策。四是加强金融人才教育和培训资源的集聚、拓展和整合,加强各金融机构间的金融教育培训合作。

[1]王楚明、鲁春义:基于中部地区比较优势的郑州区域金融信用中心建设[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9).

[2]张志娟:加快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探讨[J].当代经济,2013(4).

[3]孙晶、李涵硕: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来自2003—2007年省际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3(3).

[4]任英华、徐玲、游万海: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空间计量模型及其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5).

[5]李雅莉:加快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建设的思路[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3).

[6]王战龙、徐刚领:河南“华尔街”跳起新舞步[EB/OL].http://zzwb.zynews.com/html/2013-01/25/Content_438468.htm,2013-01-25.

[7]胡国晖、李丽:中部五城市金融集聚程度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西部金融,2003(1).

猜你喜欢
区位郑州市金融业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郑州市
郑州:紧抓区位优势 未来发展可期
郑州市创新推进“八大群体”入会工作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郑州市
PYRAMID PA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