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教师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新课程的理念作为指导,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生活,把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身边的事情结合起来。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从而促使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方法
一、前言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每一部分内容都来源于实际生活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思想品德教学逐渐生活化,从而能够使得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相关的道德知识。学生通过上思想品德课,不仅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要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真正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作用。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的方法
要深入了解学情,注重学生与教师的平等交流,从而为生活化教学奠定思想基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将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放在对教材的分析以及重点难点的处理上,从而使得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最终使得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然而现在在每次上课的时候,教师要深入了解学情以及生情,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实际能力,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得思想品德课堂的效率得到提高。
三、将课堂作为主阵地实施生活化的教学,从而使得生活融入到思想品德课堂
(一)教师要使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导入新课,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使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导入新课,能够使得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强,从而使得枯燥无味的思想品德课变得更加生活、有趣。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可以使得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得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最终大大提高了思想道德课的理论知识的实用性。
(二)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要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通过让学生回忆近期内社会上发生的事件,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心底的社会责任感以及道德要求。比如:当教师要讲解《难报三春晖》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去回忆在平凡的生活中,父母为我们的生长所付出的点滴。联想日常生活的一切,可以使得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内涵。教师引导学生去认识父母的爱,从而使得学生认识到在以后的生活要关心以及孝敬父母。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到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使得学生的道德修养有所提高。
(三)在教学方式以及手段上的生活化,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氛围
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如果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最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由于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业余的时间内看一些时政新闻,并且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运用新闻播报以及时政知识的抢答的形式来使得学习内容得以丰富。教师要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闻,从而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最终使得思想品德课堂更加具有生动性以及丰富性,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教学,从而能够将视频、照片、图片以及影像与思想品德课堂紧密结合起来,最终能够使得学生轻松的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方式以及手段上的生活化,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四)设置生活化的作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相关的理论知识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素材,不断引导学去思考,这样能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当教师在讲解《两代的对话》这一课的时候,教师要布置一个作业,那就是让学生回去父母进行沟通,并且记录下彼此说的话,这样利于拉近父母与孩子关系,并且能够使得学生更加孝顺父母。
四、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家庭以及社会
由于教学来源于实践,但是又服务于实践。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生活出发,然后再回到实际生活中,并且教师要观察生活,使得思想品课堂能力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当教师在讲解《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一课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当地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并且要组织学生成立环保小组,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结束语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隐藏的思想道德知识。作为一名出中国思想品德教师,教师要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密切关注新课程的改革,从而能够使得思想品德课堂拥有一个较为活跃的氛围,最终能够为社会培养品德兼优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彭佛光.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J].:学园(教育科研),2013(06):89-90.
[2]朱笑儿.以生活为本体现思品魅力[J].教育科研,2010(08):67-69.
作者简介:
叶荫国(1968.12.17~),男,江西省广丰县吴村中学,职称:中高,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学思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