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代日用类书的出版

2014-02-15 11:48刘全波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五车类书刊刻

刘全波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20)

论明代日用类书的出版

刘全波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20)

明代日用类书的出版事业得到了巨大发展,各种日用类书不断被编纂、刊刻出来,版本繁复,数量众多,加之书坊、书商经营有方,遂成为明代繁荣发展的出版事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内容丰富、价格低廉的日用类书受到广大士农工商的青睐,成为普通民众了解世界、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的万宝全书。

明代 日用类书 出版

类书是古籍中辑录各种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便于寻检、征引的一种资料汇编。类书始于《皇览》,历代皆有编纂,宋元以来尤其是明朝,日用类书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普通民众增长知识、了解世界的万宝全书。由于日用类书受到广大士农工商的喜爱,供不应求,见到有利可图的书坊、书商开始大量刊印日用类书,霎时间,日用类书的出版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各种日用类书不断被编纂、刊刻、补刻、重刻、三刻出来,成为明代繁荣发展的出版事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缪咏禾《中国出版通史(明代卷)》导言:“明朝后期,商业繁荣,形成了许多新的城镇,产生了大量市民阶层,新思想奔涌,对图书提出了品种以及数量上的要求,出现了不少新的图书品种,再加上雕版印刷生产能力的成熟发达,以及出版家的努力,于是,便出现了出版事业空前繁荣的局面,向着近世化的大道迈进。”[1]3

1 明代日用类书的出版

明代周弘祖撰《古今书刻》2卷,以省为单位,著录明代刊刻的各类书籍2000余种,是目前保存下来的最为完整的明代图书出版资料之一,弥足珍贵。清人叶德辉《重刊古今书刻序》载:“《古今书刻》上下编二卷,周弘祖撰,弘祖湖广麻城人,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此书上编载各直省所刊书籍,下编录各直省所存石刻。”[2]320-321我们依据《古今书刻》上卷的记载将明朝的类书刊刻情况做了统计(见表1),旨在展现此时期全国范围内的类书出版情况。

当然,《古今书刻》所记载的明朝类书刊刻情况显然是不全面的,肯定有所遗漏,但它仍然是我们了解明朝类书出版的最珍贵文献之一,其代表性也不容置疑。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古今书刻》所记载的明代的类书出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永乐大典》《艺文类聚》《白孔六帖》《初学记》《事类赋》《锦绣万花谷》等传统经典类书的出版,另一类就是《便民图纂》《居家必用》《便民宝鉴》《启札青钱》等日用类书的出版。况且此时期的日用类书数量并不比传统经典类书少,并且像内府、四川布政司亦刊刻日用类书《居家必用》,可见此等日用类书并非只有私人、书坊刊刻,也并非是完全不登大雅之堂。

《晁氏宝文堂书目》是嘉靖间晁瑮及其子晁东吴的藏书目录,这个目录的特点是在书名下边多注明版刻,足以考见明代版本源流,亦是弥足珍贵。《晁氏宝文堂书目》卷中《类书》载:“《艺文类聚》。苏刻一,常州活字刻一,闵刻一。《初学记》。无锡刻一,晋府刻一。《翰墨大全》。元刻一,小刻一。《万花谷》。华家小铜版一部,大铜板一部,不完,苏刻一部。《事类赋》。无锡刻一。《事文类聚》。旧印棉纸一,竹纸一,新一。《韵府群玉》。元刻一部,监刻一部,弘治刻一部。《居家必用》。内府刻十本,闵刻六本,蜀刻一部。《集事渊海》。闵刻五十本。《山堂考索》。闵刻二部。《群书集事渊海》。内府刻三十本。《白孔六帖》。苏刻。”[3]86-90《晁氏宝文堂书目》所载类书书目共有12种,24种版本,这些记载初步反映类书在此时期刊刻、流通情况。《晁氏宝文堂书目》中载有“《居家必用》。内府刻十本,闵刻六本,蜀刻一部”,此处记载与上文《古今书刻》中的资料可以相互印证,并且《晁氏宝文堂书

表1 《古今书刻》记载明朝类书刊刻情况

《明代版刻图典》对整个明代的出版情况做了说明,其言:“明代虽然也有书禁,但是明代的图书出版政策,与元代相比还是相当宽松的。明政府对于民间一般的学术和创作活动,干涉也不多。所以,明代著述急剧增加,丛书、类书的编辑亦十分活跃。”[4]4《明代版刻图典》收录了多种类书,且配有图版及说明,如:“《初学记》。唐徐坚等辑,明嘉靖十三年(1534)晋藩虚益堂刻本。”[4]152“《锦绣万花谷》。明嘉靖十四年(1535)徽藩崇古书院刻本。”[4]157“《事类赋》。宋吴淑撰并注,明嘉靖十一年(1532)华麟祥崇正书院刻本。”[4]255“《新刊南北直隶十三省府州县正佐首领全号宦林备览》。明万历十二年(1584)北京铁匠胡同刻本。”[4]345“《新刊真楷大字全号缙绅便览》。明万历十二年(1584)北京铁匠胡同叶铺刻蓝印本。”[4]346“《鼎镌十二方家参订万事不求人博考全编》。明博览子辑,明萧少渠师俭堂刻本。”[4]380“《锦绣万花谷》。明弘治五年(1492)华燧会通馆铜活字印本。”[4]384“《艺文类聚》。唐欧阳询辑,明正德十年(1515)华坚兰雪堂铜活字印本。”[4]392“《太平御览》。宋李昉等辑,明万历二年(1574)周堂铜活字印本。”[4]402细细比对,我们可以发现《明代版刻图典》所载明代的类书刊刻情况与上文《古今书刻》《晁氏宝文堂书目》所载的类书出版情况也有相互印证之处,这些记载给我们保留了明代最主要的类书刊刻情况。

日用类书虽然在上文中也多有记载,但是众多图书目录中对日用类书的记载还是相对简略的,果真是挂一漏万,还有更多的日用类书没有被诸家目录所记载,幸好部分日用类书流传了下来,使我们可以一睹庐山真面目。我们依据《中国日用类书集成》[5]18-23制作了表2,以展现明代的日用类书刊刻、出版情况。

通过表2我们发现日用类书的版本繁多,且同一版本还有不同的装帧册数,一版之外还有再版、新版、三版等。吴蕙芳《万宝全书:明清时期的民间生活实录》共搜集到66种版本的《万宝全书》。[6]87如此多的日用类书版本的出现,只能说明当时的市场需求量十分的大,进一步则展现了日用类书的流传之广,如此众多的日用类书流散在民间,这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该是多么巨大。

2 明代日用类书的价格

毛氏汲古阁以收藏宏富而闻名于世,其藏书数量在毛晋时代达到高峰,毛晋卒后,幼子毛扆编成《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共著录善本505种,每种注明册数者有496种1887册,另有9种未标册数,总册数应当在1900册左右。《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最为重要的是记载有每种图书的价格。其言:“宋板《册府元龟》四本。二百四十九卷起,至二百五十四,又二百六十一,二百六十二,二百七十六,有缉熙殿宝,御府图书,宋内府印,乃宋内府所藏,又有文渊阁印,有明亦入内府。三两二钱。”“元板《启札青钱》六本。二两四钱。”“《纪原》三卷一本。邓汝舟,字弘载。旧抄。五钱。”“《多能鄙事》二本。旧抄。六钱。”“《事林广记》十二本。内府朱腔抄本。十二两。”“《海录碎事》十六本。绵纸旧抄。八两。”[7]20-23这些记载告诉我们明朝末年的类书价格,这些类书每册的价格从三钱至一两不等,并且这些图书是被作为善本看待的,《多能鄙事》是日用类书的一种,二本六钱,即每册三钱,亦可见此时期部分高质量的日用类书的价格与价值。

表2 《中国日用类书集成》所录明代日用类书基本情况

14新刻眉公陈先生编纂诸书备采万卷搜奇全书三十七卷六册国会图书馆崇祯元年陈以信(怀轩)存仁堂刊新刻眉公陈先生编纂诸书备采万卷搜奇全书三十七卷七册国会图书馆15新镌三才备考万象全编不求人二十五卷十一册(卷十至卷十二缺)东北大学图书馆狩野文库万历三十年陈耀吾刊16新刻板增补天下便用文林妙锦万宝全书三十八卷十册东京大学图书馆南葵文库万历四十年建阳刘双松安正堂刊三刻新板全补文林妙锦万宝全书三十八卷十册建仁寺两足院17新刻增补士民备览万珠聚囊不求人不分卷四册市立米泽图书馆万历年间建阳朱仁斋与耕堂刊18新刻艾先生天禄阁汇编采精便览万宝全书三十五卷六册武田药品·杏雨书屋万历末建阳王泰源三槐堂

酒井忠夫监修,坂出祥伸、小川阳一编《中国日用类书集成》之《五车万宝全书》卷首载:“《万宝全书》。徐笔洞先生精纂,存仁堂梓,每部定价银一两正。并有牌记说明刊刻缘由。”[8]4《五车万宝全书》卷一首又载:“新刻搜罗五车合并万宝全书卷之一,豫章羊城,徐企龙编辑,古闽书林,树德堂梓行。”[8]16虽然这部《五车万宝全书》卷首刻着“存仁堂梓”,但是卷一首却又写着“树德堂梓行”,可见此书的刊刻还有点版权纠葛,我们暂且不论,我们最关心的是此书的价格。《五车万宝全书》卷首有序文一篇载有本书的刊刻时间:“鼎万宝全书小引。……时万历甲寅岁阳春月吉旦,书于□□□郡万卷楼中。”[8]5-8万历甲寅岁当是万历四十二年,即1614年,通过这则序文,我们知道了这部所谓《五车万宝全书》就是现藏日本宫内厅书陵部的《新刻搜罗五车合并万宝全书三十四卷八册》,此书34卷8册的万宝全书,定价银一两正,这应该是万历四十二年最为真实的日用类书价格。

关于明代刻书的总体情况,学界的普遍认识是,此时期的刻工较廉价,所以书籍的价格相对便宜。叶德辉《书林清话》载:“数十年读书人,能中一榜,必有一部刻稿。屠沽小儿,身衣饱暖,殁时必有一篇墓志。此等板籍,幸不久即灭,假使尽存,则虽以大地为架子,亦贮不下矣。”“按明时刻字工价有可考者,陆志、丁志有明嘉靖甲寅,闽沙谢鸾识岭南张泰刻《豫章罗先生文集》,目录后有刻板捌拾叁片,上下二帙,壹佰陆拾壹叶,绣梓工资贰拾肆两木记。以一版两叶平均计算,每叶合工资壹钱伍分有奇。其价廉甚。”[9]154就算此时期的刻工等较为便宜,但是从一部《五车万宝全书》价值一两银子的实际情况来看,价格还是较高的,但是此等万宝全书却被不断的刊刻出来,大行其道,大量流通,可见是不愁销路,更可见士农工商对此书的需求量较大。

3 明代日用类书的编辑营销理念

明代日用类书的编辑出版理念已经与当时的商品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日用类书的题名多使用“天下”“四民”“士民”“便用”“利用”“便观”“便览”等字眼以吸引读者眼球,并且多标榜自己的内容丰富,利用便观,简而备,精而当。《天下四民利用便览五车拔锦序》载:“予阅之其间,天文地理,人纪国法,文修武备,与夫冠婚丧祭之仪,阴阳术数之学,悉皆分门定类,若网在纲,诚天下四民利用便观,百家众技浔止印已,抑且言又中律,语又录真,彪彪炳炳,绰如烂如,譬则天孙之织,王后之缕,叚又皆锦绮也。今而后,寓中君子日用间则,不必堆案五车,玄览记载,一展卷之下,若揭锦囊而探物已,五车拔锦之号,其无赧颜哉。”[5]5-7《类聚三台万用正宗引》载:“百家众技之繁,非简编则孰载孰传,而策籍充汗,浩如渊海,人亦焉得而遍观之。乃乘余闲,博综方技,汇而集之,门而分之,纂其要,撷其芳,凡人世所有,日用所需,靡不搜罗而包括之。诚简而备,精而当,可法而可传也,故名之曰《万用正宗》。”[10]5

《鼎万宝全书小引》载:“微而卜筮命理,奇而鬼神仙佛,备载谝湘,正所以启知长识,破愚益睿,诚为颛蒙之型范,后学之户牅也。其褒累类聚,铢两无漏,分派款件,厘毫拆办,自非邺侯家,积而可搜辑,其详且尽也,命曰,邺架新裁万宝全书,海内君子一开卷,则从心所欲,不必遍求诸书,真可为世之宝矣,是为叙。”[8]5-8《题万用正宗不求人全编引》载:“余观其书乃天文、地舆、纪图及《山海经》、《博物志》、怪异、符箓、《诸夷传》、《南越志》、《西域纪》,无不遍阅,余是以其捷用者录之,删其烦乱者,玄之故,汇成帙,名曰《学府全编》,俾一索,而有得焉,又何疑之石剖也,而学者出一蹊径,亦或有补一二焉,彼矫数也乎,凡特是也,虽农工商贾未必无少补之耳。”[11]5-8《刻全补天下便用文林妙锦万宝全书序》载:“上下古今载记悉备,凡阴阳星数之奥,物理人事之机,交际之柬仪,壶闱之教戒,但有益于民生使用者,皆兼收而并采之。又且摘粹而拔尤,删繁而就简,分别门类,井井可观。一展玩之余,诚有如锦绣之布于金谷,万宝之兴于名山,昭曜耳目,资益身心,其有利于天下也,岂浅浅哉。”[12]5-6通过冗长的序跋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学者对日用类书内容、体例的赞誉,虽有溢美之嫌疑,但无疑也反映出日用类书的价值。

明代日用类书的营销理念也很先进,有了强烈的广告意识、品牌意识和竞争意识,在书的扉页多有介绍自己的广告性质的宣传语。《类聚三台万用正宗》之内封皮载:“坊间诸书杂刻,然多沿袭旧套,采其一去其十,弃其精得其粗,四方士子惑之。本堂近锓此书名为《万用正宗》者,分门定类,俱载全备,展卷阅之,诸用了然,更不待他求矣,买者请认三台而已。”[10]4《五车万宝全书》卷首载:“坊间万宝全书,不啻充栋,然不一精检,鲁鱼亥豕,混杂篇章者有之。本堂特请名士,校雠事物度数,一仿古典,启牍书札,别换新藻,端写绣梓,点昼不差,应酬便用,价比南金矣。”[8]4书林安正堂刘双松重梓,三刻新版《全补文林妙锦万宝全书》载:“兹书本堂原有编刻,已经大行,近因二刻板朦不便命工绣梓,仍肯双松刘君删旧补新,摘粹拔尤,海内识者,靡不称羡,迩来嗜利棍徒,假票溷卖,翻刻不备,不惟观者无益,且令用者有误,于是三刻真本,中刻名真万宝全书票用双松印记,买者查有姓号,方不误认。谨白。”[12]4

再者,此时期的日用类书多有插图、配图,这些图画以简洁明了为原则,既富含知识性,又饱蘸艺术性。以《万用正宗不求人》之《农桑门》之“农桑耕织图式”为例,其上栏为文字,介绍“开垦田法”“耕田法”“治秧田”等文字内容;下栏则为图画,如“浸种之图”“耕田之图”“犁田之图”“耙田之图”“放种之图”“耘苗之图”“打稻之图”“做米之图”“筛米之图”“上仓之图”等,且在图画之下配有“竹枝词”,如“三月清明浸种天,去年包裹到今年。日浸夜收常看管,只等芽长撒下田。”“犁一遭来耙一遭,种田生活在勤劳。耙得了时还又耖,工程限定在明朝。”插图以其直观性的视角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减少了一般文化素养偏低的读者因语言文字而引起的阅读困难,更为重要的是插图直观明了,形象生动,使枯燥的知识变得富有感染力。

4 小结

“由于经济的发展,教育的进步,社会上识字的人增多,对出版物提出了新品种的要求,小说、戏剧、家庭日用、经商知识、医算以及消遣之类的书大量出版,图书的品种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走向民间。”“出版事业本身的条件也得到了完善。造纸、制墨、印订、运销,出版事业机制灵活,经营有方,不少已形成规模生产。特别是,经过明朝一代的努力,雕版工艺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其标志是铜活字、木活字已经成为一定的生产力,在出版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精美的插图,绚丽的彩色印品,都为明代的出版增添了色彩。”[1]427诚然,类书尤其是日用类书本身就是明朝繁荣发展的出版事业中的一支,在整个大的出版繁荣背景之下,日用类书获得了一席之地,成为明朝繁荣发展的出版事业中的一个极具特色的分支。说实话,日用类书的含金量着实不高,有些时候其本身价值也无法与小说、戏剧等相比,小说、戏剧的原创性还在,而日用类书多是杂糅众家抄撮而来,甚至是东拼西凑而来,但是日用类书却出奇的受欢迎,这是为什么呢?有些时候我们真的难以理解,但是当我们认真阅读每一本日用类书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被人所忽视的日用类书里面竟然囊括了如此多的宝贝,果真是万宝全书。“天文地理,人纪国法,文修武备,与夫冠婚丧祭之仪,阴阳术数之学,悉皆分门定类,若网在纲。”“微而卜筮命理,奇而鬼神仙佛,备载谝湘,正所以启知长识,破愚益睿,诚为颛蒙之型范,后学之户牅也。”总之,日用类书实现了生活知识的系统化,常言道,一册在手,万事不求人,所谓的一册就是此万宝全书,它将四民百姓日常生活中所能遭遇到的问题全部聚合在一起,且提供了解决之道、应急之方,在没有现代化工具的古代,四民百姓所能接触到的世界毕竟是有限的,他们所能得到的信息也是有限的,而日用类书这个知识宝库,就给四民百姓提供了一个窗口,一个了解世界、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的窗口,这应该就是日用类书创造出版奇迹甚至长盛不衰的奥秘吧。[13]14-17

〔1〕 缪咏禾.中国出版通史(明代卷)[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

〔2〕 周弘祖.古今书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3〕 晁瑮.晁氏宝文堂书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 赵前.明代版刻图典[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5〕 五车拔锦[M].酒井忠夫监修,坂出祥伸、小川阳一编.中国日用类书集成(1)[Z]东京:汲古书院,1999

〔6〕 吴蕙芳.万宝全书:明清时期的民间生活实录[M].台北:政治大学历史系,2001

〔7〕 毛扆.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M].丛书集成初编(34)[Z].北京:中华书局,1985

〔8〕 五车万宝全书[M].酒井忠夫监修,坂出祥伸、小川阳一编.中国日用类书集成(8)[Z].东京:汲古书院,2001

〔9〕 叶德辉.书林清话[M].长沙:岳麓出版社,1999

〔10〕 三台万用正宗[M].酒井忠夫监修,坂出祥伸、小川阳一编.中国日用类书集成(3)[Z].东京:汲古书院,2000

〔11〕 万用正宗不求人[M].酒井忠夫监修,坂出祥伸、小川阳一编.中国日用类书集成(10)[Z].东京:汲古书院,2003

〔12〕 妙锦万宝全书[M].酒井忠夫监修,坂出祥伸、小川阳一编.中国日用类书集成(12)[Z].东京:汲古书院,2003

〔13〕 刘全波.论类书的知识传播功能[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2(5)

Study on the Publication of Daily-use Leishu in M ing Dynasty

Liu Quanbo

Publication industry of daily-use leishu in Ming Dynasty has obtained great development.All kinds of daily-use leishu had been compiled and printed constantly.They had version complex and numerous.Profiting from effectivemanagement of bookshops and bookseller,it had become an important branch in the flourishing Publication industry ofMing Dynasty.Because of the abundant contentand popular prices,daily-use leishu was beloved by people atall levels of the organization,italso became aWanbaoquanshu which is an importantmeans to gain knowledge and learn about the world for common people at that time.

Ming dynasty;Daily-use leishu;Publication

Z224

A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13BAH40F01);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团队创新培育项目(13LZUJBWTD010)。目》比《古今书刻》多记载了日用类书《居家必用》的闵刻本。

刘全波(1984~),男,山东阳信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类书、敦煌学研究。

猜你喜欢
五车类书刊刻
西行学院成语班
宋人對三蘇文章的選編與刊刻
冬季星空——御夫座
家富隋珠 人怀荆玉
——论唐代类书编纂的特点与价值
西夏类书《圣立义海》故事新考三则
藏书阁赞
论晚明元剧选刊刻现象及其文化审美意义
钗头凤·杏林守望
论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编纂
《植物名实图考》在山西刊刻流传述略