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婷
【摘 要】“大班额”教学是目前教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实施创新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大班额;信息技术;学习能力
由于我国西部广大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基础资源薄弱,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严重缺编,加之大批进城务工子女的无序流动,形成了城镇学校的教学班级大班额化。“大班额”教学是目前教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实施创新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急待解决的问题。而信息技术课在教学中不被学生和家长重视,学校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无法满足生均一台计算机的情况下,面对大班额在平日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浅谈一下我在大班额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通过多元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凡接触过大班额的教师都知道,在大班教学中,如果教师只在课堂上讲,由于纪律的束缚,虽然学生们可以做到安静地坐在位置上,但学生的思想可能会不集中,有的同学可能在玩它感兴趣的东西。教学面向全体就更难了,当一部分学生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而绝大部分的同学往往只充当陪客的角色。在信息技术课上,如何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所以,在面对大班额的课堂教学,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有效办法之一是教师在课堂要采取多元评价。当然,在评价之中,少不了的就是老师要在课堂上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这种反思评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在课堂上不断的积累。学生一旦养成这种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在课堂上,对于自己的表现,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既发现自身的优点,增强自信,并自觉强化为好的行为,同时又能查找尚存在的不足,进而有意识地加以改正。如利用信息课堂表现自评表来让学生对课堂上的各项指标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当达到了要求可以用彩笔涂上颜色。还未达到要求时,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自我总结,找出不足之处,最后获取成功。所以,只要让课堂评价的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就会更强。
《键盘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练习,学生容易出现学习疲劳的症状,针对这点,我设计了一个学生竞赛,在学生比赛后,我以记者的身份邀请了几位程度不同的学生,采访他们比赛时的心理变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要我学”,为“我要学”,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较高的学习劲头。一个成功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信息技术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在《键盘的基础知识》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问题,问学生自己的那个手指最灵活。通过课堂中的练习,证明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的,既体现了实践可以证明真理又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学习探究能力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富有趣味性的信息处理内容,巧妙地设置任务,把教学内容溶于实际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实际上机操作中去学习新知识、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要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去完成任务,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掌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它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如果老师只是按照课本“照本宣读”,学生只会机械地完成某些操作练习,这样会严重制约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更是 “百害而无一利”。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没有目标,势必造成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任务驱动”教学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法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驱动学生为完成目标而努力。有了明确的目标,也就有了自学的方向,也会减少盲目操作的机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不仅重视了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培养,而且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真正掌握了知识。
例如:在Word学习过程中恰逢圣诞节之际,我设计了《用Word制作圣诞明信片》一课。导入时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制作好的圣诞节明信片,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一张明信片需要我们做哪些工作。在设计这个综合性的“任务”时,要考虑到明信片制作所涉及的知识、方法与技能,将总目标细化为一个一个小的任务:①上网寻找圣诞节背景图片一张、插图一张、及邮票图片一张;②将搜集到的图片插入Word,调整版式、位置、大小;③使用自选图形画邮政编码框、收寄件人信息栏横线;④可以让你的电子明信片更动感吗?
三、采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学改革追求的一个具体目标,“大班额”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了学生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久而久之,成了难以离开的可爱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与合作性。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好品质,这是他们适应社会的必备条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以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和提高,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的动手实践,组内同学的合作学习,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获得知识的喜悦感和自豪感,同时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在充满愉悦、积极探索、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不断获得知识,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形成一系列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不断培养他们有效地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余胜泉,陈莉.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
[2]李谨.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苗逢春.对信息素养几种典型观点的综述
[4]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5]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6]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