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信息通晓教育对我国的启发和借鉴
——兼论我国信息通晓教育模型建构

2014-02-15 05:54闫丽君赵耀培
山东工会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批判性计算机信息技术

闫丽君,赵耀培

(山东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国外信息通晓教育对我国的启发和借鉴
——兼论我国信息通晓教育模型建构

闫丽君,赵耀培

(山东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基于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信息处理的方法、过程,西方相关的学术组织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信息通晓的概念、标准,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美国南部高校联盟(ACS)建立的信息通晓定义模型涵盖了信息素养、计算机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三个基本方面;中佛罗里达大学(UCF)提出的信息通晓完善模型强调了计算机素养、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三种能力是相互联系和融合的;Jim Retting根据信息通晓具备的六个要素提出了信息通晓层次模型;丹尼尔·卡里森(Daniel Callison)在区分信息通晓与信息素养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信息通晓模型。目前我国信息通晓研究刚刚起步,还停留在梳理、传递国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阶段。参照国内外信息通晓的相关标准和模型,我们设计了一个涵盖信息素养、计算机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并由交流沟通贯穿始终、信息共享空间环绕期间的新的信息通晓模型。

信息通晓;批判性思维;终身学习;信息共享空间

信息通晓概念来源于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的。他认为,“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协会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阐述了信息素养应包含的主要内容,即获取信息、评价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及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和对学习社区、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应该具有的信息素养方面的要求。[2]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更为迅猛的发展,网络新媒体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进行信息处理时不可或缺的工具,人们由此也获得了更为海量的信息。如何运用信息解决问题、作出决策、创造知识,成为社会对其成员提出的新的要求。因此,仅仅关注计算机素养以及信息素养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等能力。高等学校如何改革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通晓(Information Fluency,简称IF)能力,已经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3]

一、信息通晓概念的演变及标准的确定

(一)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基于终身学习理念的信息通晓

信息通晓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澳大利亚图书情报协会主席霍默·史戴文里(Homer Stavely)于1993年呈交给澳大利亚图书情报协会的一篇报告中。他用“信息通晓”描述个人在信息社会中利用计算机及其他信息技术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水平。1999年末,针对信息过载情况下,公民应该具有哪些素质的问题,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下属信息技术素养委员会(CITL)与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分别阐述了各自的见解。CITL的观点是,信息素养以及过去的计算机素养所要求具备的能力已经不能适应技术迅猛发展时代的要求,需要培养的是公民终身学习的能力,即信息技术通晓能力。它不仅是一种软硬件的应用,而包含着广泛的基础理论、技术应用技能、认知和推理、信息能力、社会规范和道德、交流与分享等,[4]并指出“具备信息通晓的个人,能够在多维的信息环境下,将技能、理论和创造力融会贯通,并将其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况”。[5]它包含使用适当的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掌握计算机、网络和系统等知识,掌握信息通晓的各类概念,强调“技术基础”。[6]ACRL的观点是,信息素养是理解、发现、评估和利用信息等一系列行为的理论架构,强调的是“信息的加工处理”。信息的加工处理需要依靠信息技术和有效的调查方法完成,但更需要用批判性的思维进行分析。概况起来,信息素养使用依靠信息技术但独立于技术的技能开启、维持和延续终身学习技能。[7]

同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所制定的“信息技术通晓”标准在美国出版,在教育学界、图书情报学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它将信息技术通晓划分为3个层次:即现实技能——使用现有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技能;基本概念——具有支撑作用的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的原理和原则;智力能力——在复杂的和支撑性环境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即学生对信息及其控制方面的抽象思维能力。按照这一标准,与计算机素质相比,信息技术通晓需要对信息处理、信息交流及相关问题有更深刻的、实质性的理解和把握。[8]

(二)美国南部高校联盟:强调信息通晓中的信息处理过程

21世纪初期,美国南部高校联盟(ACS)正式提出“信息通晓”这一概念,认为当学生在信息收集、评估、利用和表达过程中全面而熟练地应用批判性思维和适当的信息技术时,便达到了信息通晓的水平。[9]同时,ACS在其下属院校积极开展教育尝试并寻求信息通晓的最佳教育模式。2001年,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UCF)开展了信息通晓培育计划,强调信息素养、计算机素养和批判性思维三种能力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叠的,有效地完善了已有的信息通晓理论。2003年,印第安纳大学前任院长丹尼尔·卡里森(Daniel Callision)提出了衡量信息通晓能力的四个指标。

2007年,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修订的信息素养标准中有研究与信息通晓这一项目,内容包括:确定搜索策略;定位、组织、分析、评价、综合及合理使用各种媒介的信息;根据特定任务评价和选择适合的信息资源和数字化工具;分析处理数据并公布研究结果。[10]此标准以信息处理的流程为主线,将整个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提取出来作为评价标准,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在美国乃至国际教育界都产生了较大影响。[11]

二、信息通晓模型的比较与分析

1.最具代表性的模型——ACS的信息通晓定义模型

ACS提出的信息通晓模型是建立在其对信息通晓的定义上的。它认为,信息通晓是一个综合能力术语,包括批判性地思考信息问题,收集所需信息,批判性地分析、概括、得出结论,以有效的方式展示结果等能力,核心是对工具和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图1)。“仅仅当这些计算机技能与信息知识(包含多种格式和来源、批判性思考技能)相结合才能够达到信息通晓的程度”。[12]

图1:ACS的信息通晓定义模型

2.初步完善的模型——UCF的信息通晓完善模型

ACS提出的信息通晓模型将信息通晓看做计算机素养、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组合叠加,是信息素养模型中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但有学者认为,只有当计算机素养、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三个概念各自独立、没有重合时,这一模型才是成立的,然而,信息素养对个体评价信息的能力是有所要求的,其本身就涉及批判性思维乃至信息通晓,所以说,信息素养与信息通晓这两个概念是紧密联系着的。[13]中佛罗里达大学(UCF)提出的新的信息通晓模型(图2)强调了计算机素养、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三种能力是相互联系和融合的,而不是孤立的,同时提出,交流沟通是信息通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完善了信息通晓理论。[14]

图2:UCF的信息通晓完善模型

3.Jim Retting的信息通晓层次模型

200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主席Jim Retting提出了信息通晓具备的六个要素或环节:(1)认识到信息需求;(2)简洁的阐述获取策略;(3)辨认所得信息,修正检索策略,重新获取信息;(4)评估和选择信息;(5)创建新知识;(6)将成果表达和出版。基于此,构建了一个新的信息通晓模式(图3)。[15]此模型中的圆形内容代表六个要素或环节,矩形内容代表相对应的六组认知技能。两个箭头代表信息技术和批判性思维始终贯穿于信息通晓的过程当中。对Jim Retting的信息通晓层次模型作进一步分析可知,其是从信息获取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在涵盖了计算机素养、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的同时,突出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即能动地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分享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适应日益复杂的信息社会的

图3:Jim Retting的信息通晓层次模型

4.Daniel Callison的信息通晓综合模型

2003年,印第安纳大学教授丹尼尔·卡里森(Daniel Callison),在区分信息通晓与信息素养的过程中,综合各种观点,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信息通晓模型,(图4)[16]。此模型概括了信息通晓适应的领域、技能要求、学习模式、学习策略、信息评价及交流标准等,强调了在信息通晓过程中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运用。[17]它除了涵盖其他模型提出的信息通晓所需的三大素养及沟通交流的能力之外,关注了学生的信息习得问题,包括相关的学习模式、学习策略等,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解决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时,还提出了信息通晓的评估标准和交流标准,使信息通晓教育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因此可以说,Daniel Callison提出的信息通晓模型是综合性比较高、比较完善的一个模型。

图4:Daniel Callison的信息通晓综合模型

三、我国的信息通晓研究现状及模型建构设想

我国的信息通晓研究才刚刚起步,直接相关的研究成果非常少。最早的一篇是由尹雪于2009年发表的《从信息素养到信息通晓》一文,连同她的另外三篇论文《信息通晓,新理念还是旧思想?》、《信息通晓初探》、《信息通晓:一个新概念的源起与发展》,主要论述了信息通晓的演变、概念、模型,归纳出信息通晓培育的特点,信息通晓的教育条件及在国内推行和实施的建议。另外一篇相关文章是由张文彦、王丽合写的《信息通晓概念研究评述》,重点梳理和分析了信息通晓概念及其衡量标准的演化过程,在总结美国等发达国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国内信息素养教育亟待出台全国性的教育技术标准。

以上分析可见,目前我国对信息通晓教育的研究还停留在梳理、传递国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阶段,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更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鉴于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教育状况、信息化程度的不同,要研究、实施信息通晓教育,需建立科学的信息通晓模型及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通晓教育标准。对于信息通晓的能力标准,由尹雪、赵林撰写的《信息通晓:一个新概念的源起与发展》中提出了四个方面,即信息素养、技术素养、思维素养和表达素养,这是对国外信息通晓能力标准的一个总结,而更为详细、完善的标准需要再此基础上再做深入研究。为了对当前我国部分地区、高校的信息通晓的现实情况做初步的调查和研究,参照国内外信息通晓的相关标准和模型,我们设计了一个新的信息通晓模型,具体情况见图5:

图5:信息通晓新模型

信息通晓新模型同样是以ACS的信息通晓定义模型为基础,将信息通晓分为信息素养、技术素养和思维素养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

(1)信息素养。按照信息获取的顺序,分为认识到信息需求、明确信息获取策略、实施信息检索策略、选择评估信息。

(2)技术素养。主要是计算机相关知识与技能。以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和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能力为主,包含选择适当的信息源和系统及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高水平思维,这些都是网络社会背景下高效获取信息的必需技能。

(3)思维素养。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信息获取过程与知识的创造过程有机融合,将高水平的思维贯穿于知识创造的整个过程当中,在确定研究主题后,合法、有道德地使用信息,并在新旧知识整合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创新、创造。

在信息通晓的整个过程当中,交流沟通是贯穿始终的手段,信息共享空间是其所处的环境。学习者在信息通晓的过程中只有与他人不断地沟通、交流、分享,才能获得持续的进步;而在由图书馆员、教师和技术专家共同营造的信息共享空间中,信息通晓教育才能更好地开展。

[1]马海群.论信息素质教育[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02):84-87.

[2]http://baike.baidu.com/view/51446.htm.

[3][14][17]尹雪,任树怀.从信息素养到信息通晓[J].情报资料工作,2009,(04).

[4][7]尹雪,赵林.信息通晓:一个新概念的源起与发展[J].图书馆杂志,2013,(01).

[5]Committee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teracy.Being Fluent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9.

[6]尹雪,刘琼,任树怀.信息通晓,新理念还是旧思想?[J].图书馆杂志,2010,(6).

[8][11][13]张文彦,王丽.信息通晓概念研究述评[J].情报科学,2011,(04).

[9]http://www.colleges.org/techcenter/if/if_definition.html,2008-12-13.

[10]ISTE.IntroducingNETSS-TheNextGeneration[EB/OL].images.apple.com/education/docs/Apple-ISTE-NETS-Students.pdf,2010-08-13.

[12]http://www.colleges.org/techcenter/if/if_definition.Html,2009-03-12.

[15]James Rettig,Susan K.Hagen.Stakeholders and Strategies inInformation Fluency.http://apps.nitle.org/ transformations/?q=node/7,2008-12-13.

[16]Callison.Information Fluency.http://virtualinquiry.com/inquiry/fluency.pdf,2008-12-13.

(责任编辑:马银华)

本文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东省大学生信息通晓教育研究”(课题编号:12CTQZ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G258.6

A

2095—7416(2014)02—0146—05

2014-02-16

闫丽君(1981-),女,山东烟台人,教育学硕士,山东管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讲师。赵耀培(1974-),男,山东莱芜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山东管理学院科研处处长,副教授。

猜你喜欢
批判性计算机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计算机操作系统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