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琼琼
【摘 要】采用巧妙的暗示艺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调整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情感体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航。
【关键词】小学语文;评价;暗示艺术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这变动的方式很多,教学评价语言就是其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评价语,能帮助学生调节、控制后续学习行为,引领学生进入发人深省的思考境地。而语文教学评价的暗示艺术,是启发性教学语言的一种重要形式。
一、评价语暗示艺术的主要形式
1.“引启”深思的暗示
启发性评语是指教师采用能够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促进学生主动思维的评语。这一类评语优点在于,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可以再一次进入思考和联想领域,从而使得他们能深入理解问题,燃起思维的火花,引领他们向着更深一层的思考。如:在《妈妈的帐单》一课中,教师问学生:“妈妈看到小彼得给她开的帐单,是否会不高兴呢?”学生都以为会。这时,教师加强了口吻,用疑问的语气再次问学生:“真是这样的吗?”学生就明白老师话中有意,又重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起来。所以,在课堂一些关键的时候,教师要善于运用一些启发性的、暗示性评语,就会使学生得到意外的收获。
2.“针”锋相对的暗示
一位老师在执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问学生:“荒芜的土地为什么向我们人类求救?”学生说:“这是因为人类砍光了树木,土地全裸露了,使它非常痛苦,所以它要向他们人类哀号。”对该生的回答老师评价并引导:“你想的是对的,但是我们就是人类呀,所以是向我们哀号。”这样的引导,学生的发言就能有这样一种态度了——我们有责任。接着她要求学生给伤心的土地写几句安慰的话。学生写完后,老师有意识地再请该学生读他写的话。他是这样写的:“土地啊,你别伤心了,我们会治好你的,我们会让你重见绿荫的。”
这位老师通过有针对性的评价,暗示艺术的心理机制,刺激了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人称的转换,也很好地落实了环保教育。所以,教师评价用语应有针对性、导向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激”起“励”量的暗示
人内在的力量,未经导引、训练、反省,终归只是一股微弱的力量,未能真正发威。激励可以持续激发人的心理动机。激励性评价就是借以激励为手段,推动学生的学生行为,激活学生内心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语文激励性评价暗示艺术,是指教师采用对学生尊重、信任、宽容、表扬等激励性和期待性语言进行暗示教学的方法。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对于站起来回答问题特别好的学生,我从来不吝啬对他们的赞扬。
总而言之,有魅力的教学评价语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它有待于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丰富充实自己的评价语言,努力提高语文口语修养,进而产生精彩的语文课堂。
二、评价语暗示艺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语言表达,清晰准确
无论课堂教学过程如何的精彩、华丽,教师不标准的普通话或一口方言,那将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因为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传授语言知识,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的教育方式。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更加注重上课的教学语言。首先,它应当是标准的,课堂上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实施教学,是所有老师一项必备的专业素养与基本能力。没有方音方言、病句错字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仅能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还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言规范使用。其次,它应当是清晰的。在讲授新知时,教师课堂语言的清晰体现在层次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地将学生引向知识的殿堂;在分析问题时,教师课堂语言体现在理性上,紧扣主干、突出要点、层层推进,将问题剖析过程如抽丝剥茧、水落石出般呈现在学生面前,避免啰嗦冗繁是语言清晰的核心所在。
2.实事求是,平衡的杠杆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进行评价,因为这不仅是为了树立教师本人的威性,更是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将相和》一课当中有学生喜欢上“赵王”,这是很少见的,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实事求是地夸奖他:“你也是人才,因为你读懂了赵王会用人才。”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使我想到另一位教师执教《荷花》时,请一名女学生朗读课文,这位学生读得很有感染力,教师竖起大拇指说:“你的朗读水平简直超过了倪萍。”当时所有学生都用惊讶的目光望着老师,部分学生交头接耳并发出“赞叹声”。我认为,这样的评价就有些不符实际了,如果教师能够换一种评价语言,如:“读得真棒,继续努力,我相信你长大以后一定会成为第二个‘倪萍的。”这种合情合理地评价可能会更有魅力和价值,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发展,对学生也是一种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3.创设民主,享受平等
教师应该努力营造出“教师—学生”及“学生—学生”间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关键,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收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湘蓉,薛根生,左新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语文出版社出版,2002
[2]傅禄建.上海教育科研.《上海教育科研》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