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多
纽带戏剧工作室,于2011年11月11日在北京成立,是一个以创作为主体的实践性团体。纽带戏剧工作室,以中国戏曲学院雄厚的教育资源为基础,通过戏剧作品的排练和演出,建立了固定的观众群,取得了良好的演出效果,为导演,表演专业教学实践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作出了大胆的探索。纽带戏剧工作室,追求歌舞化的戏剧表现风格,倡导和谐快乐的创作理念。
初见孔令鹏,是在话剧《伥鬼》的舞台上。他作为导演带领全体演员上台致谢。台下一位资深的话剧表演老师当着剧场内所有观众的面不留情的斥责了他和他的话剧。并表示他们所创作的话剧有问题、没有传播正能量、不积极向上,对观众不负责任。台上,孔令鹏很镇定的表达出自己的见解;“这只是代表我们这个90后团队的一些想法。虽然看上去不那么正能量,但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是很积极向上的。遇到困难问题,我们会勇敢的面对,并做最大的努力去解决。我们的作品是想要说出问题,阐述观点,是希望社会变得更好。”孔令鹏告诉记者:“我们接受批评,但是艺术创作没有所谓的对与错。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跟见解。不能所有人的话剧都去表达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美好之处。我们想说的就是这一个社会现象,我们只代表自己代表90后的这个团队,并不代表所有人的看法。任何人的批评指导我们都可以接受,即便是接受不了我们的这个事实,我们也可以接受。”
提到戏曲,让人不得不想起那部电影《霸王别姬》,冬日的温暖阳光洒入戏台,不断的冲突与矛盾,优美的身段,在一个转身,一个上扬的眼神,戏曲的魅力就这样勾着人去了解。不疯魔不成活,戏曲有让人着迷的魅力。体现出和谐之美,充满着音乐精神。作为戏曲导演专业的他们,用巨大的热情唤醒了沉睡着的戏曲之梦……
再见孔令鹏,他和《伥鬼》的另一名导演朱海链已经在排练室等我。排练室一侧摆好了座椅,我有点惊诧于这个东北男孩的细心。
孔令鹏在高中时就已经是学影视表演的学生,提起他的表演经历,可谓很是丰富,6岁的时候就接拍了第一支广告,之后不断接到电视剧、电影的演出邀约《火力少年王3》《想飞的轮椅少年》《铁枪金喉》《勿忘我》等,作为戏曲导演专业的他还演出过《仲夏夜之梦》,音乐剧《悲惨世界》,话剧《雷雨》《日出》等。同班同学朱海链之前是学习广东潮剧的。曾经荣获中国戏曲红梅花称号。执导过大型粤剧《南宋孤鸿》《六祖慧能》等。
“其实戏曲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那些咿呀唱腔、也不是没完没了的听不懂的调子,它有很深的内涵,是高雅的艺术。”孔令鹏告诉记者,在没进入这个专业之前,对戏曲并不是很了解,但是逐渐了解后,觉得它其中蕴藏了很深的奥秘。
“导演专业让我们的思维更开阔”。要接触到更多的领域,了解不同的生活形态,读更多的书,导演专业让他们像海绵一样不断吸取着更多的养分。“以后也想要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可能毕业后进入一些话剧团或者剧组后只做一些琐碎的杂事,但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这条路,他们对戏曲的痴迷可见一斑,未来的路即便再难,也会勇往直前。
纽带戏剧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11月11日。为了让这个日子更加记忆深刻,社团成员们选定在光棍节这天。社团成立之初也是他们刚进入校园不久,社团指导老师于凡林也是他们的班主任。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实践,在于老师的提议下,2011级戏曲导演专业的同学们共同创立了这个工作室。与其它社团不同的是,纽带戏剧工作室不像是一个社团,更像是一个聚集着表演梦想的桃花源。工作室成员主要以戏曲导演专业的同学们为主,根据不同的演出,汇集其它专业的同学们。灯光、舞美、化妆甚至连服装设计专业的同学们也纷纷在这里开展实践,让专业知识不仅仅流于表面而是更好的与实际相结合。
纽带工作室为不同专业的同学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关于纽带工作室名字的来源,孔令鹏解释道:“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我们作为这个专业的学生,有义务将中国的戏曲带出国,跟国外的不同戏剧文化、观念、元素相结合。”《仲夏夜之梦》是中国戏曲学院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合作演出的一部舞台剧。剧中结合了不同文化下的表演形式,在中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他们完美的诠释了莎士比亚的作品。在美国一共表演了五场,每场反映火爆,美国人也表现出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好奇。而在国外演出的这几天,对于他们也是一次收获,“国外这些学生非常有时间观念,说好几点开始彩排,绝对不会迟到。休息的时间就是放松,不会去讨论刚才的表演。后来这出剧也在我们学校演出了四场。这些外国朋友走之前买了很多小脸谱,筷子这样充满中国特色的东西回去。”
朱海链告诉记者:“我们就像是一个纽带,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西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让它不仅仅留存于老人们的记忆中,让更多年轻人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戏曲的魅力。也让中国戏曲走出国门,发扬光大。
纽带戏剧工作室在校内常常有汇报演出,在校外他们也积极开拓工作室的影响力。“校外演出需要我们自己联系场地,剧本的版权,也要自己卖票,每件事情都亲力亲为。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融入戏曲。”
《伥鬼》是他们搬到大学生戏剧节的演出。这也源于他们的课堂作业,以为虎作伥这个成语改编的故事。讲述了一对亲姐妹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为老虎觅食的伥鬼,并被告知如果不想死于虎口,需要有人替代。生死一念之间,姐姐将妹妹退入虎口,在她悔恨之下,时光倒转给予了她重新选择的机会,却不想妹妹也有自己的选择…
最初,同学们并不知道有大戏节这样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准备时间已经不多,他们认为《伥鬼》有很大的可深挖性,并决定将这个故事搬到大戏节上。“正常大戏节报名时间是从1月份开始,而我们是五月份才知道,时间紧,任务重。那个时候我们几个每天都在学校食堂讨论剧本的走向,将近有半个多月的时间,我们每天都聊剧本聊到后半夜,每天都不断的有新的想法融入进去,不断的推翻旧的想法。最后才上交了一个视频给大戏节,直到演出前还在不停的改变剧本。”
“鬼是恐怖题材,我们又融入了很多戏曲元素,表演结束后很多人通过各种渠道跟我们沟通交流,反响还不错。这也达到了我们的初衷,让年轻人了解戏曲。其实真正了解戏曲的人会知道戏曲是非常先锋的,不是大家看到的唱了半天唱不完也看不懂的东西。他是很高级的,它有很多写意的东西非常高雅。戏曲是很值得年轻人看的!”
排练《伥鬼》的时候,正赶上暑假,七八月份的北京闷热异常,剧组所有人员每天都聚在一间小小的排练室里,没有空调,还穿着又长又厚的演出服。整个团队都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从早上9:30左右开始一直排练至深夜。中午也是随便吃点东西,工作室的每个人都为了这部戏付出自己极大的努力。十多个人凑在一间小屋子里,还开着几台电脑,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还要穿着厚重的戏服翻滚打斗,“我们指导老师有一次来看我们的排练情况,走得时候都有点热懵了。”
“我们就是热爱这个所以聚在一起。”
“我们吃饭、搭车都是自己掏腰包,灯光舞美都是一分钱没有。”
“在谢幕的时候,我们都很感动,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他们如是说道。
作为戏曲导演专业的学生,他们每天的生活都很忙碌。除了上课,其它的时间都在排练。有休息的时间也都是在读书,“我们需要掌握非常广的知识面。”这要求他们不断进步,不断吸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只要没有课,同学们都在排练!”
全身心的投入,无悔的付出都源于他们对戏剧的热爱。
对于外界对艺术类学生的“另眼相看”,朱海链表示已经习以为常,但会用正确的心态对待。
“学了导演专业后,思考问题更加全面了,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更加敏感,更加富有同情心。别人对我们贴标签,但是我们看待别人的时候会更加小心,不轻易做出评判。对于一些电影电视剧作品,我们都会用更加全面的眼光去看待,不会人云亦云轻率的去批判。”
面对诱惑,他们表示坚持梦想最重要,“无论是艺术类学生或者其他各行各业,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诱惑。但是人品和坚持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演员或者是导演,没有一个高的素质和良好的品德,那么他的作品也很难会打动人。”
提到戏曲对自己的改变,孔令鹏感触颇深:“我没有学习这个专业之前,非常不喜欢戏曲,觉得他唱的东西都听不明白,故事又很长。之前是排斥的态度。但是一旦进入大学校园学了戏曲之后,觉得自己的态度开始有转变,开始会去外边看一些戏曲、戏剧演出。了解之后觉得戏曲是很高级的艺术。有很玄妙的感觉在其中。”
“我们现在是贫困戏剧。因为喜欢所以才做,相信以后会好的。纽带戏剧工作室专业性很强,我们是把它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
采访中,他们侃侃而谈,流畅又清晰的表达自己的看法,丝毫不显得木讷、腼腆。“我们都挺开朗的,可能我们这个专业的原因,也没办法不开朗。我们要与人交流,要能适应各种环境。对困难也要hold住!”
身为一名大三的学生,朱海链却已经执导过很多大型粤剧,为社会上很多专业社团执导的经历却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要用自己的能力说话。”指导一些社会专职话剧人员排练剧目,并不是那么顺利,一些人质疑她的能力,并且不配合。“他们会说这个我走不了”面对故意的刁难,她还是镇定的面对,“当时文化局的局长刚好在下面看排练,这个时候我一定不能掉链子,心里很紧张,如果那个时间段妥协了,那么之后的戏更没有办法排了。我告诉那个老牌演员如果我做出来了,他之后就必须听我的调度。可能他们认为我不一定会做,但是我上台后耍了一段手绢,让他们无话可说。所以导演专业的学生在有时间的情况下一定要更下功夫去练习。”在排练前一晚,朱海链整晚地画调度图,为得就是让这些专业院团的专职演员心服口服“每个调度都是有道理的。”
孔令鹏告诉记者,在课堂上自认为准备得十分出色的作业被老师灰头土脸的骂一顿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刚开始可能还有点脸面上过不去,但是现在已经习惯了。老师也是为我们步入社会做准备。以前,在剧组的时候,导演可能因为我达不到他的要求当着所有人大声斥责,但是因为学校的预先准备,我觉得我还是能用良好的心态应对的,抗击打能力超强。”
从六七岁就节拍了第一支广告,之后还参演过一些短剧。《火力少年王》是孔令鹏第一部主演的电视剧。他们都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朝自己的梦想进发。
大一的第一堂课是解放天性。现在他们面对各种困难都能应对自如。
纽带戏剧工作室是他们的心血,即使毕业了,也会继续带领和跟随纽带戏剧工作室的脚步。
采访结束后他们马上又进入紧张的排练中,明年他们将奉献一出莎士比亚的经典剧目《第十二夜》,期待他们更精彩的表演……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对于戏曲的爱好让他们一头扎进这个世界,如痴如醉,忘我地全身心付出。古往今来的艺术大师、科学巨人等等能成就一番大作为者,不乏疯魔之辈,唯有此等痴迷投入才能终成大器,完成大业。愿他们在“疯魔”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