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飞 侯强 周瑶 朱童 张忠义 刘鑫
(1.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21)
白豹地区长4+5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李延飞1侯强1周瑶1朱童1张忠义2刘鑫2
(1.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21)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等资料,对白豹地区长4+5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豹地区长4+5储层的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渗流通道多为细、微细喉道;排驱压力高,退汞效率低,具有低孔、低渗储层的特征。储层孔喉分选系数与均值系数均较大,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综合物性数据与压汞参数将研究区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划分为4类,其中第Ⅰ、Ⅱ、Ⅲ类为有效储层,第Ⅳ类为无效储层。
白豹地区 低孔储层 孔隙结构 低渗储层
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低孔低渗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与常规储层不同,呈孔隙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结构复杂等特点[1]。由于储层孔隙结构不仅控制了石油的运移和储集,而且影响采收率,所以加强对此类储层孔隙结构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2]。白豹地区延长组为湖泊三角洲前缘沉积,是该区的主要含油层系,油层多而薄、粘土矿物含量高[3],其中长4+5段砂岩发育较好,但非均质性较强,呈低孔低渗特征。鉴于低孔、低渗储层对油气运聚及开发的重要影响,笔者以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等资料为主,对白豹地区长4+5低渗透砂岩储层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从微观角度揭示研究区长4+5段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
白豹地区位于陕西省吴旗县白豹乡和甘肃省华池县乔河乡境内,是我国中西部勘探开发油气最为重要的区块之一,面积约1 400 km2。地表被巨厚黄土层覆盖,属黄土源地貌,地形复杂,地面海拔为1 434~1 621 m[1,3],其构造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南部,为平缓的近南北向展布的西倾单斜构造,倾角小于1°[4]。研究区延长组沉积体系属于北部靖边—吴旗地区河湖三角洲体系向南延伸部分,属湖泊三角洲前缘亚相砂岩[3-6],储层岩石类型以灰色、浅灰色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
2.1 岩石学特征
钻井资料显示,白豹地区长4+5段储层主要为灰色、浅灰色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砂岩。碎屑中石英平均含量约为38.5%,长石含量约为40.5%,岩屑含量约为21%。岩屑成分复杂,沉积岩岩屑含量较高,约为10%,其次为变质岩岩屑约为7%,火山岩岩屑约为3%。砂岩平均粒径主要为0.10~0.25 mm,为中细粒砂岩。填隙物含量一般为5%~17%,平均为12%左右,主要以碳酸盐胶结物和泥质为主,存在少量的硅质胶结物,其矿物成分主要有含铁方解石、绿泥石、伊利石和高岭石等;碎屑颗粒磨圆度较差,主要呈次棱状,分选中等—较好;支撑类型主要为颗粒支撑,以点—线接触为主;胶结类型以孔隙—薄膜式、孔隙式胶结为主。整体上研究区砂岩成分
成熟度偏低,结构成熟度中等。
2.2 物性特征
物性特征是决定储层储集性能的关键,其直观表现为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大小[7]。白豹地区长4+5段储层为低孔低渗储层。孔隙度介于3%~20%之间,主要分布在9%~18%,平均孔隙度为13.12%;渗透率主要介于0.004~10 mD,集中分布在0.1~1 mD,平均渗透率为0.875 mD,个别样品达到19.27 mD(可能发育微裂缝)。储层渗透率变化较大,反映其储层物性非均质性较强。总体上孔隙度与渗透率呈正相关,渗透率随着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图1)。
图1 白豹地区长4+5储层渗透率与孔隙度相关关系图
3.1 孔隙类型
白豹地区长4+5段砂岩储层受到了压实、压溶、胶结和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影响[8],按照孔隙成因将其孔隙类型分为原生和次生孔隙。研究区原生孔主要为残余粒间孔;次生孔隙包括长石溶孔、岩屑溶孔,局部还含有少量的粒间溶孔、晶间孔、微裂缝等(图2)。
残余粒间孔在研究区砂岩中较常见(图2-a、2-b),其边缘可见绿泥石膜,该类孔隙形态不规则,多呈三角形、四边形及长条形,孔径一般大于50 μm。由于成岩早期绿泥石膜的存在,增强了岩石抗压实能力,使得残余粒间孔隙得到一定保存[9-10]。
粒内溶蚀孔隙包括长石溶孔(图2-c)和岩屑溶孔(图2-e),为研究区主要的次生孔隙,对改善砂岩储层的储集性能起到了积极作用。长石的溶解形成沿长石解理面发育的小溶孔带或溶缝(图2-c),也可以是长石矿物主体甚至整体被溶蚀,形成较大的粒内溶孔或铸模孔。砂岩被溶蚀的岩屑成分主要为石英岩岩屑和燧石岩屑。
粒间溶孔在本区砂岩储层中含量较少,主要存在于刚性碎屑颗粒之间,粒间溶孔的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根据其形状可进一步分为港湾状溶孔、伸长状孔等(图2-d)。
晶间孔是自生矿物晶体之间的微孔隙,在研究区的含量较少,最常见者为自生粘土矿物之间的晶间孔,如高岭石晶间孔(图2-f)、伊利石晶间孔。
图2 白豹地区长4+5储层孔隙类型显微图像特征图
3.2 压汞特征
研究区长4+5段砂岩压汞曲线按形态特征可分为4类(图3)。压汞曲线与横坐标平行的平直段较短或者不明显,多呈陡斜式,压汞曲线普遍呈现细歪度,且具有较高的排驱压力(Pd)、较高的中值压力(Pc50)。Pd主要分布在0.16~7.34 MPa之间,平均为1.17 MPa;Pc50变化范围较大,主要分布在5.39~151.06 MPa之间,平均为33.76 MPa。反映出储层喉道半径细小,最大连通孔喉半径普遍较小,孔喉分选差—中等,非均质性强等特征。最大进汞饱和度(Smax)介于51.07%~99.27%,分布范围较大,平均为82.42%;退汞效率介于8.51%~51.62%,平均为29.59%,退汞效率低,而且退汞曲线与压汞曲线间距大、形态相差很大[2]51。反映出研究区长4+5段储层储集性一般,退汞后孔隙中流体滞留量多,岩石渗流能力较差的特点。
3.3 喉道特征
喉道对储层的渗流能力有决定性影响,喉道的大小和形态主要取决于岩石颗粒的接触关系、胶结
类型及颗粒的形状和大小。研究区长4+5段砂岩碎屑颗粒之间主要呈点—线状接触,可见部分凹凸、缝合接触。按照冉新权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喉道的分级标准[11](表1):研究区长4+5段储层喉道类型主要为缩颈型、片状细喉道,约75%;其次为片状、弯片状微细喉道,约12%;管束状微喉道,约10%;以及少量中细喉道。压汞资料显示,白豹地区储层孔喉分选系数一般介于1~5,分布范围较大,喉道分选较差;排驱压力较大,退汞效率低,反映喉道细小,孔喉连通性差,渗透性较差;压汞实验中,汞进入岩样后,其速度很快达到最大值,随后迅速下降,反映砂岩储层有效喉道分布范围小、储层致密的特征[7]272。
图3 压汞曲线特征及分类图
3.4 孔喉特征参数与物性的关系
储层物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表现,在不同地区其主导因素不同。通过对研究区的孔喉特征参数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相关性分析,各参数与孔隙度的相关性均比渗透率好。影响研究区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为孔喉的大小和分选程度,主要包括排驱压力(Pd)、中值半径(R50)、分选系数(Sp)和均值系数(α)等孔喉特征参数(图4)。
图4 孔喉特征参数与孔隙度的关系图
研究区储层孔隙度Φ随着Pd的增大而减小,储层Pd分布在0.16~7.34 MPa,平均值为1.22 MPa,Pd值较高;R50与Φ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R50介于0.004 9~0.173 6 μm,平均值为0.041 5 μm,分布范围较大。表明了储层最大孔喉半径较小,孔喉分布不均,渗流能力差的特点。
Sp增大,孔喉分选越差,储层非均质性越强,当Sp处于1.7~2.1的范围内,储层物性相对较好,但Sp不是越小越好,Sp过低会导致储层细、微细孔喉分布集中,孔隙度降低;α增大,Φ降低,α描述的是储层孔隙分布的平均值,α越大,孔喉分选越差,均值系数与低渗透储层物性的相关性比较差。从研究区储层孔喉参数与物性关系来看,影响储层物性的因
素很多,流体在孔隙中的渗流情况非常复杂。
研究区砂岩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储层孔喉组合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根据物性参数、压汞参数,结合薄片及扫描电镜分析,将该区长4+5段储层的孔隙结构分为4种类型(表2)。
1)Ⅰ类孔隙结构。物性为中孔中—低渗,占样品总数约33.8%。压汞曲线为具有斜率较小的平台型,略显粗歪度。Smax高,Pd较低,平均Pd为0.44 MPa,平均R50为0.122 μm。储层以残余粒间孔为主,含少量溶孔以及微裂缝,粘土杂基和胶结物含量较少,自生矿物晶间微孔隙不发育,以细喉为主,少量中喉,主要呈点状、片状,微裂缝的存在提高了储层的渗透率,孔隙连通性较好,渗流能力强。
表2 研究区长4+5段储层类型表
2)Ⅱ类孔隙结构。物性为低孔低渗,占样品总数约43.4%。压汞曲线斜率比Ⅰ类大,细歪度。Smax较高,平均Pd为0.71 MPa,平均R50为0.043 μm。储层以部分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含少量晶间微孔,喉道以细—微细喉为主,呈片状、弯片状。孔隙分布较均匀,孔喉连通性较好,渗流能力较强,是研究区主要的孔隙结构类型。
3)Ⅲ类孔隙结构。物性为特低孔特低渗,占样品总数约20%。压汞曲线较陡,且斜率比前两类都大;细歪度。Smax相对较低,平均Pd为1.14 MPa,平均R50为0.016 μm。储层孔隙发育较少,其中主要为晶间微孔,含少量溶蚀孔,喉道主要呈管束状,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较差。
4)Ⅳ类孔隙结构。物性为特低孔超低渗,占样品总数约2.8%。压汞曲线为斜率较大的陡坡型。Smax相对最低,平均Pd为1.81 MPa,平均R50为0.007 μm。储层孔隙不发育,见少量晶间微孔,喉道以微细喉为主,孔喉分选很差,非均质性最强,微观孔隙结构最差。
参照砂岩储集层分类评价标准[12],第Ⅰ、Ⅱ、Ⅲ类孔隙结构为有效储层,第Ⅳ类孔隙结构为无效储层。
1)白豹地区长4+5段储集岩类型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偏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孔隙类型多样,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其次为长石溶孔、岩屑溶孔及晶间微孔。
2)储层物性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较大的包括排驱压力、中值半径、分选系数和均值系数等。最大孔喉半径普遍较小,孔喉分选差,储层非均质性强。
3)储层孔隙喉道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是造成储层低渗透的重要原因,结合物性参数及孔喉特征参数,将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划分为4类,第Ⅰ、Ⅱ、Ⅲ类孔隙结构为有效储层,第Ⅳ类孔隙结构为无效储层。
[1]罗荣涛,王震亮,赵景辉.鄂尔多斯盆地白豹油田长4+5段油藏影响因素分析[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9,32(1):13-17.
[2]鲁洪江,邢正岩,王永诗.压汞和退汞资料在储层评价中的综合应用探讨[J].油气采收率技术,1997,4(2):48-53.
[3]王晓杰,彭仕宓,赵文光.长庆白豹油田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储集相研究[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0,30(1):44-48.
[4]长庆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中国石油地质志(卷十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62-78,133-148.
[5]聂永生,田景春,夏青松,等.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11(5):4-6.
[6]刘林玉,王震亮.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在白豹地区长4+5砂岩微观非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J].矿物学报,2008,28(1):55-60.
[7]王瑞飞,陈明强,孙卫.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地质论评,2008,54(2):270-276.
[8]李凤杰,王多云,徐旭辉.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4):365-370.
[9]郭德运,郭艳琴,李文厚,等.富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特征[J].沉积学报,2010,28(2):264-273.
[10]王婧,徐国盛,曹峻锋,等.川中须家河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对孔隙演化的影响[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1,5(3):7-10.
[11]冉新权,吴胜和,付晶,等.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分类研究[J].地学前缘,2013,20(2):77-85.
[12]罗蛰潭,王允诚.油气储集层的孔隙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201-205.
(编辑:卢栎羽)
B
2095-1132(2014)06-0001-04
10.3969/j.issn.2095-1132.2014.06.001
修订回稿日期:2014-11-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2119)。
李延飞(1987-),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储层地质学与地球化学。E-mail:lyf8709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