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建设用地扩展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研究

2014-02-18 08:37王丽光尹相飞
关键词:集约边际长春市

张 晶,李 红,王丽光,尹相飞,贾 鹏

(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2.长春市国土资源局 土地利用处,长春130000)

建设用地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空间载体,其利用状况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1],关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贡献的研究一直受到学者的高度重视.国外有关城市土地利用的研究从早期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2-3]和城市土地利用理论模型[4]等理论发展到近年来城市增长控制[5]、城市土地利用的优化配置[6]、集约利用[7]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评价方法和应用等实证研究[8-9],这些研究对我国城市土地的优化配置和提高利用效率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近年来,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用地规模迅速扩张,其负面效应也逐渐显现[10-11],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相关研究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研究热点之一,但现有研究多偏重于机理与调控对策研究,对现状考查和特征研究重视不足[12].

2001年—2010年,长春市地区经济与建设用地的增长都十分迅速,本研究结合长春市建设用地投入效率的相关课题,以2001年—2010年长春市建设用地扩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协调性作为研究对象,对长春市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和主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增长速度进行对比分析,定量分析长春市建设用地投入对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程度,评价建设用地的投入效率,探讨建设用地增长与长春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度,为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率以及指导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提供重要依据,以期对抑制城市蔓延具有借鉴意义.

1 长春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特征

1.1 建设用地扩展的总量特征

2001年—2010年,长春市建设用地的面积从216765.74公顷扩展到251800公顷,共增加35034.76公顷,总体增长率为16.16%,年均增长1.68%.其中,城镇村和工矿用地面积增加32087.99公顷,总体增长率为18.21%,年均增长1.88%;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增加2946.77公顷,总体增长率为28.83%,年均增长2.85%.

1.2 建设用地扩展的区域特征

在长春市建设用地的扩展中,开发区所占的比例最大.截至2011年底,长春市各类开发区经济总量占全市67%以上,建成区面积近300km2.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达到21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3个,省级开发区10个,省级工业集中区8个.长吉图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吉林省提出长吉一体化的战略部署,规划了1232km2的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启动了133.8km2的先行先试区,此外,还规划建设了120km2的汽车产业开发区和51km2的轨道交通产业开发区,启动建设了生物产业园区、专用车产业园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和新兴产业园区等六大产业园区,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导致区域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且迅速地变化,大量的农业用地转换为城市用地,耕地资源锐减,同时其用地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调整,带来了诸多发展问题,土地集约利用面临严峻考验.

2 建设用地扩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协调性分析

2.1 投入报酬递增,边际产量下降

根据土地报酬递减原理[13],本研究对长春市2001年—2010年建设用地的投入与产出、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将建设用地作为经济发展的投入要素之一,将GDP作为主要的产出指标,其中,单位建设用地实现GDP为平均产出,单位新增建设用地实现的GDP增量为边际产出.10年间,GDP总量由928.9亿元增加到3 329亿元,年均增长15.24%;建设用地面积从216765.74公顷扩展到251800公顷,年均增长1.68%;平均产出从2001年的42.85万元/公顷提高到2010年的132.23万元/公顷,边际产出从2002年的1128.45万元/公顷下降到2010年的577.85万元/公顷.这些数据表明随着土地投入的增加,2001年—2010年长春市国民生产总值和地均生产总值均呈现上升趋势,边际产出高于平均产出,说明长春市建设用地的投入处于报酬递增阶段,土地的投入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2001年—2005年,长春市单位新增建设用地的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边际产量)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7.78%,2006年—2010年单位新增建设用地的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9.72%,即长春市建设用地的边际产出呈现下降的趋势.

导致长春市“十一五”期间建设用地的边际产出呈现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十一五”期间,长春市建设用地增加过多.表1为在实际新增建设用地与边际产量不降低前提下,长春市2007年—2010年新增建设用地的对比情况.2005年,长春市建设用地的边际产量为1412.67万元/公顷,由表1中可以看出,在2007年—2010年经济发展和建设用地边际产出不降低的前提下,“十一五”期间新增建设用地的总量不应该超过12924.46公顷,年均不应超过2584.89公顷,而“十一五”期间长春市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为29031.9公顷,年均新增建设用地5806.38公顷.

2.2 建设用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低于资本和技术的投入

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将总产出Y表示为资本存量K、劳动投入量L、技术投入量A和土地用地投入量S的函数,建立无约束条件下的索洛增长模型,利用改进后的C-D生产函数确定建设用地、资本存量和劳动力二三产业GDP的产出弹性系数[13].首先,估算2001年—2010年间长春市二三产业资本存量,然后用Malmquist指数法测度2001年—2010年二三产业增长的技术进步,在此基础上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测度2001年—2010年长春市建设用地等生产要素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与贡献.利用2001年—2010年长春市二三产业劳动力、资本存量、建设用地和二三产业GDP数据对C-D生产函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资本存量贡献率为56.40%,劳动力贡献率为4.44%,建设用地贡献率为8.69%,技术投入贡献率为30.47%.建设用地对长春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低于资本及技术的投入,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表1 长春市实际新增建设用地与边际产量不降低前提下新增建设用地对比Tab.1 Contrast of the real amount of new construction land and new construction land on the premise of marginal product not decreased

2.3 建设用地扩展与经济增长处于不协调状态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GDP弹性系数反映城市用地扩展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城市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率与市区GDP年均增长率之比表示.面积-GDP弹性系数小于1表明经济年均增长率超过城市用地扩展年均增长率,符合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大背景[14].2001年—2010年,长春市地区生产总值从928.9亿元提高到3 329亿元,年均增长15.24%.其中,2001年—2005年GDP年均增长率为12.79%,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0.69%,城市面积-GDP弹性系数为0.053 95;2006年—2010年GDP年均增长率为17.66%,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2.80%,面积-GDP弹性系数为0.1585,增长近3倍.这从侧面反映出在创造等量GDP的情况下.2006年—2010年间较2001年—2005年间所需要的城市用地逐渐增多,但土地经济产出效益却在不断下降.

2.4 经济消耗建设用地过多,城市边缘区出现城市蔓延现象

2001年—2010年,长春市单位地区GDP增量新增建设用地消耗、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量新增建设用地消耗以及单位地方财政收入增量新增建设用地消耗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拐点出现在2009年.图1为2005年—2010年,全国主要副省级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长1个百分点所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的统计情况(数据来源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统计数据库数据).

图1 2005年—2010年副省级城市建成区消耗新增建设用地情况Fig.1 Consumption of new construction land in sub-provincial city built up area from 2005to 2010

由图1可知,与同类城市相比,长春市的排名比较靠后,除固定资产投资外,其他指标均在第11位,这说明长春市相对于经济增长消耗的建设用地过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根据研究需要,对长春市主要开发区中工矿仓储用地的土地使用状况进行调查,调查指标包括工业企业用地、投资和利税等指标.通过对全部调查工业企业的用地指标进行分区统计,结果列于表2.由表2可以看出,长春市工业用地的容积率普遍偏低,所有被调查工业企业的平均容积率为0.58.仅有宽城长江路开发区和绿园经济技术开发区稍高于长春市对工矿仓储用地容积率规定的下限(0.7),其他区域均未达到下限规定.其中,容积率低于0.6的企业共有49家,占有效样点总数的33.56%;而容积率高于0.8的企业共有24户,占有效样点总数16.44%;大部分工业企业的用地容积率在0.6~0.8之间.从投资强度来看,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均没有达到长春市对工矿仓储用地平均投资强度的下限规定(5000万元/公顷).容积率与投资强度的“双低”表明长春市主要开发区已经出现了建设用地向低密度蔓延的趋势.

表2 长春市主要开发区中典型工业企业用地的指标分析Tab.2 Index analysis of typical industrial enterprise land-use at main development zone in Changchun

3 结论与对策

3.1 结论

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工业建设项目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多是导致长春市建设用地扩展的重要原因之一.2006年以来,长春市建设用地的边际产量开始降低、建设用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低于资本及技术的投入、建设用地面积-GDP弹性系数不断上升,这表明长春市建设用地扩展与经济增长处于不协调状态,主要经济指标增长1个百分点消耗建设用地过多、城市开发区建设用地扩展过快、土地利用集约程度有待提高以及容积率与投资强度具有“双低”特征等问题说明长春市已经出现城市蔓延的倾向.

3.2 长春市建设用地调控措施

在长春市当前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选择合理的城市空间扩展策略,既不影响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又达到土地集约利用的目的显得尤为紧迫.建设用地扩展的机理具有多层次和相互关联的特征,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调控必须以系统性的观念并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宏观背景与实际情况进行思考,以科学指导城市建设与发展,扼制已经出现的城市蔓延趋势.

3.2.1 借鉴“紧凑城市”理念,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一方面,强调适当控制开发区建设用地供给量,特别要严格治理违法占地现象,变过去城市建设用地“量”的增长为“质”的提高,提升现存土地经济产出和经济效益;鼓励企业在现有用地内提高容积率或建筑密度、增加建筑面积,不再调整出让金;另一方面,强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和重组,以高密度、集约化、功能混合的用地模式为主导,加大城市内部废弃、闲置土地的再开发利用,同时加快旧城更新和城市老工业区改造,注重城市土地内涵与潜力挖掘,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3.2.2 建立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及下降指标考核制度

基于长春市建设用地的投入产出水平与全国副省级城市存在一定差距以及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建议长春市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占用及下降目标考核办法”,各辖区、市(县)要加快构建节约集约用地的长效机制,根据“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占用下降”、“单位GDP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以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等考核指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开发区用地管理,定期开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情况的考核评价工作,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开发区评优、扩区和升级的依据,并将考核结果与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挂钩,对考核成绩突出的单位在安排下一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时予以奖励,对未达到考核标准的单位削减其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3.2.3 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年度供应计划

针对长春市近年来建设用地增长过快的问题,建议在保障长春市经济发展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指标控制的前提下,研究、制定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相互协调,制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进行合理分配,有序协调.假设未来5年边际产出维持在2005年水平不降低的前提下,新增建设用地的总量与经济增长速度呈正比关系,制定建设用地边际产出不降低前提下的建设用地年均增量控制指标,严格限制建设用地的增长.

[1] 方创琳.中国城市化进程及资源环境保障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15.

[2]CHAPIN F S,KAISER E J.Urban Land Use Planning[M].Urbanachampaign: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67.

[3]BARDO J W,HARTMAN J J.Urban Sociology:A Systematic Introduction[M].Itasca:Eacock,1982.

[4]DIPASQUALE D,WHEATON W C.Urban Economics and Real Estate Markets[M].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95.

[5] YEH A G O,WU F L.The new land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ese ci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Studies,1996,20(2):330-353.

[6] FISCH O.Optimal allocation of land to transportation in a non-optimal urban structure[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1982,12(2):235-246.

[7] SUIDZ.GIS-basedurbanmodeling:Practices,problemsandprospec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1998,12(7):651-671.

[8] 贾宏俊,黄贤金,于术桐,等.中国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发展及对策[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9):52-56.

[9] 罗罡辉,吴次芳.城市用地效益的比较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5):367-392.

[10]陈鹏.基于土地制度视角的我国城市蔓延的形成与控制研究[J].规划师,2007(3):76-78.

[11]陈建华.我国城市蔓延问题成因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9(4):76-79.

[12]饶传坤,韩卫敏.我国城市蔓延研究进展与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2011(5):55-62.

[13]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4]李一曼,修春亮,魏冶,等.长春城市蔓延时空特征及其机理分析[J].经济地理,2012,32(5):59-64.

猜你喜欢
集约边际长春市
登泰山
奔跑的小浪花
浅议导数和边际在量本利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追求骑行训练的边际收益
社会治理的边际成本分析
能源投资基本功之正确认识能源的边际成本
芝加哥大数据发展与应用对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启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集约转型 小城镇发展之路
非高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SEM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