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党报加强舆论监督需创新

2014-02-17 00:23马弛
记者摇篮 2014年2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党报监督

马弛

地市级党报如何开展新闻监督、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既是传统媒介环境中一个陈旧的话题,又是新的媒介环境下亟待解决的崭新命题。作为担任舆论监督工作的地市级党报,要能够主动适应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创新监督理念,在主动监督和依法监督的基础上,进行有益的探索。

一、做好舆论监督是地市级党报的基本属性

对党报而言,搞好舆论监督责无旁贷——和谐社会构建和民主政治建设都需要舆论监督,中央也支持舆论监督,党报作为新闻舆论宣传的主阵地、主渠道和主力军,理应承担起搞好舆论监督的重任。正如毛泽东同志1948年4月2日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说:“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由此可见,党报只有经常和群众见面、打交道,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和价值,真正履行“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神圣职责。

地市级党报加强舆论监督也是抵制网络等新生媒体中不良文化对读者思想腐蚀的有效方式。笔者认为,一张报纸如果满版都是“太平言”,无疑是一架天平失去刻度,没有分量和指导作用。为此,地市级党报在强化主动监督意识上,应该始终把强化舆论监督作为报纸的生命线,大力倡导编辑记者在抓热点的同时,敢于找缺点,善于攻难点,努力反映社情民情。

加强新闻监督,能重塑党报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彰显主流媒体的独特价值。比如,《人民日报》2011年1月开辟的“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栏目,就拉近了党报与普通百姓之间的心理距离,真正实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传播效果。

二、地市级党报舆论监督职能的弱化

舆论监督是地市级党报的优势,也是党报参与报业竞争的利器。可是地市级党报舆论监督却呈现弱化趋势。

具体而言,地市级党报舆论监督职能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地市级党报对舆论监督的重视不够,缺乏专设部门、专职记者、专用版面、专属栏目,舆论监督稿件在版面上难觅踪影。二是对舆论监督题材处理简单化。尽管不少地市级党报开设“读者来信”之类的版面,但大多停留在“你问我答”的简单处理,缺乏深度和广度。三是有分量的舆论监督稿件少。地市党报舆论监督稿件质量问题表现为:以揭露和批判为主的舆论监督缺失,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敢报、不愿碰硬;以预警和警示为主的舆论监督乏力,重大事件的报道不及时不敢报,以警示为主的事后反思报道发掘不深。四是舆论监督遭遇的阻力越来越大。这种阻力有来自报社内部的,如领导及编辑记者的关系网,若涉及舆论监督往往会有这样那样的说情;有来自报社利益相关方的阻力,譬如报社的广告客户、负责报纸发行的各区县宣传部门。不过,在舆论监督的各种阻力中,最大的阻力还是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压力。一些单位的领导一听到媒体曝光,便千方百计利用各种关系做记者的工作,有的甚至利用高层领导的影响力将已上版的监督文章撤版,造成舆论监督难以正常开展。

三、地市级党报进行舆论监督要创新思路

作为地市级党报,由于所面对的基层特殊环境,与中央及省级党报相比,开展舆论监督显得尤为困难。笔者认为,虽然舆论监督存在诸多困难,但是这不应成为地市级党报害怕和放弃舆论监督的理由。地市级党报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破解舆论监督难题。首先,地市级党报舆论监督要讲究采编技巧,尽可能做到帮忙不添乱、治病又救人。其次,党报舆论监督要创新机制,为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让记者敢于监督、乐于监督,又要善于跟其他形式监督合作,确保监督实效。

1.地市级党报实现舆论监督的有效方式之一是做好社会新闻。地市级党报肩负着全市社会舆论监督的重要职能,而社会新闻是舆论监督的有效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是较受读者喜爱的,通常也是较能产生共鸣并能解决问题的。地市级党报搞舆论监督不是旨在揭露社会的阴暗面,不是一味追求可读性迎合读者的口味,更不能媚俗,那样就会丧失其在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舆论引导、宣传教化、文化传承等功能,丧失了党报应有的品格与立场,与党赋予地市级党报新闻工作的使命背道而驰。

地市级党报在编发社会新闻进行舆论监督时,要从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把握导向,正确处理新闻报道在可读性和思想深度、社会意义之间的平衡,注重社会新闻价值判断,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旗帜鲜明地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批驳歪理邪说,自觉地为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2.舆论监督要讲究采编技巧。地市级党报进行舆论监督,要坚持五不原则:①说事不评“理”。记者不直接评判是非曲直,寓“理”于事中。②监督不添乱,不能因为监督而影响地方工作。③漏桶不盛水。哪怕是一个微小的细节也可能出现疏漏,因此决不仓促签发见报。④李下不整冠。对一些可能影响到党报形象的敏感问题,一般不作为监督选题。⑤批评不侵权,提前掌握有关法律。

总之,地市级党报舆论监督从选题、采访到编发都需谨慎。地市级党报对记者发上来的舆论监督报道要求做到三见面,即和提供线索的人、被批评对象的单位或个人以及有关管理部门见面,让他们审阅涉及他们的那部分文字。虽说审稿会困难些,但因记者能坚持客观事实,有些被批评对象或单位就不敢采取极端的方式来“封死”报道。

3.开展跟踪报道,提升党报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舆论监督难,这是媒体面临的共同问题。但如果舆论监督缺乏跟踪监督的力度,那则是自动放弃社会责任,失信于民。而作为地市级党报的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坚持党性,保持良知,时刻想到弱势群体对我们的期望,缺少监督,只能助长不正之风的盛行。为此,地市级党报应坚持开展跟踪监督,采取回访制的方式,定期落实监督事件的处理结果,给弱势群体一个满意的回答,提升党报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使弱势群体感受到党报的亲切和温暖。

作为市委机关报,党的喉舌,做好舆论监督又不失客观,是地市级党报所面临的关键。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记者不是法官,也不是警察,记者是把被人们遮蔽的、忽视的事件摆到公开的地方,让有关执法部门、行政部门去管理,因此,必须坚持客观报道的原则,才能有效地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提高党报的威信。

总之,笔者认为地市级党报在开展舆论监督时,一方面要重视来自民间的声音,积极发挥党报的舆论监督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党报的权威性、可信度,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消解社会上的各种杂音,维护社会稳定。

(作者单位:铁岭日报社)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党报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夯实监督之基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