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秋
内容摘要:越来越多的林徽因研究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属于她的“太太客厅”。随着林徽因曾经佚失的作品逐渐问世,她的一些反映“窗外”生活的诗歌正逐渐还原一个完整而真实的林徽因。
关键词:林徽因 窗子之外 完整的人生
林徽因,一个旷世美丽的女人,一个才华绝代的女人,她不仅仅拥有智慧、美丽、优雅,还有着绝世无双的事业、爱情与友情,也正是如此,她也就同时拥有了那个时代所有女人都心生妒意的人生。
的确,她有着令人艳羡的家世、学识,也有着令人羡慕的生活和爱情。多少年来,人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太太的客厅”,关注着这位总是客厅主角的女人,而对她所经受的劳作挣扎、贫穷困苦甚至是危及生命的苦难却少有提及。用梁从诫先生的话说“多少年来,人们都津津乐道于她的美丽和才气,而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却是一位长期卧床的病人。”纵观她短暂的一生,大都是在同疾病进行抗争。她用自己独有的对生命感悟体验着生活。这是两个世界,窗里窗外的两种生活,本文试图从林徽因留下的几篇“窗外”题材的诗歌中去探寻她更加完整的人生。
1937年的9月5日,从林徽因举家仓促逃出北总部胡同的那一刻起,她的人生就彻底改变了,美好也就戛然止于这一刻。长达39天的逃亡路上,她经历了病势的凶猛侵袭与临时住所被日军炸弹炸飞的惊魂一刻,也经历了“旅馆杂乱不堪,赌棍骂骂咧咧,妓女浪声浪气,各地来的汽车司机,鬼混的、喝酒的、打牌的、跟女老板吵架的一片乌烟瘴气。”“不说是名门千金,即便是学者精英,被混杂于一塌糊涂的三教九流,这场合对她即是人生的一种洗礼。”(陈学勇《莲灯诗梦——林徽因》)一路跌跌撞撞,林徽因举家到了大西南。其间的艰辛在致友人费正清夫妇的信中,林徽因这样写道:“为了能挤上车,每天凌晨一点我们就要摸黑爬过,抢着把我们少得可怜的行李,和我们自己塞进汽车,一直等到十点,汽车终于开动,这是一辆没有窗户,没有点火汽,实际上什么也都没有的家伙,爬过一段平路都很困难,何况是险峻的高山……”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走出太太客厅的林徽因,没有怨愤,(至少在她那个时期留存的作品中没有更多的看到)而是将诗人悲悯的目光投向了窗子之外,投注到了她脚下生存的土地。没有了窗内的阳春白雪,没有了优雅,却多了一份高贵的悲悯。例如《微光》:
“街上没有光,没有灯,店廊上一角挂着有一盏;他和她把他们一家的运命,含糊的,全数交给这暗淡。街上没有光,没有灯,店窗上,斜角,照着有半盏。合家大小朴实的脑袋,并排儿,熟睡在土炕上。外边有雪夜,有泥泞;沙锅里有不够明日的米粮;小屋,静守住这微光,缺乏着生活上需要的各样。缺的是把干柴;是杯水;麦面……为这吃的喝的,本说不到信仰,——生活已然,固定的,单靠气力,在肩臂上边,来支持那生的胆量。明天,又明天,又明天……一切都限定了,谁还说希望,——即使是做梦,在梦里,闪着,仍旧是这一粒孤勇的光亮?街角里有盏灯,有点光,挂在店廊;照在窗槛;他和她,把他们一家的运命,明白的,全数交给这凄惨。”
面对微光下苟延残喘的贫民,诗人难以无动于衷,简练的笔墨,却有十分动人的力量。没有对生活的阴暗绝望和厌世逃避,街角的那盏灯,透漏出的那点暗淡微光,是雪夜泥泞路上行人的一点温暖希望,也是挣扎着生存的林徽因一家的希望,更是劳苦大众的希望。这样的关注在林徽因之前的生活中是没有的。
困居在昆明与李庄的8年时间里,林徽因将笔触更多地指向现实生活,有了一种返璞归真的诗情画意。一位从四川来的做白铁活的60多岁张大爹,背深驮着,喜欢喝很烈的酒,脸总是红红的。林徽因经常带孩子去看临街张大爹的手艺,一张白铁皮,在他手里剪剪敲敲,三下两下,就出来一只漂亮水壶。《小楼》一诗,写下了她当时的感受:
“张大爹临街的矮楼,半藏着,半挺着,立在街头,瓦覆着它,窗开一条缝,夕阳染红它,如写下古远的梦。矮檐上长点草,也结过小瓜,破石子路在楼前,无人种花,是老坛子,瓦罐,大小的相伴;尘垢列出许多风趣的零乱。但张大爹走过,不吟咏它好;大爹自己(上年纪了)不相信古老。他拐着杖常到隔壁沽酒,宁愿过桥,土堤去看新柳!”
找不出一丝战乱的阴影,有的是街头里弄的生活情趣。那矮檐上的草,破石子路边的老坛子、瓦罐,在女诗人的眼里,即便凌乱可也透露着风趣。只不过此时“夕阳染红下古远的梦”比《微光》中“即使是在做梦,在梦里,闪着,仍旧是这一粒孤勇的光亮。”要更增添了一份朦胧的诗意。
林徽因清醒的意识到:“当前的艰苦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充满一整个民族,整一个时代!客观的无疑我们彼此熟悉的艰苦正在展开一个大时代。所以别忽略了我们现在彼此地点点头。且最好让我们共同酸甜的笑纹,有力地,坚韧地,横过历史。”(《彼此》)正是基于这种彼此地点点头头,共同温暖着,才有了茶铺中喧腾声,慈祥的面纹,年轻而灵活的眼睛:
“这是立体的构画,描在这里许多样脸,在顺城脚的茶铺里,隐隐起喧腾声一片。各种的姿势,生活刻画着不同的方面。茶座上全坐满了,笑的,皱眉的,有的抽着旱烟,老的,慈祥的面纹,年轻的,灵活的眼睛,都暂要时间茶杯上停住,不再去扰乱心情!一天一整串辛苦,此刻才赚回小把安静,夜晚回家,还有远路,白天,谁有工夫闲着看云影?不都为着真的口渴四面窗开着,喝茶,翘起膝盖的是疲乏,赤着臂膀好同乡邻闲话。也为了放下扁担同肩背向命运喘息,倚着墙,每晚靠这一碗茶的生趣,幽默估量生的短长……这是立体的构画,设色在小生活旁边,荫凉南瓜棚下茶铺,热闹照样的又过了一天。”(《茶铺》)的确,再没有功夫闲着看云影,放下扁担也只是为了向着命运喘息。生的短长没有影响到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赤着臂膀说着闲话,热闹照样的一天又一天,历史也就在这坚韧中横过了。
一路流亡,一路受伤,生活给了林徽因一个彻头彻尾赤裸裸的真相,这真相面目仿佛滔天巨浪,险些要把林徽因的生命之舟葬送。但是,林徽因依旧是热爱生活,这种热爱,因为有了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而格外深沉。“我卷起一个包袱走,过了一个山坡子松,又过了一个小庙口,在早晨最早的一阵风中。我心里没有埋怨,人或者是神,天底下的烦恼,连我的拢总,像已交给谁去……”(《旅途中》)残酷的现实打碎了林徽因对人生完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又让她无法放弃理想,她要反抗,要争取,“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莲灯》)颠沛流离、贫病交加的生活经历,使她“告别了创作的旧习惯。”她的艺术天赋和她创作的激情使得她始终能够保持着精神世界的完整和丰满。
窗内与窗外,才是一个真实而完整的林徽因。
(作者单位:江苏运河高等师范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